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营造“善于倾听”的课堂

2018-10-30张金顶

考试周刊 2018年86期
关键词:倾听安静课堂

摘 要:一名教师,即使自身能力有限、作用有限,如果能坚持聆听学生,对课堂有清醒的认识,就有可能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起作用。面对传统的教学观念,学校和教师只要敢于扬弃,就有可能保有学校和课堂所需要的耐心。教师要懂得倾听,不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学校要有耐心,不要被无谓的“政绩”影响而表现得过于浮躁。

关键词:倾听;课堂;安静

有位著名语文教育专家说:“我上课的时候很紧张,因为只要发言的小孩说得比较慢,只要他说得磕磕绊绊、支支吾吾、断断续续,马上就有十几个尖子生争着举手。”这不就是我们自己在上课过程中真实存在的情节吗?在我们的课堂上只要有学生回答不出来,或者是讲得断断续续的,我们老师马上就让该生先坐下,并告诉他再思考一下,又或者是告诉学生下次思考好了再回答,而紧接着就马上提问其他的学生,或者是帮学生讲出这道题目的答案。为什么我们的课堂这么的不善于“聆听”呢,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而我想说的是,面对教育改革的各种流行风潮,只要我们教师敢于舍弃,就有可能把我们原本“浮躁”“烦躁”的课堂变成安静的课堂,而安静的课堂才有可能是一节“善于聆听的课堂”。教育离不开强大的教师群体和个人,但是有时候,教师越强大,学生就越尽不到学习的职责。因此,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及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大胆地说,甚至是更好地说。

一、 我们的课堂缺乏聆听,并且是有效地、尊重地、细心地聆听

(一) 有人说:“教育始于聆听。”好的聆听者,都是善于观察的,教师专注而友善的眼神,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和信心;好的聆听者,都是善于记录的,耐心地等待、用耳朵仔细地聆听,学生将表达得更加细腻;好的聆听者,都是善于探索的,师生交流是双向的,探索学生背后的情感和思想,会让每次的师生交流变得更加高效、和谐。

课堂的聆听是双边的,而不是单边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节课所努力去做的,就是让学生彼此之间成为共学互助的伙伴,而不是变成一个个孤立的接受老师信息的授课对象。学生之间不能成为互相学习的伙伴,即使有新的想法、观点,他都不会想跟同学分享,而是只会等老师提问或者是举手告诉老师,然后再借由老师传递给其他同学。这样一来,老师就只有累死。与此同时,学生会由于机械地接收信息而变得越来越疲劳。

好的课堂,应该是教师专注聆听学生的发言,学生聆听学生的发言。教师和学生或者学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不停轮转的。而在我们的日常课堂上,对于那些自觉、主动发言的同学,我们教师的一贯态度更多的是:“好了,下次想好了再回答、回答大声点,其他的同学听不到、怎么会这样回答呢、甚至只要学生一回答不上来或者是讲得稍微有点不连贯,我们都会立马打断学生的讲话,转而提问其他的学生”。殊不知我们老师的这些举动无形中就给发言的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在下一次的课堂上逃避提问,更别说是主动、积极的发言了。

懂得聆听的课堂上着上着老师就不见了,学生由配角变成了主角,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发挥其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我自己的一节课堂上,我曾经这样求变过。在《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的《文化塑造人生》这节课中,我课前事先布置预习作业给学生,题目是:让学生上台讲一本自己读过的、对自己有所启悟的书籍。课前我还是比较担心学生不愿意讲和讲不好的。但是,上课后发现其实学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不敢讲、讲不好或者是逃避上台发言。每一位上台发言的同学都能详细而耐心地介绍自己读过的书籍,有所思考的谈读书心得、感悟。学生之间轮流发言,几乎不用老师点名提问。而其他学生则是认真聆听,即使是说话声音很小的时候,全班也都专注、认真地聆听,没看见哪个同学表现得不耐烦。这堂课给了我深深的啟发:如果我们老师每天每节课都给学生示范如何聆听,哪怕是再小、再不连贯、再错误的声音也愿意听,而不是不失时机地打断,那这样,我们的学生就每天都在学习如何聆听,时间久了学生自然聆听,这样一来,也就离我们想要的目标:共学互助的课堂学习目标不远了。

(二) 课堂聆听什么?

在共学互助的课堂学习中,生生互动,老师没有强势地介入,学生反而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探究、交流,彼此之间可以互学,有话题谈论,互相排忧解难。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敢于取舍,即不教简单的内容,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延伸和扩展。同时,教师应该着重听听学生不会的地方,看看到底学生不会在哪里。有可能这些不会的学生却说出了其他同学也一样不会的地方。这样的课堂才是让人安心的课堂。借镜自照,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不会的憋在心里,不会装会,不懂装懂,而如果学生能够勇敢地说出自己不懂的就会发现原来好多人也不懂,这样他就会很放心,从而有信心去弄懂。因为学生的不足是我们教师成长的空间。而以上这一切的形成,都是以学会聆听为基础的。

二、 我们的教育过于浮躁,而安静的教育才能体现出教育的价值

教育界的浮躁之风长期存在,违背常理的情况更是甚嚣尘上。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而安静是一种非常好的行为习惯。”

在安静的环境中,人的心境会变得更加辽阔。安静教育的出现,首先需要安静的学校,其次才是教师的心静。也只有学校安静了,教师心静了,我们的课堂才会正常,师生之间的关系才会和谐。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职业素养才会提高,学生也才会开始主动学习,真正学会共学互助。我尊敬并十分佩服和羡慕那些安静教书的老师。他们可以不顾一切喧哗、嘈杂,对于一波波汹涌而来的浪潮充耳不闻,他们安静备课、安静教书、安静思考、安静读书,他们不愿为了升学率而去牺牲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不愿为了庸俗的名利而破坏了职业道德观;他们乐于过普通的生活,当普通的教师,在平凡而正常的教学工作中去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品质。

安静的学校,教师安静教书,学生安静学习,师生之间安静相处,互相聆听;安静的学校单纯而平凡,每天过着正常的校园生活,学生得到了他们渴望的校园青春,憧憬他们美好的人生。创建善于聆听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生快乐发言是我们教师能够安静教书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安静学习的保障。安静中会产生智慧的光芒,我们应该在安静中感悟和体会教育,才能最大化地体现出教育教学应有的效果。学校本来就是教书育人的单纯的场所,没有那么多杂事,不要过度的折腾、消费老师。最了解学生的是老师,学校应该多听听教师的教学意见。希望我们的教育界能有越来越多的不单纯追求“政绩”的安静学校的出现。每一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素养不一样,但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只要我们保持那份安静,我想通过老师的理性思考,终将会带领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

作者简介:

张金顶,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毓英中学。

猜你喜欢

倾听安静课堂
听,安静会说话
深入敌后,保持安静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楼上请安静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坐拥安静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