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络逐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有效率分析

2018-10-30吴俊军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1期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吴俊军

【摘 要】目的:研究通络逐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有效率。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通络逐痹汤治疗,对比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肢体活动功能分级和治疗前后病变活动分期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分级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患者的急性活动期、亚急性活动期、慢性迁延期和稳定期等病变活动分期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接受通络逐痹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通络逐痹汤;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功能分级;病变活动分期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1-124-02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一种以慢性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系统性疾病[1]。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程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在长期的发病期间,患者关节内的软骨会受到严重的损伤,同时会累及患者的浆膜、心、肺等结缔组织,使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受到及其严重的影响,若患者不能接受及时的治疗,此病会导致患者出现残疾[2]。中医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主张强筋壮骨和标本兼治,使患者的病情得以改善,本文主要研究通络逐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有效率,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6例,时间为2016年3月-2018年3月,所有患者均接受通络逐痹汤治疗。

在入选的患者中,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8岁,最小年龄为27岁,平均年龄为(47.42±4.31)岁;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32/24;患者的病程为5个月-16年,平均病程为(8.12±0.83)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通络逐痹汤治疗,通络逐痹汤的药方为:黄芪15g、续断12g、桑寄生12g、独活12g、羌活12g、秦艽12g、地龙9g、川芎9g、当归9g、海桐皮10g、甘草6g;若患者伴有湿邪偏深,则在药方中加入薏苡仁6g、防己6g;若患者寒邪偏盛,则在药方中加入川乌8g、麻黄10g;若患者上肢疼痛,则在药方中加入桂枝10g、桑枝5g;若患者腰背疼痛,则在药方中加入杜仲6g、菟丝子6g;若患者颈部疼痛,则在药方中加入葛根10g、白芍6g;若患者下肢疼痛,则在药方中加入牛膝6g、木瓜6g。

将上述药物给予患者用水煎服,1剂/d,2次/d,患者连续服用药物90d。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活动功能分级和治疗前后病变活动分期情况。

1.4 数据处理 治疗后,使用spss20.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若p值小于0.05,则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的肢体活动功能分级对比 治疗后,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分级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

2.2 治疗前后病变活动分期情况对比 治疗后,患者的急性活动期、亚急性活动期、慢性迁延期和稳定期等病变活动分期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此病的产生是一种以对称性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属于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程较长,且较容易反复发作,此病的产生与遗传、感染和性激素有关,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晨僵、关节受累、关节畸形等临床症状,此病导致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4]。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中医理论中属于“痹症”“历节风”范畴,此病的产生与患者的体质虚弱、阳气不足有关,患者的气血不畅,能够导致关节肿痛,同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气血两虚,病情较容易反复发作,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以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为主。本次研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通络逐痹汤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5]。

通络逐痹汤中含有多种中草药,其中黄芪可以起到补气固表的作用,当归、川芎可以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甘草和独活可以起到益气补中的作用,桑寄生可以起到强筋健骨的作用,秦艽、羌活可以起到祛风除湿的作用,将多种中草药联合使用,可以起到活血化瘀和通絡逐痹的作用,然后根据患者的病症,对药方进行加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症。

经过本文研究得出,治疗后,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分级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患者的急性活动期、亚急性活动期、慢性迁延期和稳定期等病变活动分期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

综上所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接受通络逐痹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袁娟,胡玲,宋小鸽等.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组织Toll样受体4-骨髓样分化因子88-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5,40(3):199-204.

[2] 王晨,黄鑫,江振洲等.类固醇激素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5,46(6):757-763.

[3] 刘孟敏,李远,李施新等.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探讨60份全国名老中医医案中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规律[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3(3):436-440.

[4] 魏志强,安志良,安福宁等.双醋瑞因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6,56(45):75-76,77.

[5] 熊俊慧,薛静,丁振华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18):1582-1585.

猜你喜欢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应用评价
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对辅助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观察
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