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取”“舍”之间见精彩

2018-10-30黄莉莉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黄莉莉

摘要:略读课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捷徑,巧妙地上好略读课,可以更好更快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就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教师在教学略读课文时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在教学中,如何定位略读课文教学?如何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是值得教师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略读课文;教学定位;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012

纵观初中语文教材,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已平分秋色。所以,略读课文教学也是一畦不容忽视的语文教学园地。笔者认为,当前的略读课文教学,还存在着以下三种认识误区:

误区一:精雕细琢致“过详”;误区二:轻描淡写致“过略”;误区三:视作闲文致“无视”。这三个误区的存在,主要是教师对略读课文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清楚,对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理解不够透彻,没有很好地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而造成的。对于略读课文教学,如何把握其中的“度”?如何走出两难境地?这是值得教师去深思和探讨的问题。在此,笔者想就以下四个问题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如何定位略读课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略读课文的要求:“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教师必须准确把握略读教学的特点定位,有的放矢,择优而教。

相对于精读教学而言,略读教学的目标更简明,方法更简单,过程更粗放,自主学习更充分。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绝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至于抓哪一点,单元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前都有“导读”,这既是学生的阅读提示,也是教学的依据。教师课前要细细研读,才能做到该“精”则精,该“略”则略。

二、如何确立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略”,可以理解为目标的简化,换言之,即“抓主放次”。略读课文教学时间少于精读课文,更应体现学生的独立阅读,所以,教学重点必须高度集中,无关重点的内容应坚决舍弃。毛主席曾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不忍割爱,贪多求全,不仅有悖略读课文的定位,而且因教学时间短,必然“伤其十指”,降低教学效益。

三、略读课文教学设计有何策略

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教学流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据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确定教学策略:

1. 精心设计主问题,提纲挈领析全篇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如果教师能够精心设计出提纲挈领的问题,不仅可以为课堂“瘦身”,还能够起到尺水兴波的作用。

例如《信客》一文的教学设计,围绕人物形象,笔者设计了三个主要问题:(1)信客为什么没能坚守一生?(2)信客是一个怎样的人?(3)我们和信客相比,到底缺少什么?这三个问题的探讨,使信客的形象不再平面化,而是有立体感的平凡而伟大的人物。精心设计主问题,可以使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用更深的思维、更广阔的胸怀去读懂人物,读出人生百味。

2. 注重学法指导,授之以渔促发展

在教学《孤独之旅》时,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赏析人物的语言,来抓住文章的脉络,牵住“牛鼻子”,实现对小说内容、主旨、人物思想感情、性格变化的把握,从而起到长文短教的效果。教学《王几何》时,笔者引导学生学会做读书批注的方法,培养他们做读书批注的习惯,从而让学生明白“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课内外阅读桥梁的略读课,培养这种习惯,对于学生课外完全独立阅读意义重大。

3. 找准拓展切入点,实现读写两相融

略读是为了推广与应用,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略读课文有的故事性强,可读性佳;有的离学生生活很近,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有的情感特别强烈,对学生心灵有很大震动。学生阅读此类文章,兴趣一般比较浓厚。教师应借助学生的学习热情找准“练笔处”,趁机进行读写能力的训练,让笔尖的滑动留住课堂的精彩,使三维目标在练笔中达到整合。

在教学《王几何》一文时,笔者建议学生试着用传神的动词来描写熟悉的人物,力争表现出一个人的个性特点。这一拓展准确地把握了略读课文的本色,切中导语中“体会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注重人物描写细节的感悟积累,展现了学生习得方法的过程,加强了语言的实践应用,为文本其他部分的学习提供了学法借鉴和迁移的基础。

文质兼美的散文,可引导学生赏析、评点,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但拓展一定是建立在对文本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例如教学《信客》一文时,笔者请学生就文中感受最深的一部分或者全文写下自己的感悟。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写出了许多令人称奇的句子。有一位学生写下了“装满思念与牵挂的邮包,很沉,但他依然背负着。注定是没有人牵挂的信客,旅途孤独。跋山涉水,只为将那一份份难心寄托的心情传送。”这句走心的感慨,还有的学生写出了“一支笔杆,一趟奔波,一声口信,他的工作如此单纯;万里送情,千里奔波,十年一日,他的工作却又如此厚重;在‘信的路上,他奉献美丽和阳光,收藏心酸与孤独。信客去了,千千万万个信客却永远不倒。”这样的佳句。

四、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

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尤其要发挥引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当扩音器,要简单做出评判,还要在学生发言离题时拨正方向;教师还要充当“纵火犯”,在讨论时要善于挑起矛盾,发起“战争”,把讨论引向深入;对于较难问题,教师要疏导,推动讨论上层次……

如果说精读课文是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那么略读课文就是粗线勾勒的山水画。略读课文的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认真解读和准确把握,应是整体中求“略”,部分中求“精”,应是“教”略而“学”丰。唯有如此,略读课文的教学才会从两难走向双赢。

(作者单位:湖北省枣阳市实验中学 441200)

猜你喜欢

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过程研究
论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课文导与学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