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策略方法

2018-10-30杜章弥

速读·下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欣赏教学审美教育小学美术

摘 要: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主要以审美教育为主,在课堂上可以展示出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画作,引导学生自主鉴赏和分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调动学生积极赏析,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认真审美作品的寓意以及运用的绘画方法,最終总结出鉴赏结果,进一步提升学生审美和赏析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美”的知识传授和教育,促进学生产生美的理念和思想,逐步形成美的标准。通过线条、画面、色彩、明暗、大小、长短、形象、空间、质感的认识理解,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美,明白什么是美,怎样才算美;通过造型,设计等环节的教学,让学生理解美的表现和应用,形成一定的审美情趣;通过欣赏、综合等环节的教学,让学生更深地理解美、评价美、寻找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意义

小学美术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要的教育课程,它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而在整个小学过程中,审美教育应该贯穿始终,以兴趣为先导,以技能为重点,以美育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进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时,教师要重视进行审美教育。在授课之前,要引导学生赏析教材中的画作,要求学生详细分析作品中风景绘画的线条和颜色,调动学生主动观察色彩的明艳度,逐渐了解到在绘画秀丽的风景图画时,应选用比较鲜艳的色料,这样才能勾画出美丽的景色,进而学会从色彩方面进行全面的赏析,使学生善于发现作品中巧妙的画法,渐渐地体会到作品的艺术美和整体的艺术效果,势必会增强学生审美能力。此外,还可以展示出人物画像以供学生鉴赏,一定要注意以学生为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便可在课堂上,为学生多创造一些自主审美的机会,使学生充分发挥出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欣赏和剖析不同人物的绘画运用的技巧和颜色有所差别,在赏析的过程中更加清楚及作品线条的画法和颜色的比例,便于学生在绘画时,按照所掌握的绘画方法进行创作,有利于提升学生绘画水平和赏析能力。体现出进行审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策略

2.1展示出不同的画作,引导学生审美

现阶段,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前搜索不同的画作,从而在授课时,播放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激发学生产生主动鉴赏的动力,进而积极审美画中风景的线路以及动物和人物的意识形态特点,逐渐了解以不同题材为创作背景的作品,选用的颜色和运用画法有所不同,绘画技巧有很大差异,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赏析作品的整体效果,还在审美的过程中学习优秀画作中蕴含的技巧,便可应用于创作中,渐渐地提升绘画水平和审美能力。例如: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齐白石的作品以及毕加索和梵高在不同时期的画作,动态、直观的画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观看。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欣赏和审美作品的含义和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鉴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主观能动性,最终学生探究出不同作品中所运用的画法和渗透的内涵,使学生在进行欣赏的过程中美术素养、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显著提升,方可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2.2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进行作品欣赏

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引导学生一边观赏一边分析画作的特点和风格,促使学生主动参观,积极进行作品赏析,逐渐学生由被动的状态转为积极欣赏,逐渐增强学生审美的主动性,从而进入到最佳的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审美之中,进而自主探究得出不同作品的相似之处和异同之处,更加充分了解到各个时期创作风格有所不同。比如:指导学生观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就可以与《蒙娜丽莎》作品进行对比剖析,而后,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鉴赏,分别表述出两幅作作品的特点和绘画技巧,驱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认真欣赏画作,渐渐地对照总结出不同时代画作渗透的寓意明显不同,绘画线条的方法和运用的色彩不尽相同,最终赏析得出作品的表现形式以及采用的技巧和方法,更加客观地整理出鉴赏结果,势必会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2.3要求学生深层次剖析画作,提高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欣赏课堂上,教师进行审美教育时,应先传授和讲解审美方法,告诉学生对于不同的画作,要注重从选用的颜色、绘画方法、创作背景等方面鉴赏,要求学生深层次剖析作品,促使学生积极深入挖掘画中人物和风景的线条特点,逐渐了解到作品以暖色调为主,进而绘画出美丽的景色。此外,还总结出人物画像的颜色应依照不同年龄而定,使学生在绘画时,联想自己欣赏所得的结果进行创作,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画出栩栩如生的作品,体现出引导学生审美画作,不仅提高学生审美和鉴赏能力,还提升了绘画水平。

综上所述,美的感受和鉴赏是创造美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只要在教学中不断的诱导、培养、渗透和开发美的意识,丰富学生的知识,训练创造的技巧,学生就能在实践中创造出更美的生活和世界,并且逐渐学会欣赏和审美画作,使学生的赏析能力明显提高,最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豫珺.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6(19):221-222.

[2]陈蛟.在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新课程导学,2013(04):19.

[3]仇士娟.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2(07):45.

[4]刘君萍.浅谈美术欣赏课教学尝试[J].新课程学习(中),2011(03):22-23.

作者简介

杜章弥,本科学历,二级教师,从教4年,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欣赏教学审美教育小学美术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