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2018-10-30苏文燕

校园英语·下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活跃课堂有效学习小组合作

【摘要】为了更好地进行有效的英语教学,使学生愉快地学习英语,本人就初中英语有效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探究,本文认为,要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可以从意识的培养和小组的设置两方面入手,并提出在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要处理好教师与合作学习小组的关系;主动和被动的关系;个人与小组的关系;课内的学习与课外的学习的关系这四种关系,只有这样,初中学生才能在英语课堂上真正“活跃”起来,有效学习。

【关键词】小组合作;有效学习;活跃课堂

【作者简介】苏文燕,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第二中学。

英语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词汇、语法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因为它直接影响言语交际活动的质与量。传统的英语教学,无论是采用了何种独特新颖的启发式教学,无非都是在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中进行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始终受制于教师的主导性。是不管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差异;也不管知识水平、能力层次的高低,个性气质的不同而异中求同。而学生苦于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各种考试而身心疲惫,教学效果也是事倍功半,新课标的实施使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理念上升到一个新的高标。教师要努力创设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进行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呢?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理地进行合作分组,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培养小组合作的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主体性教学组织形式。它倡导在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而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初中学生并不是不会自主学习(小学其实也进行新课标的教学),关键是从小学上到初中,环境变了,同学变了,教师也变了,有的学生可能一下子适应不过来。有的学生可能也不明确,到了初中,由于年龄的增长,科目的增多,小学教师常用的那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已经被摒弃。要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跟上初中的学习节奏,自己学会自主学习,是成功的关键。而这些意识,需要我们初中教师及早灌输给学生。

二、小组的设置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包括学生个人的责任感、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面对面交流以及对整个合作过程的管理能力。学生们共同承担某项学习任务,通过团体的努力实现学习目标。每個学生不仅确保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还要确保组内其他成员完成任务。操作上要注意以下两点。

1.合理分组。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高效的前提,也是对学生能力资源的一种整合。首先,合作小组的人数安排,要遵循“利于学生学习,利于老师教学”这一基本原则。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也不利于教师的课堂调控;人数太少又难以做到优势互补,更谈不上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一般情况下,把学生分为4—6人为一组,这利于教师课堂上的动静调控。对话教学,即以2-3人为好。书面表达训练课,即以6-8人为好,这可以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优秀的作品。课外的合作探究小组,即以10-12人为好,这可以用较短的时间完成探究任务。在分组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自己在小组活动中观察到的学生的表现,适时地调整组际成员,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小组学习的有效性。

2.合理分工。为了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教师应该在小组内设置学习负责人(小组长),并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小组长应有责任心强而又有一定威信的同学担任,其他组员配合小组长的工作。而每个组员在组内都要承担一个角色,如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等,组内成员还需要定期地交换角色。在小组学习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合作伙伴,培养他们善于倾听同伴的表述,引导其学习他人的长处。只有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取长补短,才能全面提高组内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团队精神,从而达到小组内各成员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运用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 “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 ”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了。讨论、对话、演讲、诗歌朗诵、游戏……但怎样让学生真正“活跃”起来、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而避免出现合作学习的低效性呢?我们关键要处理好以下的关系:

1.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学习上总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小组的互助合作也有主动和被动。这一点,初中的学生表现的更为突出。上学期我班的邓杰俊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小组互动的学习中,邓杰俊同学总是踊跃举手抢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无论答案正确与否,他都乱举手一通,后来我与他谈心,问他课堂上这么踊跃,为什么平时的和测验的成绩都不好,到底老师的授课内容弄懂了没有?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他说并没有弄懂老师的授课内容,回答问题也没有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以及和同学充分交换意见,之所以这么踊跃发言,是为了获得老师的学习加分(班主任有学生的学习德育百分制)。我告诉他,这不是学习之法,要真正学到知识,在课堂上要主动地“学”而不是被动的“学”。主动的学生,能主动做好课前预习,主动解决老师堂上提出的问题,主动完成老师的课内外作业,一切都是一种自觉地行为。被动的“学”往往发生在那些学习目的不明确或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身上。他们的平时表现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课堂表现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对于这类学生,老师要在肯定他们积极发言的前提下,从他们的学习目的入手,让他们认识被动的危害,化被动为主动。也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个人与小组的关系。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初中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大部分学生还摆脱不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发言踊跃,课堂轰烈。另一种情形是,有的小组,发言就那么表演欲强的几位同学,而每一个小组中,总有一两位不善或不想发言的学生,他们要么是基础有缺陷,要么不爱学习,要么在同学中威信不高。这部分不善发言或不想发言的学生,如果老师注意不到,他们就会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久而久之,他们也就跟不上初中的学习步伐,也会拖了班级学习的后腿。而那些发言踊跃的学生,有相当部分学生只不过是为了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获得老师的表扬。他们的答案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这种只是个人的动,并不是有效学习所要的小组互动。真正的“动”,应该是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对问题畅所欲言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得出小组内较为统一的观点。例如,教授上海牛津版七年级第二学期Unit2 Protecting our environment 中,其中一个讨论题What can we do to make 2010 Guangzhou Asian Games Green Asian Games? 要求各组记录员记录组员的建议。学生对此纷纷发表建议:We can plant more trees in Guangzhou. We can build more green parks in Guangzhou. We can advise people to work by bus instead of by car. We should keep our streets clean, dont throw rubbish everywhere. etc. 而个别后进生则默默地坐在那不出声,这时,老师走过去用中文简单提点一下,并且要求小组长帮他一把,使他也能用英语流利地讲出自己的建议。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具体操作上,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合作伙伴,要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因为无论同学的答案正确与否,都是自己取长补短的好机会;也要敢于珍惜一堂课不多的发言机会,因为你的答案无论正确与否,都会给你的学习留下深刻的印象。

3.课内的学习与课外的学习的关系。课堂上活跃起来了,所有的都好像朝着好的方向走下去。在教学中,其实我们也不要忽略一点,这就是课外的“活跃”。无疑,课内的“活跃”能保证我们学习任务的完成,而课外的“活跃”却能使我们的初中学习更加丰富。当今的初中生,他们的知识还很浅薄。单从课堂上获取知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今年广州市初二英语竞赛题中就含有“名篇”阅读理解题)。很多课外的知识要我们去拓展,很多国内外的大事需要我们去关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并不是我们培养的对象,我们培养的是全才全能型的社会主义栋梁。英语课堂怎样让学生课外“活跃”起来呢?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学生课外任务。例如,在教牛津上海版八年级第一学期 Unit5 More Practice B1, The fisherman and the fish 之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安徒生的这篇童话故事以及举出安徒生的其它作品,提高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在教完牛津上海版八年级第二学期Unit2 Reading A The story of Tom and Jerry 后,布置学生回家看影碟Tom and Jerry 的其中一个故事,之后用英语描写故事内容以及自己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寫作水平;我们还可以通过某些历史性的(例如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二学期Unit7 Tea-a popular drink)和地理性的(例如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Unit6 More Practice) 教学内容的学习,布置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资料,然后报告员把组员的资料收齐并汇报。凡此种种,都能使学生课外“活跃”起来。总之,课外学生真正“活跃”起来,能很好的完成预习和课外作业,能免去家长督促子女学习的烦恼,还能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视野。一句话,我们的英语课堂,如果能够使学生的课内和课外都“活跃”起来,就能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的感悟和体会

新课标下,怎样的课堂才是一个好的课堂?用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梅里尔·哈明博士的话说,应该是“鼓舞人心的”。在《教学的革命》一书中,他描述了“鼓舞人心”的课堂中可以观察的五种品质:清晰的尊严感——不管有没有天赋,学生们都昂首挺胸,大胆地发表意见,显得自信、无忧无虑,他们相信自己,也把自己视为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流淌着轻松的活力——学生们显得生机勃勃、有活力、健康,所有学生都忙碌着、参与着;自主性——学生做出恰当的选择,主导并约束自己,持之以恒地自愿学习,没有被逼迫学习的现象;集体感——共享合作、相互依赖、亲密无间,学生们彼此支持,也支持教师,没有对抗和拒绝;觉察——学生是机灵又富于创见的,他们知道自身和周遭正发生的一切,能驾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使用得当,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可以开发同伴群体资源,解决个别差异,有助于因材施教,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密度,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也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形成教与学互动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谭佐全.学习新课标,探索课堂教学[C].学校教科研培训资料, 2003.10.6.

[2]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18.

[3]程淑贞.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D].青岛56中.

[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蒋晓玲.浅谈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

[6]裘红霞.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

[7]安徽教育网.正确处理小组合作学习的十大关系.

猜你喜欢

活跃课堂有效学习小组合作
坚持以生为本 构建高效课堂
坚持以生为本 构建高效课堂
浅析如何改变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被动状态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作文评改“五步曲”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学习的研究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