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10-30孙晓丹
孙晓丹
[摘要]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集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患者70例,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患者70例,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持续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66/7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71%(53/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9%,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过程中运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持续发作时间,降低发作次数,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替格瑞洛;氯吡格雷;不稳定型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19-0041-03
Clinical effects of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ticagrelor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SUN Xiaoda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T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yang City, Shenyang 11004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ticagrelor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Methods A total of 140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were col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March 2017.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ized segmentation of the computerized machine. Among them, 70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ticagrelor, 70 patients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reated with atorvastatin and clopidogrel. After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number of attack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duration was shortened,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29%(66/70)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75.71%(53/70)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milar to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the use of atorvastatin combination with ticagrelor during the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duration of the patient's onset, reduce the number of attacks, improve the patient's total treatment efficiency and patients have fewer adverse reactions.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Atorvastatin; Ticagrelor; Clopidogrel; Unstable angina
心血管疾病中常見的一种疾病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此种疾病的发病率较高,相关资料称有近20%左右的患者会因不稳定型心绞痛而猝死或发生心肌梗死,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1-2]。如今,临床针对于此类患者有多种不同的治疗方案,但治疗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还需要不断改进治疗方法,尽可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传统治疗多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氯吡格雷等药物,但相关研究表明,氯吡格雷的药动学存在延时性,临床用药后其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有资料证实替格瑞洛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本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140例,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患者70例,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患者70例,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6.3±3.8)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3±1.6)年,心绞痛发作次数(9.2±2.8)次/周,发作时间(6.8±2.0)min/次;对照组男40例,女30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59.3±3.3)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3.6±1.4)年,心绞痛发作次数(10.1±2.8)次/周,发作时间(6.8±1.7)min/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满足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疾病学分会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中相关内容[3],经我院检查并确诊。此次研究中均排除[4]:(1)含有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者;(2)传染性疾病或恶性病变患者;(3)对研究药物过敏者;(4)精神病史患者;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经过我院伦理会审核批准,研究相关程序满足伦理学标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凝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以及硝酸酯类药物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20 mg/次(广东百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21),睡前一次口服;氯吡格雷负荷剂量为300 mg(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83),次日起75 mg,1次/d,口服。实验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治疗,阿托伐他汀20 mg/次(广东百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21),睡前一次口服;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 mg(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J20130020),次日起90 mg/次,2次/d,口服。两组患者均维持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其中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嘔吐以及腹部不适等。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患者的发作持续时间以及心绞痛次数降低80%以上,心电图显示正常;有效:患者的发作持续时间以及发作次数降低50%~79%,心电图中的ST段下降回升超过0.05 mV;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发作持续时间未达50%,同时心绞痛的发作时间和次数并未减少或降低。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5]。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持续时间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显效40例,有效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29%(66/70);对照组患者显效33例,有效20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75.71%(53/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实验组患者发生恶心2例、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9%(3/70);对照组患者发生恶心2例、腹部不适1例、呕吐1例,不良反应率为5.71%(4/70),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随着人们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深入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着直接关系。近几年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及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变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人数逐年上升[6],同时也越来越年轻化。相关报道称,年龄小于50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人数在逐渐增加[7]。经临床观察,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随时有转化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的可能。临床传统治疗多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氯吡格雷等药物,但相关研究表明,氯吡格雷的药动学存在延时性,临床用药后其效果并不满意[8]。
替格瑞洛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等方面已经被广泛应用(应用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各个方面),同时在接受药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有资料证实替格瑞洛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较于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能够防止患者的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以及卒中的发生率,属于典型的非噻吩并吡啶类腺苷二磷酸受体拮抗剂,是环戊基三嘧啶类的化合物,类似于核苷酸结构[9]。除上述之外,替格瑞洛的代谢产物具有较大的活性,不用经过肝脏进行代谢激活,在抑制血小板方面效果尤为明显[10]。
临床中最为常用的药物还包括阿托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以及高胆固醇疾病方面得到了广泛的使用[11-12],该药物能够使得患者体内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及总胆固醇水平有效降低;而在对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也可以与不同的降脂药物联合使用,对降低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明显疗效[13]。除上述之外,此类药物能够降低患者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致死或非致死性卒中以及心绞痛的发生率。本研究中两组患者使用的阿托伐他汀为选择性的HMC-CoA还原酶,使得人体胆固醇合成减少,提升了肝脏细胞表面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受体,提高了肝细胞的分解代谢[14]。
冯艳林等[15]对192例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治疗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后患者每周发作频率为(2.5±1.5)次/周,持续时间(1.62±0.50)min/次,同时仅1例发生轻微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与本实验组结果相似[(本次实验组治疗后每周发作频率为(2.6±0.5)次/周,持续时间(1.4±0.3)min/次;发生2例恶心、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9%]。本研究中,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同时发作持续时间缩短,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29%(66/7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5.71%(53/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9%,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持续发作时间,降低发作次数,同时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梁莉,钱娇玲,薛鸿燕,等.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Meta分析[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28(11):1500-1507.
[2] 丁奇,董燕,金英,等.阿托伐他汀对谷氨酸引起大鼠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0, 26(12):1635-1640.
[3] 赵钢,刘闺男,李志明.阿托伐他汀对LPS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IκBα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3):395-399.
[4] 盛莉,叶平,黄火高,等.阿托伐他汀对体外心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6,(1):23-27.
[5] 崔炯,张振花,万建新,等.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肾衰竭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0, 26(12):1591-1594.
[6] 杜林林,王朝暉.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中NF-κB/IκB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 (11):1392-1395.
[7] 张玲玲,金英,隋海娟.阿托伐他汀对Aβ_(1-42)诱导的大鼠A天模型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30(2):270-274.
[8] 李敏,孙玲,李红玲,等.阿托伐他汀减轻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导致的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和损伤[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30(5):679-683.
[9] 何喜民,向定成,何建新,等.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比较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7,35(5):451-454.
[10] 柯元南,陈纪林.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7,35(4):295-304.
[11]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195-206.
[12] 梁亚军,张铎,刘国玉,等.心绞痛与心肌梗塞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8,(3):215-217.
[13] 杨松,周建中,陈永宏.阿托伐他汀钙对肾性高血压大鼠骨桥蛋白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 42(2):147-150.
[14] 韩雅玲,李成洋,李毅,等.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阿托伐他汀或普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近期疗效比较——随机对照试验[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8):927-930.
[15] 冯艳林,冯艳惠.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11):62-64.
(收稿日期:2018-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