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安全防护措施持续改进

2018-10-30张琴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1期
关键词:持续改进消毒供应中心防护措施

张琴

【摘 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方法:灵活实施三项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的持续改进。结果: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比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统计数据明显降低。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加强护理安全质量管理,进行职业暴露安全防护措施持续改进势在必行。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安全;防护措施;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1-289-01

消毒供应中心(CSSD)是承担各临床科室可重复使用物品、器械及器具清洗、消毒、灭菌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是保证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防止医源性院内感染的重要部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经常接触各种污染物品,容易发生医源性职业暴露。我院2015年1月起针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安全防护管理措施进行持续改进,结果发现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安全防护管理措施有效值得推广。

1 资料

我院在职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暴露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发生例数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发生例数进行对比分析。

2.1 职业暴露因素分析

2.1.1 物理因素

2.1.1.1 利器刺伤 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人员由于经常接触针头、刀片、剪刀等尖锐器械,随时有被利器伤害的可能性,据相关统计国内的锐器伤发生率为70.4%。被这些利器割破皮肤之后若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血液性感染。

2.1.1.2 烫伤 消毒供应中心都是消毒、灭菌以高温消毒、灭菌为主,常常接触的温度是80℃至135℃,甚至更高,很容易发生烫伤事件。

2.1.2 紫外线 由于在消毒的过程中有些还要用到紫外线消毒,尽管在机械的外表挡住大量的紫外线,但是难免有紫外线因设备老化的原因泄露出来,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就会发生各种皮肤性疾病。

2.1.3 化学因素 消毒供应中心常使用化学用品来浸泡回收来的污染物品,这些化学用品具有严重的腐蚀性和挥发性,长时间与之接触之后会产生过敏反应、化学性气管炎、皮肤粘膜刺激等症状。有些手套含有乳胶成分,也会导致护理人员的手发生皮诊、皮肤瘙痒伤害。

2.1.4 生物因素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每天都要负责回收各科室污染的医疗器械,在回收的过程中有大量的病原体残留在医疗器械上,如附有血液、体液等的物品。护理人员在进行回收的過程中不可避免与这类物品接触,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传染性病菌传播给护理人员,导致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等。

2.1.5 噪音因素 消毒供应中心的噪音主要来源于医疗器械之间在清洗的过程中发生碰撞声音,各种机械工作过程中发出的声音,护理人员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会产生疲劳、头痛、耳鸣、甚至会导致听力下降。

2.2 暴露原因分析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类型有利器伤、烫伤、其次是化学伤、噪音伤,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紫外线伤和生物因素伤很少见。

2013年-2014年两年中利器伤发生的途径主要有:回收、分类、清洗、器械检查过程中利器穿破保护措施。烫伤主要发生在:手工清洗时水温调试不当、超声清洗时未佩戴防烫措施、直接接触工作后的高压蒸汽灭菌器等。化学伤在配制消毒液和消毒过程中人体皮肤粘膜直接接触化学消毒剂所致。噪音伤的发生:主要是护理人员长期处于消毒供应中心大功率机械工作时发出的大量噪音工作状态中,护理人员对噪音的敏感,导致耳鸣、眩昏、听力下降。紫外线灼伤和生物因素的损伤在我院暂无记载。

3 方法

我院针对上述暴露因素作出一系列的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具体方案如下:

3.1 理论、操作培训 理论培训:每月2次消毒供应中心专业知识培训,每次30-60min,课后考核。培训内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职责、职业暴露、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因素分析、职业安全防护措施、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等。操作培训:现场指导如何正确戴口罩、面罩、手套,正确使用洗眼器,正确穿脱隔离衣等专业知识培训。七步洗手法的指征及洗手方法;发生利器伤的正确处理方法及应急预案。灭火器的正确使用等知识培训,并保证每人接受一次模拟操作培训,结束后进行现场操作演示考核。每季度进行一次消毒供应中心专业知识理论考试并将成绩记入消毒供应中心专业知识培训档案中。

3.2 提供合适的防护用具 联系相关采购部门,采购更舒适的防护面具和防护眼镜(罩),采购防滑、轻巧、透气、有侧孔的防护鞋;清洗间地面铺防滑地垫。使用一次性防水隔离衣,口面罩,橡胶手套;固定于防护用具去污区的缓冲间最合适的位置,以便于拿取;按照实际工作流程,制定防护用品穿脱顺序,确保各个环节均不受污染。

3.3 规范操作流程 在回收、分类、清点、清洗污染物品时均要做好标准预防,清洗间光线充足,规范器械的摆放,玻璃制品轻拿轻放,处理锐器禁止直接用手分类,将锐利的器械放在一起清洗,一旦发生锐器伤,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并建立刺伤登记上报制度;处理特殊感染患者使用的器械时,戴双层手套,清洗前要先根据消毒规范进行先消毒再清洗;设独立的敷料间,制作棉布敷料时戴口罩,防止棉布纤维吸入呼吸道,尽量使用一次性无纺布材料;使用干燥箱,高压蒸汽灭菌锅时必须佩戴防烫手套;添加清洗酶和过氧化氢消毒剂时应戴手套;多跟临床沟通,用后的穿刺包及时进行预处理,一次性物品正确处理,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缝针和其它锐器置于锐器盒内。

3.4 指定专人督导检查 由院感科设立院感微信群,各科质控员进行督导、抽查,所有护理人员互相监督。分别于培训考核完毕后每周抽查;抽查内容以实际操作为主,提问防护知识;每月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防护抽查结果讲评,查漏补缺,持续改进。

4 结果

从表2中的数据对比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通过持续改进后,我院2015年、2016年、2017年三年中发生的职业暴露明显减少了很多,从而证明我院的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安全防护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在我院的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安全管理中具有很大的作用,效果显著。

5 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是保证医疗质量、防止院内感染的重要部门,同时也是高风险科室,护理人员每天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物理﹑化学、生物、医疗器械和生理心理危害因素,对这些危害因素进行有效的防护和控制显得极为重要。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对一些潜在的隐患认识不足,工作上无法很好的保护自己,在工作中防范意识薄弱,在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中,任何细小环节的忽视都可能酿成大的安全风险,这就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护理管理工作标准化程度[1]。消毒供应中心发生的职业暴露涉及到很多科室的管理工作,加强全院职业安全知识的培训,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在工作中要注意规避职业危害的因素。掌握具体的防护措施,在不断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自身安全的防范,强调流程管理[2]。我院实施上述职业暴露安全防护措施,让护理人员充分意識到职业暴露的危害,严格执行消毒供应中心的6项行业标准;注意保护自己,尽量避免与回收的物品直接接触,做好自身防范。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人员对不安全物品的防护意识,严格按照医院规定执行清洗、消毒、灭菌的流程。在工作中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改正不良的操作习惯,避免损伤。若不小心受到损伤,应立即按正规流程处理伤口并作好暴露记录。通过微信群报告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引起相关科室的共鸣,共同管理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着在工作期间被感染的可能性很大。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可降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促进科室和谐,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3]。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应充分意识到自己随时处在职业暴露危险之中,树立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职业暴露给自己带来的伤害。

因此,消毒供应中心加强护理安全质量管理,进行职业暴露安全防护措施持续改进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刘清萍,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16期。

[2] 叶秋云,消毒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相关因素分析与防护效果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5年07期 。

[3] 张海茹,医院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94期 。

猜你喜欢

持续改进消毒供应中心防护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分析
精益管理在国际物流服务企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