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辉煌中国》谈纪录片承担的社会责任
2018-10-30闵曦贤
闵曦贤
【摘 要】在我国的纪录片市场,反映主旋律,表现国家发展主题的题材层出不穷。《辉煌中国》这部表现我国发展进步的纪录片一经上映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本文将从社会责任方面,探讨该电影所展现出的担当。
【关键词】纪录电影 《辉煌中国》 社会责任
一直以来,电影史上对于纪录片并没有完全清楚的界定,但被公认的是,纪录电影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反映和展示现实。自纪录片诞生至今,从最早的《北方的纳努克》到现在多种多样的纪录片,可以说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成了纪录片存在意义的一部分。纪录片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形式,自然而然地会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和作用。而《辉煌中国》这部纪录电影在社会功能与责任的体现可以说是一个很成功的范例。
一、中国纪录片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责任和特点
根据学界普遍的阶段分类方法,引用中国传媒大学任远教授的观点,将中国纪录电影的几十年发展历史大概划分为,政治化、人文化、平民化、多元化等四个阶段,针对每个阶段呈现出的不同特点,以及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来逐一分析。
在最开始的时候,任远教授把这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纪录电影发展划分为政治化纪录片时期。在这一个阶段里,全中国的人民都积极努力地进行着国家的改造和建设,因此这一时期的纪录片的内容和主题,大多以国情和方针政策为主。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环境变得更加宽松,过去的限制也得到了解放,对于题材的限制放开了之后,我国的纪录电影市场仿佛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进入了人文化纪录片的阶段。各种反映社会现实的题材大量出现,同时也开始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拍摄了一系列表现人文风光的纪录片,例如:流传至今的《话说长江》等多部风光纪录片,同时融入了对人文的关怀和思考。
进入了九十年代初期,纪录片的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由有主题有目的的纪录片变成了纯以记录和纪实为主,更加倾向把目光聚焦到普通老百姓身上和现实生活当中,把镜头对准真实的社会问题,进行冷静的客观记录。以《望长城》为例,这部全面介绍长城风貌的纪录片,被视为我国纪录片向纪实风格转变的转折点。
到了新时期,各种类型的影片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涉及的方面更加全面完整,經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纪录电影也开始有了一些对于一些重大社会事件或者灾难的纪实,例如:记录了汶川大地震的影片《川流不息》,记录“慰安妇”现状的《二十二》等等一大批优秀的影片不断在荧屏上呈现,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纪录片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表现和记录真实的生活现实是纪录电影最基础的责任之一;在电影诞生之初,还没有被视作为一种艺术的时候,卢米埃尔兄弟把这种超越从前各种表现形式的新记录方法视作为,如实记录现实生活的最好的理想化的工具,去展现现实生活。而后,无论是以维尔托夫为代表的“电影眼睛派”还是巴赞的纪实主义都在强调着电影对于现实生活的客观记录,在这一理念下诞生的纪录电影自然而然地就要求导演去了解观众真正想看到的,想要触及到的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去把握才会使得真实客观性得到保证。
展现鲜为人知的新鲜事物或者人是纪录片的另一项责任;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接收和传递信息的速度非常快,各种新的事物在不断地出现,人们的关注面越来越广。纪录电影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创作内容方面应当呈现一些新的事物或者人物,这样才能使观众有观影的兴趣和诉求。
纪录电影还有记录和展示历史这样的庄严责任,这对于纪录片而言是最重要的责任。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一些优秀的历史类、文献类纪录片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可以把人类过去和现在文明成果记录下来,作为资料保存,留给后人去研究。同时可以从中发掘出经验教训,得到新的启示。
注重人文关怀,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电影作为一个大众传播媒介,就要履行相应的的义务和责任,坚持以人为本,所寻找的题材应当是观众所关心的,能够反映社会人文现实的,在引起关注的同时,起到一定的思考与引导的作用。
三、承担社会责任所体现的价值
对于一部作品的影响分析,应当是从多个方面和维度去衡量,侧重方向有所选择的纪录片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力是不同的。因此要想得出一个相对客观的结果,就需要对每个方面来对比,通过这部电影所呈现的特殊内容,对什么阶层领域的观众造成冲击?影响了多少人?影响的程度又是怎样的?全面地综合之后,就可以知道一部纪录电影从文化传播或是其他角度为这个社会创造了什么样的价值。我们在这里从:社会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等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辉煌中国》在承担社会责任时所体现出的价值。
一部纪录片的社会价值主要看其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力。《辉煌中国》通过镜头将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展现。通过中建一局建造的超级工程的珍贵影像直观地反映了我国综合实力提升的成果,通过“国”和“家”的类比,阐释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温暖道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寓于一点点小细节里,让受众易于接受。在纪录电影中使用大量的影视文献资料,不仅增加了真实性和说服力,还中和了纪录片的乏味,提高了观影体验。
四、小结
正如电影家协会饶曙光先生所说,“《辉煌中国》这种纪录片的形式能够发挥文艺轻骑兵的作用。它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将百姓自己讲述的精彩“中国故事”整合通过纪录片的形式表现出来,既兼顾了电影表现力,又发挥了新闻的影响力,是一次大胆创新的尝试。作为一个准传媒人,笔者真心希望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上能够看到更多这样有担当、有价值的纪录电影。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少强.纪录片的社会担当和美学追求探析——以纪录片《医院里的故事》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01):67-70;
[2]何苏六.纪录片的责任与影响力[J].现代传播,2005(01):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