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初中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2018-10-30马春民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培养政治

马春民

摘要: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关键词:政治;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0-0030-02

1.激发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而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因为对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例如初三《社会》课,可以从《社会》这个书名人手。上课一开始,教师不要急于讲课本内容,而可以先让学生讲讲在假期里的所见所闻,讲讲我们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有哪些重大新闻、重大事件发生:如上学期的第一堂课。同学们讲的最多的就是我国长江、嫩江特大洪灾及世界金融危机的情况,大家你一言我一句,气氛相当活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还能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说明了什么?当今世界国际政治形势如何?等等。通过提问,学生就会产生急于翻阅课本、学习知识的心理,第一堂课就体会到小小的课堂讲的都是大干世界的事情,社会课不单纯是圈圈重难点,背背知识点,而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课程,从而使学生对《社会》课产生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观点、确立信念、付诸行动的转化过程。这种由知到行的转化,要借助情感、意志等中介来“催化”。列宁说过:“没有人类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调动和激发出来的,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学生为追求真理而掌握知识的强烈欲望。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课题学习中,我设置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外国人”、“未满18周岁的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人”,让其他同学判断这些角色中,哪些人具有选举的资格。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他的学生感到新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还因势利导地开展“竞选班长”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3.巩固学习兴趣

在第一堂课激发了学习兴趣,这只是第一步。要想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保持长久的兴趣,还需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1 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而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课的类型既有讲授课,也有讨论课、练习课、自学课,教学手段可采用录音、投影、挂图等多种辅助手段,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方法的设计思路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在每堂课里应形成不同的教法和手段的交替;二是在不同的章节之间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自然也来了,睡觉、做其他作业的现象也消失了。

因此,经常变换教学形式,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使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3.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今日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不为所动,反觉得自己单纯是贮存教材内容的“容器”。这样就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内心要求无法得到满足,自然地失去了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因而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力争每节课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在课始五分钟,我由学生进行时事政治讲演,课中我要么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要么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讨论中可以是师生进行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辩论;要么可以由学生来充当教师进行课文讲解;要么将富有启发性的题臼采取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来完成。这样,课堂不仅成了施展才华的竞技场,也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

4.引导质疑,激发探索问题的热情

引导学生质疑是调动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从而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探索问题的热情,这样,课堂就会迅速活跃起来,例如,在学习“人口过快增长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内容时,有同学提出“在生产力三要素中,劳动者起主导作用,照理说,人口越多,增长越快,应该是劳动力越多,生产发展也就越快,人民生活水平也就越高呀,是不是自相矛盾?”我认为这个同学质疑很有价值,就引导大家展开讨论,石击浪起,学生显出浓厚兴趣,讨论热烈,各抒己见,学生们相互爭辩得面红耳赤。但问题越辩越明,最后看法统一了。通过这样的讨论,大家对这一内容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

此外,要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即让学生用所学的理论和知识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课本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才是目的。”这应当是政治教师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着眼点,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好政治课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如教学“改革开放的必要性”知识点时,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对照比较自己的家庭和所在村社在改革开放之后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在教“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知识点时,让学生对自己周围的多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进行比较,通过这一系列的对照比较活动,同学们对课文中所讲的道理就会乐于接受。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培养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