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2018-10-30张燕燕
张燕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前提是自主。要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在思想上要转变教学观念,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自觉地学好语文。
一、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本质观,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挥者。教师必须从课堂上关注学生。首先,要关注学生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教师要正确对待,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积极分析问题解决的方法。其次,要尊重学生的意见,要鼓励学生对老师讲解的例题的解法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解法,并对学生的不同解法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中好的解法要在全班进行表扬,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不断探索的兴趣,也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同时要鼓励学生“找碴儿”,可以及时纠正错误,也可以让学生确立自信心,从而树立科学态度。再次,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想什么问题,要用什么方法去研究问题,教师必须事先估计,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的引导和影响有直接的关系。在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而非支配学生的控制者。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名学生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
教师要从思想上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还学生主人的地位,才有可能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导师,教学过程中起指导,引导,诱导,辅导的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基础,是前提,没有“学”无所谓“教”。反之,强调学生的“学”,不是说教师的“教”不可无。教师的“教”着重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喜爱该学科并保持学习的热情,指导学习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课堂教学中,特别要面向全体,鼓励学生随时发问,发表独立见解,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充分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不是知识的唯一占有者和绝对的权威,真正做到承认学生有独立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习惯和爱好,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实现教学民主化,与此同时,教师的导还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在学生主体活动前,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在“启”字下功夫,在引导学生新接触一篇课文时,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未产生,或只是产生了一点无意识的兴趣,老师必须从课文的整体把握上找准情感基调,课文的意境,使开讲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能打动学生的心灵,诱发学生的阅读冲动。
如《西门豹》一课,教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引导学生想象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动作和神情进而指导读出语调,学生尽情朗读后,教师设疑:“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一共问了几个问题?”学生脱口而出:“一共问了四个问题。”接着老师抓住“巫婆,官绅,眼睁睁”进行讲解,将学生的阅读活动引向深入,这样,教师开门见山直接将课文导引学生面前,使学生的主体活动顺利展开。由此可见,在学生的主体活动前,只要教师紧扣课文的文路和学生的学路,在“启”字上下功夫,使学生领悟到课文色彩斑斓的世界,领悟到语言之美,语境之美,就能使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欲望,也就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产生实实在在的作用。
2.在学生的主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在“评”字上下功夫,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让学生的这种阅读冲动转化为语言的深入感情,我认为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放手让学生活动的同时要发挥主导作用,而这里的主导作用主要蕴含在学生活动的评价中,在教学中老师的教学目的,教学意图不是通过简单的讲授而是通过巧妙地富有积极意味的评价反映出来,学生正是在这样的评价中,明确了学习的方向,从而越学越有劲,越学越聪明,现在学生的主体活动中只要教师紧扣学情在“评”字上下功夫,就能使学生进入学习的佳境,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
3.在学生的主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在引导学生“悟”字上下功夫,学生的主体活动告一段落时,教师做个归纳小结,老师主导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悟”上。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本质是民主和创新,在这种关系中,学生体验的是平等、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
三、建立科学化、公正化的评价机制,是全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保证
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多用激励、富有感召力的语言评价学生。比如用“你能行”、“你真棒”、“相信你做的更好”等语言,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激励机制带来的将是师生之间的和谐融洽、心理相融。伴随着这样的气氛,这种教育影响就会如涓涓细流流入学生的心田,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其次,不断改进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堂评价机制。进行过程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应从学生的知、情、意、行和主體参与意识出发。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既要看到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看到学生学习的过程。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每一个学生进步的幅度,善于发现学生进步的闪光点。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第一,由单一的评价转变为重过程,重能力的多样化评价机制。课堂检测可采用听、说、读、写等方式进行。作业可采用贴小红花,奖五星,奖小红旗,用语言等来评价。第二,由分数评价转变为达标等级评价。如“优秀”、“良好”、“一般”、“需努力”、“这次没做好,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做好”等激励性评语进行评价。第三,先是让学生自我评价,再是小组评价,然后全班参与评价。这样的评价,不但有利于学生有的全面发展,而且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知识掌握于一体的课堂评价,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要建立课堂奖励机制。如设立学生拔尖奖、特长奖、进步奖、创造奖、主动参与奖等。这样更有益于学生的创造和发展。第五,由知识评价转向能力、情感评价。课堂上,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因素。要以心换心,以情激情。注重感情的投入,注重学生能力的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人为本,课堂民主,尊重差异,尊重学生人格,就能使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真正落在实处。
总之,只要我们弃旧求新,勇于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断创新,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着力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就一定能落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