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30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8-10-30高中云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带状疱疹抗病毒

高中云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方法:将3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西医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内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在西药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内服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带状疱疹;中西医结合;疼痛;抗病毒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1-102-01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它常发生于胸背肋及头面部,带状疱疹初起为患部剧烈疼痛,并有灼热感,随即出现栗粒到绿豆大小的水疱,疱疹沿周围神经分布,簇生为条束状,痛如火燎的自限性、急性疮疹性皮肤病。中医称“缠腰火丹”,俗称火带疮、蛇串疮。其自然病程为2-3周,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时机,可遗留局部瘢痕和神经痛后遗症。其治疗方法很多,且疗效不一,临床多用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止痛药物等治疗,疗程较长,症状缓解慢。我院选取2016年2月—2017年9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30例,西医诊断符合《皮肤性病学》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蛇串疮”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为发病7d内就诊;肝肾功能良好。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其中,治疗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45~72(59.01+9.67)岁,患病部位:头面部4例,躯干部11例;病程1—7(3.46+1.65)d。对照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50—72(59.55+10.21)岁,患病部位:头面部5例,躯干部10例;病程1—7(3.61+1.77)d。两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注射液0.25g,静脉滴注,2次/d;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0.5mg肌肉注射,1次/d;以碘伏每4小时1次涂擦局部,以7日为一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治疗观察期间,停服其它药物。炉甘石洗剂外用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方剂治疗,中药方剂:板蓝根30g、黄芪30g、蒲公英20g、蚤休20g、丹参15g、乳香10g、地肤子10g、苦参10g、丹皮10g、赤芍10g、没药6g、延胡索10g、五灵脂6g、蒲黄6g。病变发于躯干部者加川楝子,发于头部者加川芎,水煎服,1剂/d。两组均以7d为1疗程,连续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 观察两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②观察两组疗效。疗效标准[2]:痊愈:皮损消退,疼痛基本消失;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疼痛减轻;无效:皮损部分消退,疼痛无减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x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带状疱疹为临床常见的疮疡类皮肤病,以皮肤出现透明疱疹和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目前,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是因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在受侵的神经节内大量生长繁殖,使之发生急性炎症、出血、坏死,急性发作后所遗留的神经组织内的炎症水肿和和出血及瘢痕,加重了对神经细胞的损害,故而疼痛持久存在。并且患者由于受长期剧烈疼痛的折磨,情绪抑郁,心理负担沉重,有些人对生活失去信心。目前国内外治疗疱疹一般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麻醉性镇痛药等,但疗效多不确切,且激素有免疫抑制等多种副作用,长期使用对患者不利。

祖国医学称该病为蛇串疮、缠腰火丹、蛇丹等《外科大成》描述其临床表现“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如水疱痛如火燎”。《医宗金鉴》论及病因病机“俗名蛇串疮,若腰胁生之,系肝火妄动”。本病多因情志内伤或饮食失节而致肝胆火盛,脾经湿热内蕴,复又外感火热时邪,毒热交阻经络,凝结于肌肤,脉络而发为疱疹[4]。中药方剂中的金银花、蒲公英、蚤休、地肤子、苦参清热泻火解毒;丹皮、赤芍、丹参、乳香、没药、五灵脂、蒲黄、延胡索凉血活血、化瘀止痛,黄芪补气扶正围本。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板蓝根、蚤休有抗病毒作用;乳香、没药有扩血管作用;丹参有调节免疫、抗炎、镇静镇痛作用,还可改善微循环,帮助组织修复与再生;黄芪中含有皂苷类衍生物、黄酮化合物、多糖、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物质,能增强机体抵抗力,调节免疫功能,防止和减轻病毒的损害[5]。全方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化瘀止痛、扶正固本之功。本文結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01),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有助于控制病情,减轻疼痛,促进疱疹干枯结痂及局部组织修复,缩短病程,巩固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倍江.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3-35.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192.

[3] 沈杰,江文,更昔洛韦治疗眼部带状疱疹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9(5):182--183.

[4] 刘敏娟,方伟,周立志,等.针刺加点刺拔罐配合激光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1(27):3001-3002.

[5] 詹文涛,杨国祥,中药方剂研究进展[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5:206-208.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带状疱疹抗病毒
带状疱疹诊治释疑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警惕带状疱疹潜伏恶性肿瘤
对抗病毒之歌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