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2018-10-30周田锋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学困生学习兴趣

周田锋

摘要:语文学困生的教育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语文教师从写好字抓起,引导学困生认识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针对语文学困生的特点,注意因材施教。作为语文教师要关爱学困生,耐心辅导,再通过语文教师精心策划教育教学过程,然后逐步有效实施,学困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定会提高,语文素养就会不断提升,定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困生;学习兴趣;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0-0249-02

随着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加深,学习方法的改变,教学要求的提高,以及外界多种因素的干扰,在班内总会有小部分语文落后的学生,即学困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學生的终身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对语文学困生的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应该是语文教师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就谈谈,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是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的。

1.写字力求正确、端正、整洁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字写得都还行,但学困生的字,可谓是“惨不忍睹”,有的根本看不清写的是什么。有时拿着他们的作业,让他们自己去认,有的都认不出来,而且在语文考试中有卷面分,这样在考试中失分就较多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态度、审美情味养成的过程”,从中足以体现出练好字的重要性。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这些学困生根本不把学习当作一回事,只是草率、应付的完成作业。针对这种情况,我通过与家长沟通,让家长给这些孩子买一本同步楷书字帖。每学完一课,要求学生要把相应的字写完,先摹帖,再临帖,不求速度,要把每一个字写工整。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学困生的字有了很大的改善。字能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我再及时的进行表扬和鼓励,这些学困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提升了,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成长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2.1 引导学困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只有语文学好了,才能学好其他的课程,才能让自己以后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比如,在做数学应用题时,你要是连题目都看不懂,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你能做出来的可能性就很小。再比如,学习英语时,我们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考,而是要把英语转化为汉语,再用汉语进行思考,理解意思后,再用英语写出来,从中可看出语文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如果你的语文能力弱,不能有效的理解,你想提高英语成绩也很难。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乃至参加工作都要学习,语文伴随着人的一生,这足以体现出语文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学困生才会有学习语文的动力,才会有学习语文的兴趣。

2.2 针对学困生的特点,注意因材施教。

学困生的一般表现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经常影响课堂纪律,没有上进心。针对学困生的这些特点,语文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在正常的教育教学中,还要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正所谓“因材施教”,使学困生也能完成学习任务,有一种成就感,从而能激发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我班的王同学阅读理解能力弱,于是我就有意识的让该同学多读书,并要求其逐段复述文章意思,然后再给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该同学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对语文的学习也有了兴趣。再如,我班的刘同学写作能力弱,我就从基础做起,刚开始就只要求他能写够字数,语句写通顺。这一方面能做好之后,我再提出高一点的要求,要注意文章结构,有一定的条理性。之后,我再提出一些要求,要注意详略,中心要明确。经过一段循序渐进的训练,该同学的写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3 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关爱学困生。

人都会遇到困难,只是这些孩子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暂时遇到困难,作为语文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多关爱学困生,让学困生认识到老师没有放弃他们,更没有瞧不起他们,从而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感受到温暖,这样学困生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如我班的李同学,属于典型的学困生,前段时间在家不小心把脚扭伤了,不能到校上课。恰巧那几天学的是文言文,我在他家长给他请假时说“在家好好学习,到时来学校时要检查文言文的背诵和翻译。”可是他后来到班里上课时一检查,发现他根本就没学习。我当时很生气,正想训斥他,但转念一想:“他脚扭伤了,心情本来就不好,再训斥他,他本来语文基础就不好,他可能就更不学习了。”于是,我就说:“你的脚好了吗?如果行走不方便,就让其他同学帮助你一下。同时,我们刚学过的文言文,要熟读成诵,要疏通文意,不懂的要及时的问一下,老师相信你会做的很好。”没想到,第二天他就对我说:“老师,我会背诵了,也会翻译了。”我说:“怎么这么快!”我一检查还真是这样。他说:“老师,我在家没有好好学习,你不但没有批评我,还鼓励我,我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在学困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去关爱他们,理解他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赏的微笑,都会让他们有所感动,都会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3.指导学困生好读书、读好书

现代社会电子产品泛滥,如电视、手机、电脑等,这些产品导致学困生不去阅读书籍,也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至于出现一看书就想睡觉的现象。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需要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语感,才能有所感悟,才能有所收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我充分利用校图书馆的资源,从图书馆借来大量的图书,放在班内的书橱里,供学生借阅。同时,我又号召全班同学,把家里好的书籍也带来,以充实班内的图书。在周末让每一位学生都带回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要求在家认真阅读,并写出阅读笔记,记录好词好句,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学困生在其他同学的带领、影响下,做的也很好。一段时间之后,我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到,我班里的学困生在周末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的时间明显减少了。慢慢地,这些学困生读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写作能力也提升了。我再结合我市每年举行的“暑期亲子读书”活动,让全班都积极参与,让写作能力强的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引发学困生产生获奖的期待,以此激发学困生的阅读兴趣。

总之,学困生的教育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语文教师从基础抓起,引导学困生认识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针对语文学困生的特点,注意因材施教。作为语文教师要心系学困生,关爱学困生,耐心辅导,再通过语文教师精心策划教育教学过程,然后逐步有效实施,学困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定会提高,语文素养就会不断提升,定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学困生学习兴趣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