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窥小学语文中年级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
2018-10-30魏静仪
魏静仪
(晋江市陈埭镇横坂小学,福建 泉州)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教学的目标
根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在小学阶段课程安排上,需要加强对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小学阶段,教学需要将通过课程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亲切感作为教学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在具体学习内容方面,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包括汉字的认识与书写、古诗鉴赏、爱国志士故事、节日习俗与礼仪品德等。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教学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传统文化首先作为语文学科学习内容中比重较大的组成部分,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点。以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为例: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师生》中的“孔子和学生”、第二单元《明月》中的古诗两首等均以传统文化内容编入教材之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从语文能力、语感、语文修养、语文常识等多个方面对自身语文素养进行提升。如在第二单元“古诗两首”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两篇千古名篇进行诵读、背诵的过程中,可以切身地感受到古诗的格律美、形式美,对古诗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而在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课文的了解与学习,可以掌握许多成语、谚语等汉语优秀文化形式,这些文化形式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与语言运用的素材库,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训练上更加得心应手。
(二)传统文化渗透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思维和心理方面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人格,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对小学生进行人格塑造。具体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对爱国、义利、仁爱、美德等方面的具体实践表现,通过语文课堂中教材内容合理安排课堂设置来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品德引导教育。例如在四年级下册《七子之歌》的课程安排上,教师可以通过众多革命传统故事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内容,积极将传统文化与课程内容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延伸。
(三)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在当前世界互通互联的大环境下,多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逐渐成为主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了解也不断加深。外国的节日、习俗、衣食住行、娱乐项目等文化细节方面的内容在学生生活学习方面的比重隐隐占了上风。这就使得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意义,轻视传统文化内涵。在小学阶段语文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在人格尚未完全建立时便熟悉、了解传统文化的意义与内涵。在小学阶段形成一种良好的语文和传统文化学习的习惯,为后面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教育的策略
在当前教育学界对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学生特点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种进行渗透教育的主要方法:
传统文化渗透教学主要模式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学界的总结中,从教学的环节设计、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使用三大方面都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进行渗透教学加以描述。教师若是按照这三大部分积极充分地进行准备,诚然可以收获一个良好的教学成果。本文则在此基础上按照现行的科学模式着重探索教学方法方面的应用策略。
(一)传统文化的诵读教学。诵读作为自古以来主流的文章学习方式,在当今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积极地进行运用。诵读过程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方式,备受各界重视。但是在当前小学阶段的诵读具体应用上,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安排,方能将诵读方法的效果发挥到最大。
(二)情境设置使用的新方法。过去,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学过程中经常会使用情景设置的方式来进行课题的导入工作。而在传统文化渗透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可以运用情景设置来导入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情景设置与教学内容相互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如在三年级下册《和氏璧》一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除了应用固有的分角色朗读、表演的形式之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按照《和氏璧》故事中的内容设置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课程的学习。如教师可以让全体学生扮演蔺相如。学生在扮演蔺相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概念向同学提出问题并要求同学投票进行选择,每一次选择结束时,选择到不能体现传统文化德育内容或者与传统文化核心精神不相符选项的同学会失去继续游戏的机会。运用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一个积极参与的状态下进行重新思考与分析,最终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能够全面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意义重大。同时,对现有的渗透方法进行不断优化,可以使得课程更加高效与快速地开展。仓促成文,不当之处,尚祈方家和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