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联合白细胞介素-6对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2018-10-30蔡志岳庞玉洪左红炜
蔡志岳,庞玉洪,左红炜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重庆 408000)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而通过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已成为建立血液通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1]。因其置管过程操作简便,同时对患者创伤相对较小等优点,在临床得到了广泛运用。但中心静脉置管相关的血行感染是引发脓毒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可造成患者病死率和住院费用急剧升高[2]。早期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可显著降低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血培养是诊断导管相关感染最好的方法之一,但其阳性率较低,仅15%~25%的血培养可有阳性结果,严重限制了其临床运用。临床普遍应用的生化标志物如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等,对细菌感染的诊断缺乏特异性,而近年来血清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已作为各种细菌性感染诊断的生化指标,其准确性显著优于WBC和CRP[3]。对于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早期诊断,血清PCT联合IL-6的有效性目前尚无相关文献报道。2013年1月—2017年1月笔者对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收治的420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清PCT及IL-6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分析其动态变化,旨在评估血清PCT联合IL-6早期诊断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价值。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上述时期在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血液透析治疗的42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其中男245例,女175例;年龄40~78岁,中位年龄58.4岁;血肌酐(749.4±101.7)μmol/L,透析时间(15.8±6.3)个月;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75例,糖尿病肾病82例,高血压肾病55例,肾病综合征47例,梗阻性肾病28例,其他33例。导管相关感染需满足以下诊断标准[4]:①有临床感染症状(发热、寒战);②中心静脉置管超过48 h;③排除其他部位来源的感染。根据其诊断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感染组75例与非感染组345例,2组性别、年龄、血肌酐水平、原发疾病及透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方法 入院后行血常规、肾功能及X射线胸片等检查。颈内静脉插管在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指导下,由本院血液净化治疗中心的医师进行操作。对于根据导管相关感染诊断标准已明确诊断感染的患者,在无菌操作下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做血培养,导管存在脓性分泌物时,需进一步做分泌物培养,并行药敏试验。在药敏结果未出前可给予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之后根据血、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相应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3血清PCT和IL-6测定 所有患者透析治疗前及导管相关性感染治疗1周后均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后分离血清,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T及IL-6水平。
2 结 果
2.12组血清PCT和IL-6水平比较 感染组血清PCT和IL-6水平均较非感染组明显升高(P均<0.05)。见表1。
表1 2组血清PCT及IL-6水平比较
注:①与非感染组比较,P<0.05。
2.2感染组治疗前后血清PCT和IL-6水平比较感染组给予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后,其血清PCT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见表2。
表2 感染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及IL-6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感染组患者血清PCT与IL-6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r=0.88,P<0.05)。见图1。
图1 感染组患者血清PCT与IL-6水平的相关性
2.4ROC曲线分析血清PCT、IL-6及两者联合诊断价值 以PCT 2.98 ng/mL为阈值,其诊断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7%和89.0%,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95%CI[0.786,0.921]。以IL-6 35.8 ng/L为阈值,其诊断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3%和87.0%,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95%CI[0.810,0.935]。通过两个指标串联诊断,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7%和91.9%,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95%CI[0.814,0.948]。见表3及图2。
表3 采用PCT、IL-6及两者联合诊断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结果比较
图2 血清PCT联合IL-6诊断的ROC曲线
3 讨 论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在临床的广泛运用与开展,极大提高了终末期肾病的生存概率。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中心静脉置管接受血液净化治疗,但是中心静脉置管作为一种有创的操作,带来了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其中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其主要的并发症之一[5]。导管相关感染易诱发脓毒症,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使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显著增加,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6]。临床早期常采用炎性指标如白细胞计数、CRP等对导管相关性感染进行诊断,但缺乏特异性,导致其临床运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7]。因此,寻找有效的生化标志物,早期快速地对导管相关性感染进行诊断,给予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以期改善其预后。
导管相关性感染作为血液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同时也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8]。相关研究显示,血液透析引起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已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15%~25%,特别是随着血液透析治疗在临床的广泛运用,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可能会进一步上升[9]。研究表明,早期诊断导管相关性感染,进行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10]。PCT作为降钙素的前肽,在健康人群血清中水平降低,而一旦机体受到内毒素刺激,机体血清PCT水平可显著升高,6~12 h可达到高峰[11];最重要的是,当机体受到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如衣原体、支原体及寄生虫等感染刺激时,血清PCT水平并不会明显升高。因此,血清PCT水平可作为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的有效生化标志物[12]。而IL-6是作为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当机体受到炎症刺激时,其血清IL-6水平可显著升高,其早期诊断感染性疾病的准确性显著优于WBC或CRP[13]。本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血清PCT和IL-6水平较非感染组显著升高,同时给予针对性抗感染治疗1周后,其血清PCT和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说明血清PCT和IL-6水平可有效评估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相关性分析显示,感染组血清PCT与IL-6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血清PCT和IL-6水平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7%和91.9%,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其联合诊断的价值显著高于单一指标。该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其样本量相对偏小,缺乏健康对照,未进一步对健康人群PCT及IL-6进行检测。
综上所述,对于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联合检测PCT和IL-6能有效对其早期诊断,从而为患者早期提供个体化治疗,改善其预后。基于本研究的局限性,下一步需扩大样本量,同时增加健康对照组,采取多中心联合的方式对PCT联合IL-6水平在早期诊断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价值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