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10-30于勇
摘 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已成为全球高等教育的重点,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将服务于社会公共领域,更具有质疑批判精神和预判决策能力。本文介绍了批判性思维的内容,阐释了公共管理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而从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质量评估等角度提出建议,以提高我国公共管理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公共管理类;大学生
“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调节的判断”,批判性思维是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必备能力,现已成为全球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
一、 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现代批判性思维之父”杜威在1910年首次提出“反省性思维”的理念,奠定了美国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基础。格拉泽在1941年的《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明确使用“批判性思维”一词。1990年,美国哲学协会预科哲学委员会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技能,更是一种难以取代的精神气质。要求批判性思维者掌握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等认知技能,具备勤学好问、理性判断、专注探究等精神特质。现在,批判性思维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理念与统一要求。
二、 公共管理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求
公共管理领域的决策涉及公共资源的配置,影响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公共管理专业主要是为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机构培养应用型的复合人才,工作领域会体现“公共”和“管理”的特色,社会影响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更加广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更为鲜明的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培养具有利益取向的公共性、管理行为的政治性、管理层级的复杂性和绩效评估的困难性等特征。公共管理人力资源必须以公共利益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要求决策者能够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情况做出全面准确的预判。当代公共管理者应具备管理认知、管理诊断、管理决策和人际沟通等基本职业能力。这些能力都需要以批判思维和质疑能力的培养为基础。例如,决策能力的培养就需要让决策者具有创新精神,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变革。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建设有预见的政府”,要求人力资源的培养方面应更注重批判性思维、创新性能力。但目前很多高校公共管理专业对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无论是课程体系还是教学过程,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形成系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这样可能会导致公共管理类大学生缺乏质疑精神和进取意识,没有独立成熟的思想,进而影响到公共管理的水准和质量。
三、 公共管理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根据国外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相关经验与模式,公共管理类大学生的教育体系中应融入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高素养的公共管理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根据公共管理类下具体专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特色,对批判性思维教育模式进行变革和创新。
(一) 科学设计课程体系
美国高校在批判性思维教育体系中形成了“独立型”“融合型”与“综合型”三种不同的课程设计体系。“独立型”是单独开设一门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课,传授批判性思维的原理和方法;“融合型”是结合学科教学模式,将批判性思维融入具体的专业学习中,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长批判性思维;“综合型”是在大学阶段的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批判性思维课程体系,一般是在大學初期开设专门的批判性思维课程,之后再结合具体的专业领域进行批判性思维教育。这种课程体系设计对我国公共管理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启示作用,我国大学生一般会在入学初期接受通识课程教育,之后再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所需要进行变革的是应逐步加大批判性思维教育的课时量,同时注重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方法。
(二)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批判性思维教育应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课堂,设计学生感兴趣、能参与的研讨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为此,教师需要摒弃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介入式案例教学法、启发诱导式教学法、“切块拼接式”教学法和项目带动教学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中,无论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还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都非常适合运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结合现实社会中的具体事项,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的分析判断,使其有身临其境、亲身经历的感觉,以提高学生未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 完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
为客观评估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质量,需要建立系统的评估制度。美国高校普遍采用的《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技能测验》《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恩尼斯·韦尔批判性思维作文测验》《反省判断面谈》和《批判性思维测验》都是非常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验工具,值得我们借鉴与运用,并以此建立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教育数据资料库,为教学质量的评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费希万,P.费希万,N.蒂瓦里,E.等.作为普通人类现象的批判性思维——中国和美国的视角[J].北京大学学报,2009,46(1):55-62.
[2]Dewey,J.How We Think[M].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1997:6.
[3]于勇,高珊.美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模式及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17(4):61-68.
[4]希契柯克,D.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11):54-63.
[5]Facione,P.A.&Facione;,N.C.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est Manual[M].Millbrae: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1998:8-12.
作者简介:
于勇,讲师,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