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8-10-30陈兴荣
陈兴荣
摘要:思维创新对于学生成长非常重要,而思维创新离不开问题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现在很多学生习惯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很少提出属于自己的问题,影响了学生质疑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质疑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0-0255-01
质疑能力可以理解成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而小学语文是学生的主要科目,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不但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本文主要讲述了几种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的措施,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措施,切实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1.进行质疑氛围的创设,鼓励学生质疑
小学生思维非常活跃,经常会问一些问题,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却认为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自己的教学预想之外,耽误自己的教学时间,便置之不理,或者随意应付两句。这样会打击学生提问问题的积极性,学生的问题减少,课堂教学也会更加沉闷。即便是进行公开课的时候,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也往往是教师提前安排好的。这对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氛围创设,鼓励学生勇于表达想法,不明白的问题及时提问,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当然,由于受到知识面的影响,学生的见解质疑往往存在局限性,教师绝对不能随意否定学生的看法,应该给学生足够的鼓励和表扬,这样学生容易感受到教师的认可,学习和质疑的欲望也会有明显的增加。
2.养成学生质疑的习慣
质疑不仅仅在课堂中,课堂之外的学习,生活中的疑惑,都需要使自己的脑筋处于“完全开动”的状态中,要随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1 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问”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行为。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提问中往往会产生“我提的问题恰当吗?”“我的问题太肤浅,同学会讥笑我吗?老师会批评吗?”等的心理。这个时候教师应经常向学生说明多问的好处,及时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鼓励学生多??。学生不论提出什么问题,有的甚至是很不合适的,都是他们经过思考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如和本课知识有密切关系的,就马上请会的学生帮忙解答;对一些与本课关系不大的问题,或完全离谱的问题,可在课堂上作适当引导后,再在课后帮助解答,做到学生提出的问题个个有着落。让他们尝到质疑带给自己的快乐与自信,也带来了学习的激情。
2.2 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会问”。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要想让学生质疑必须是学生的思维跟着问题的情境发展情况让学生现在思维的困境中迫切地想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在教学《半截蜡烛》时我由题入手设计了这样一个引语 “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疑问?”音刚落同学们就纷纷迫不及待地举手提出问题。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围绕“半截蜡烛”写了哪些内容?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通过自己阅读从书中找到答案。每学一篇课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对不懂的地方提问有疑问的或有不同看法的也可以提出来,在讲解过程中教师也应不断启发他们主动地提出问题。
3.重视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能力的实践活动的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实践活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没有实践活动就没有学生的创新学习。事实证明,创造性的实践能力与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同等重要,没有创造性的实践能力很难得到锻炼和发展。因此,为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的习惯和能力用敏捷的眼睛捕捉灵动的信息,填补课堂的空白。如,我曾让学生做社会调查,了解白色垃圾——塑料袋的危害;让学生调查家里用水的情况,明白节约用水的必要性;组织学生开展“啄木鸟在行动”,就是让学生去街头寻找错别字,然后说服别人改正错别字,再把当天的情况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日记。再如,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日积月累是有关农时、农事与气象的关系这方面的谚语,我让学生在星期天搜集谚语,回到学校后交流,再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调动多种感官,以积极的心态关注生活,参与交际,积极合作。同时经过交流,让学生共深刻的认识易用错的字,了解谚语的丰富多彩。这比空洞的说教、反复的训练更为直观,效果更好。又如,教材中或课外读物中有的故事性很强,适合学生表演。就让学生自由创造,把它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担任其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它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培养了学生勇于表现自我,敢于创新的意识。
总之,创新教学方式,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足学生学习民主权;创新课堂提问设计、给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自由;创新学习方式,给足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激发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能问的良好学习空间,设计适应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有个性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真正符合课改精神,才能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