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2018-10-30苟宇玲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低年级语言表达小组合作

苟宇玲

摘要:怎样合理有效地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手段,培养小学生低学段数学规范语言表达能力,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小组合作;语言表达;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0-0138-02

1.概述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那么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能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能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这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本文结合低年级小学数学语言表达的现状,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探讨在这种方法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低年级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主要存在的问题

2.1 表达不准确。

如二年级《认识直角》的新授课中,由于课本上没有对钝角和锐角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而是把直角作为参照物,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与钟表上的角比一比,直观的做出判断,此时学生得到了这样的结论,“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显然,这样的语言表达是不准确的,因为比直角大的角,不都是钝角。这时,“这个角比直角大是钝角”中的“这个”一词显得尤为重要。

2.2 表达不完整。

如在“认识位置”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的游戏环节,老师排在几个学生中间,前面、后面、左边、右边分别站着几个学生,然后让学生说一下自己的位置。结果有的学生说,“我在左边“,“我在右边”,“我在前面”等。因语言的不完整而产生不严密的问题,都会给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和理解数学知识造成不良影响。上下左右前后其实是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完整的说法应该是“我在你的左边”,“他在我的右边”,“你在我的前面”等。

2.3 表达没有目的性、无条理性、不够简洁。

如在《数一数》教学中,在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时,学生基本上用描述性的语言说出图上的色彩、人物以及他们在干什么,却忽略了其中的数量。如果老师在开始就提问:图中树有几棵?小朋友有几个?汽球有几个?学生就能有目的的阅读数学信息,学生的表达也就更简洁、更有条理性。

3.合作学习中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1 合理设置问题,提高小学生讨论热情。

有趣的问题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设置讨论问题,将学生的热情通过有价值的题设激发出来。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加主动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的过程,也是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过程。

3.2 启发引导,使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更简洁、严谨。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无序向有序的过渡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有效地引导是不可或缺的。

3.2.1 说题意。

以一道“解决问题”为例:“赵老师去商店买了4支钢笔,每支23元,付给营业员100元,应找回多少元?”审题是首要环节,在列举条件和问题时,不少学生把原题一字不漏地复述一遍,此时教师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示范,指导他们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题目告诉我们钢笔的单价、数量和付出的钱数,求找回的钱数。表达时只有抓住重点,思路才能清晰。通过让学生叙述题意,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的各种要求。由于题目中就有很多专用的数学名词,有利于学生数学语言的积累。

3.2.2 说动手操作。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如“有余数的除法”中有这样一个实际问题:“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怎样分呢?”如果只让学生想象或只用课件演示,印象都不深。教学中如果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打算怎么分,然后动手分一分,再请学生叙述分的结果,起初有学生会这样说:每人分2个,还余1个。此时继续启发学生:“你们分的什么、怎么分、结果怎样,要说完整才行啊。”经老师提醒,学生能够完整的说出: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3.3 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

3.3.1 小组合作讨论。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简洁、严谨、明了的表达自己意思。小组合作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刚开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先告诉学生汇报的流程,让学生明确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在说的过程中要尝试说出自己的理由和探究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已经不再需要教师所提供的固定格式,也能很流利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养成。

3.3.2 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也是课堂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而班级中的学困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3.4 完善评价体系,做好讨论成果展示。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讨论成果的评价过程,也就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过程。评价的方式很多,可采用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结合,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结合,促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及时的评价也是对小组讨论成果的完善,从而更好地将合作学习的成果延续下去。

结语

综上,小组合作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每个学生主动性,合作讨论过程有利于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学生成了课堂的小主人,得到了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有娟.初中数学小班化小组合作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5(03).

[2] 沈芳胜.浅谈“做”数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6(03).

[3] 金成淑.小学数学构建情景教学的对策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7(03).

猜你喜欢

低年级语言表达小组合作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