试述场桥小学的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2018-10-30陈永伟
陈永伟
场桥中心小学位于罗山脚下,东海之滨。办学历史悠久,前身是双穗盐工子弟小学,创办于1946年,至今已走过72年的征程。
一、前期的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开展学校制度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常规化管理逐步走向过程化、具体化,校本研究走向正规化,教科研活动有机结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校经过长期艰苦的发展,已初步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无论硬件和软件建设都有了长足进展,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的瓶颈
学校在发展中,出现发展势头缓慢甚至裹足不前的情况。剖析目前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1.教师专业发展不足。一是教师的思想观念、师德修养、业务水平、教科研能力与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家长追求优质教育的期望尚有差距,大部分教师评上了高级就没有动力继续深造,进入自身发展的瓶颈,进入了高原期。二是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目前,我校部分专业教师不足和学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2.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由于历史悠久、又地处场桥镇中心地带,学校一直难以扩展,所以面积有限、房舍紧张,整个校园仅占地113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350平方米。场地小,校舍紧,设施设备与教育现代化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学生数量多,班容量大,因材施教难以落实。
3.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够,管理效能还不够高。
4.教师、学生素养的提升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教师的责任心、课堂教学水平近几年虽有明显提高,但由于各种原因,教师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素养还应该进一步提升。学生没有完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一些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缺乏积极进取的动力。教师和学生的这些品质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
通过现状分析,不难看出:尽管学校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但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在优势,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上述问题,是学校欲求进一步发展、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打造学校品牌所应高度重视的。历史赋予了我们的责任,我们有义务努力去探索改革解决。
三、突破的路径
(一)修订办学目标再出发
1.明确办学思想。一是定位办学理念:将学校办成理念现代化、管理科学化、教育优质化的城镇特色教育学校。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把学生培养成健康、乐观、文明、聪明的阳光少年。以“崇德、创新”为校训,培育“文明、礼仪、团结、奋斗”的校风,“勤奋、进取、探索、创新”的教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学风。
2.明确总体目标为“重内涵,厚积淀,树品牌,创一流”,向一流学校看齐,走和谐发展之路。实现学校管理理想,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备精良,教师素质上乘,教育质量过硬。
(二)采取有效措施求突破
1.文化建设方面。一是以打造“崇德”的学生文化为根本。“崇德”文化内化的过程是学生重新塑造自己的过程,我们把它韵化成校箴,物化为校标,让“崇德”成为学生持守和践履一种价值观的人格自律,促进每一个学生精神的成长,心灵的解放,思想的创生。二是以打造“崇德”的教师文化为基础。要求形成学校教师相应的文化行为,一种作为日常生活方式的教师群体行为。我们用思想润泽,用行动引领,用情态助推,大力营造优于社会环境的独特氛围。三是以打造“崇德”的领导文化为统领。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文化牵涉学校文化的上层形态,它是“在学校文化进程中所折射出的、校长独有的精神追求和职业特征”,领导文化引领着教师文化的形成。领导班子以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当校训成为了一种管理趋向,那么,“崇德”新文化的形成势必成为全体教师的共同愿景。
2.学校管理方面。一是深化发展学校管理理念。强调人本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二是完善学校管理体制。首先要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学校将进一步推行校长领导下的三级负责制(校长—中层干部—教研组长),教研组核心组织建设。成立红领巾监督岗,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其次要形成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学校继续实行校长领导下的分层管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教代会民主建设,进一步突显教代会的民主监督功能。三是健全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健全校务公开制;按照人本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修订学校各项条例、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和各部门规章制度和奖惩办法,使之更趋合理化;创新人事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健全和完善教职工考核制度,强化岗位责任,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和竞争机制。完善教师职务评聘及管理办法、中层以上干部述职考评制度等。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体现学校管理的人文关怀。
3.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一是倡导阅读,让学习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我们要积极倡導教师“与书为伴”、“与大师对话”,主要是读教育专著,读学生喜爱读的书。二是立足课堂,让研究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重视学习——学新理念,提高理论修养,指导课堂实践;重视实践——自我实践新理念,动化教学,活化过程,以体现新理念的要求,努力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提升;重视研究——各教研组、各任课教师都要根据学科主题制订相应的研究计划,并使之“流程化”,其需体现“一体化”、“同步性”、“综合化”的内涵;重视反思——提倡及时性的教学反思,使之在反思的过程中,使每位老师不断成长,逐渐走向成熟、成名,成为骨干。三是加强教师培训。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管理,落实好培训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一是加强管理,使培训工作按规划正常、有序、高质量地开展。制定并严格执行教师培训教学、教务管理规章制度。三是加强考核力度进一步完善机制,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培训,增强自我发展的要求和动力。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引领群体创优的骨干教师队伍,全力打造一批教学能手,发挥骨干教师和名师的辐射作用,有效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4.德育工作方面。一是完善德育管理网络,逐步摸索出符合我校特点的德育評价体系,通过德育系列活动,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重点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德育骨干队伍的提高,强化德育的育人功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二是注重发挥两条重要途径作用:一是把课程学习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紧密结合起来;二是各学科课堂主渠道德育,各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针对学生实际和综合素质,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三是以资源为支撑。强化德育阵地。以课堂为主阵地,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每一个学科。加强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严格落实家校联系制度,尤其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四是拓宽育人渠道。一是整合少先队、综合实践活动、各学科及学校课题,切实形成系统有效的管理和操作网络,把学校德育做强、做大、做亮。二是充分利用德育阵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法律意识、劳动意识。三是密切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与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五是努力贯彻少先队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原则”,抓好时机,把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各项专题教育结合起来,以大、中、小队建设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实现活动育人,并在活动中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形成少先队工作特色。六是强化学生管理。加大检查监督力度,通过红领巾监督岗、纪律卫生检查评比等措施,奖惩分明,努力落实《小学生一日常规》。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加强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定期举办法制、心理讲座,完善学校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和法制服务活动。加强环保教育,建立和谐校园。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爱护校园环境,保持校园的常态化。
5.教学工作方面。一是创新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发展。首先要激活理念,校本学习引领课程改革。我们要在学校“崇德”文化的厚实底蕴的支撑下制订详细的方案,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课程的理论。开展各项读书活动,做好学习摘录,写好读书心得,并在学校论坛、各种学术上及时交流、切磋。其次要搞活过程,校本教科研推动课程改革。以校本教研推动课改,我们将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研究的主体性,让教师注重反思,形成群研氛围。二是构建智慧课堂,深化课程改革。倡导示范课例,引领教师。通过示范引领,让教师对照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与名师找差距,明白构建一个开放、充满活力的智慧课堂必须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转化,从学生个体学习向集体共同学习转化;倡导同题作课,精益求精;倡导专题研究,深化课改。三是强化常规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常规管理,继续夯实课程教学体系的常规管理,健全各项常规制度和评价标准,有效落实好教学各项常规制度,严格查评教师的教学常规和学生的学习常规,真正做到“严”、“细”、“实”;加强质量管理,坚持把教学质量看作学校的生命线,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抓好课堂教学改革,促使各科教学效率的提高。要着力于三个方面的研究:首先是分层教学。其次是训练研究。再次是薄弱学科、薄弱班级、薄弱教师的研究。
6.社团建设方面。一是建立健全社团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社团的工作目标、程序和方法,建立各社团之间相互沟通、协调和合作的畅通渠道,使社团的组织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二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继续大力扶持优秀社团的发展,建立完善的学生社团考核、评比、表彰、奖励机制,营造有利于优秀社团脱颖而出的良性竞争氛围。同时,对优秀社团在工作中重点支持,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努力造就一批“精品”社团,使其成为学生社团发展中的主力军和领头羊。三是实行灵活的管理机制。坚持“抓大放小”的原则,在对学生社团做好宏观调控的同时,在具体工作中,对社团负责人赋予较大的决策权限,鼓励学生社团依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大胆地进行创新实践。四是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的活动开展,积极采取措施为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搭建舞台、拓展空间、提供机会。五是强化科技类、艺术类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作用,积极创造条件,指导、资助学生社团的建设,逐步把部分精品的社团推向学区。
7.教科研工作方面。一是强化学习,转变观念。通过继续教育普及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教科研素养和水平,不断增强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加强组织,科学管理。建立以校长为核心的教育科研领导机构,校长挂帅、教科室主抓、教师全员参与的运行机制,教科室负责全校教科研的规划与管理,各教研组长负责教科研的落实。三是提高素质,树立骨干。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科研先进教研组和先进个人的榜样示范和辐射作用,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落实责任,加强实践,通过专题讲座、典型示范、课程方案实施、现场操作、集中研讨等形式,全面推动教科研的深入开展和不断创新。四是完善制度,认真评价。学校对教科研成果定期进行考核、鉴定、评选,对成果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逐步加大对教科研工作的考核力度。五是注重总结,积极推广。加强对课题实验成果的总结、宣传和应用推广。定期(每月一次)组织教科研课题研讨会、汇报会,及时总结、反思、完善各个课题的研究,每学期各课题组负责人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各参与教师写出阶段性总结论文。对于优秀教科研成果学校将及时予以推广。
未来几年,是充满希望和挑战的岁月。只要我们朝着既定的目标,发挥自己的聪明睿智,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我们期待着:我们的汗水一定能浇灌出满园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