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护理法对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2018-10-30胡小容
胡小容
【摘 要】目的:研究情感护理法对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9月-2017.2月间收治的94例老年痴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47例与常规组47例,为观察组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提供情感护理干预,为常规组患者提供一般护理服务,评价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MMSE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护士为中度老年痴呆患者提供情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精神状态。
【关键词】情感护理;老年痴呆;生活能力;精神状态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1005-0019(2018)11-142-02
老年痴呆症(AD)患者起病隐匿,病因较多且复杂,且发病缓慢,按照临床症状可划分为3个阶段,包括轻度痴呆、中度痴呆及重度痴呆期,随着病程逐渐进展,患者出现认知功能下降表现,导致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障碍、精神异常表现,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生活质量[1]。文章选择94例老年痴呆患者,分析情感护理法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5.9月-2017.2月间收治的94例老年痴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47例与常规组47例,观察组:男30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在60-80岁,平均为(70.5±3.1)岁,病程时间在2-8年,平均为(5.8±0.5)年;常规组:男32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在59-80岁,平均为(71.2±3.0)岁,病程时间在2-8年,平均为(6.0±0.4)年;两组患者疾病一般资料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科室护理人员成立情感护理小组,均接受为期半个月的培训,邀请心理学专家告知护士情感护理知识及实施要点,护士重视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根据其文化程度选择适宜沟通方法,为患者解释AD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等,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治疗态度。护士每日抽出1h时间与患者进行对话,鼓励其诉说内心想法,给予心理支持与鼓励,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积极组织同类型病友进行交流,护士观察患者日常情绪状态,提供针对性护理,包括对情感淡漠的患者,积极发掘其兴趣爱好,带领患者进行感兴趣的活动。对于烦躁情绪的患者,护士带领患者听音乐、户外活动,积极转移其注意力,进行精神放松训练,鼓励患者积极进行有氧运动;提供日常生活行为训练,鼓励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行为。
常规组:提供入院宣教、生活护理、护患沟通、饮食指导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估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
2.2 评估两组MMSE评分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
3 讨论
AD患者疾病预后效果较差,患者需长期服药,长期治疗会对家庭经济造成负担,且AD患者日常生活均需他人照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家属照料负担。
文章结果表明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MMSE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分析原因发现,为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情感护理干预,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护士在日常护理行为中重视引导患者积极表达内心想法,培养患者积极生活心态,鼓励AD患者间保持交流,联合患者家属与亲朋好友积极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加强心理护理干预[2]。帮助患者塑造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增强其治疗信心。结合饮食指导、生活护理、心理干预、日常生活行为锻炼,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改善生活活动能力及精神状态,延缓病情进展。
综上所述,护士为中度老年痴呆患者提供情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精神状态。
参考文献
[1] 邹家莉,徐欢,宋文娟等.中医康复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况影响的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5,37(5):70-71.
[2] 李如玉, 赵希武, 杨海波, 等.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效果及安全性[J].四川精神卫生, 2017, 30(2):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