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培养方案研究

2018-10-30程康城

考试周刊 2018年86期
关键词:素养培养区域认知初中地理

摘 要:区域性是地理这门学科所独有的一个特点,在把握不同区域特点的基础上,学习深层次的地理知识往往会事半功倍。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在课堂中不断加强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好各个区域的特点。本文主要是在阐述区域认知的基础上,为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培养

随着教育部对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各个学校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素养,并将其落实到各个学科当中。地理的核心素养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人地的协调观、地理实践能力、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其中区域认知较为重要。将“区域认知”的素养落实到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是十分必要。

一、 “区域认知”素养的概述

区域认知是指人们就区域的问题和特征进行分析、解释和预测的意识和能力。认识好区域,可以很好地帮助初中生学习世界各个区域地理的特点和差异,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学习思维,构建起自然地理、人文风俗、气候风土等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这对学生学好地理知识至关重要。

区域认知是一种学习地理的较为基础性的方法,掌握好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从区域的角度认识地理现象,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各区域的差异,以此来认识区域的特点和人地关系,以便更好地开发各个区域。所以在学生接受更深入的地理学习之前,地理区域认知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一个关键的环节。为了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运用地图、地球仪等教学工具至关重要,这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感知地理各区域。

二、 “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方案

(一) 观察地图分布

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仅仅是依靠书本上比较枯燥乏味的文字很难完成地理的教学任务,同时也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地理这一学科,用好地图这一教学用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直观、生动的认识区域分布,了解各个地理位置的特点,形成立体式的地理概念。

比如在为学生讲授人教版《认识大洋》的那一部分内容时,通过地图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认识七大洲的相对位置,以及各个洲的形状特点、经纬度概况。在讲解有关亚洲和北美洲的这一部分内容时,要求学生仔细地观看地图,并指认亚洲和北美洲在地图当中的位置,并要求学生们牢记亚洲和北美洲的一些典型特征,如亚洲的杰日尼奥夫角、巴巴角,北美洲的圣查尔斯角、威尔士王子角,为了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可以要求学生描述亚洲和北美洲的形状特点和地理位置关系。当学生可以准确地指认亚洲和北美洲的位置之后,可以让同学们根据经纬度来确定亚洲和北美洲所在的大致区域。

在初中的地理教学当中,教师通过地图引导学生来认识亚洲和北美洲的位置,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两个洲的准确定位,以地图或地图仪这种简单的教学工具调动课堂上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把握相对的位置关系,促进学生区域认知的培养。

(二) 对比归纳学习

让学生从差异化对比的角度分析总结各个区域的特点,培养起对于各个不同区域的认知,并在地理环境和人类生活等方面有所见解。初中的地理教师在教学当中,侧重于差异化的对比学习,通过对比两个或者多个区域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其特点和造成的原因,归纳总结,既可以加深学生地理知识的印象,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的素养。

一个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在讲解世界气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罗列所有主要的气候类型,然后对比分析它们各自之间的差异和特点,学生不仅要能够在世界分布图上指认各个地区的相应的气候类型,还应该知道其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相应的地理风貌特点。世界地理因为其具有差异化的特点,因而造成了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同时这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很好方法。学生在观看热带雨林、草原、沙漠,温带的森林、湿地,极地冰川等自然风光的基础上,分析其中的气候和景观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其降水、温度、植被特点、日照量等方面的不同,归纳总结这些不同点,并分析其原因。比如热带雨林是由于当地的日照量充足,降雨较为充沛,常年的温度都适合植被的生长,所以就造成了热带雨林那种独有的景观。相比而言,热带沙漠景观是因为当地的日照相对较大,降雨量较少,气候干燥,不适合植被的生长,常年的高温少雨造成了土壤的沙漠化。

引导学生通过差异化的方法进行初中地理的区域认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区域的特点,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的牢固地理知识。以此为基础,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这一过程主要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鼓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为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合作探究式学习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当中更加地注重发挥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探讨式学习。在初中的地理课上,进行分组讨论学习,设置问题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发表各人的看法,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在地理这门学科当中有些区域发展的问题,对于中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它不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还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提示。教师设置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值得学生进行探讨研究,还不能够太难,超出学生的能力,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比较考验的事。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中,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的过程当中,鼓励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应用这一方向,以便学生可以更好地预测其发展。

比如2015年泰国签署克拉运河项目,准备开凿克拉运河。但是有些媒体却以“泰方酝酿开挖克拉运河 新加坡末日来临”为题报道此事,同时泰国的这一行动也遭到了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反对。可以将这一事件作为学习东南亚那部分知识的背景,来让同学们搜集东南亚的资料,通过查阅资料,学习东盟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然后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来说明泰国开凿克拉运河的原因,以及分析媒体以“泰国酝酿开挖克拉运河 新加坡末日来临”为题报道的原因。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不仅强化了学生了基础知识,促使学生思想的碰撞,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同时可以提升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小组合作探讨式的学习方式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同学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荣祥.地理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区域认知能力[J].中学课程资源,2018(02):46+47-48.

[2]梁会成.初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的提升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7(12):51-52.

[3]赵周霞.初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方案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7(11):78.

作者简介:

程康城,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

猜你喜欢

素养培养区域认知初中地理
区域认知与其他核心素养的联系
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的学习策略
注重情境直观探寻规律本质
区域认知及其培养重点解析
浅谈幼儿期语言素养的培养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互助合作性学习的探究
试析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