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
2018-10-30程诚王鑫
程 诚 王 鑫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的基础上发生的,多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等,常危及生命[1-2]。三维斑点追踪技术(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technique,3D-STI)是以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和三维超声心动图为基础的新技术,可评估心肌复杂形变[3]。为探讨3D-STI对左心室功能收缩变化的定量评估价值,本研究选取70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资料及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符合《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4]、《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5]、《2012年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6]等标准的74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及80例健康体检者,其中ST段抬高型AMI患者失访4例,健康体检者失访10例,总随访率为90.9%(140/154);ST段抬高型AMI患者作为病例组(n=70),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70)。病例组按介入指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见表1。两组患者的本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口头知情同意。
表1 140例患者的基线资料
注:1mmHg=0.133kPa
2.病例选择 具有完整的出入院记录、PCI手术记录等;年龄18周岁以上,意识清晰,无精神病史;无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疾病;明确前壁心梗;无严重瓣膜病、心房颤动等;对照组行CT血管造影术(CT angiography,CTA),无冠状动脉病变;无桡动脉穿刺禁忌证;无造影剂等药物过敏;依从性良好者;排除随访期间遗失者;排除心房颤动、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各种影响3D-STI成像不满意者等。
3.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12个月后、病例组患者在术后3d及术后12个月后均行三维心脏彩超及2D-STI检查。患者取仰卧位,采用PHILIPS HD 1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三维探头测量并记录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等情况;采用三维探头放置在患者心尖部,并调整探头的声束方向以及仪器参数,使整个左心室处于图像之中。运用“4D”,储存4个动态周期图像。图像的分析、处理运用3DSTE技术,并获得左心室乳头肌、基底部以及心尖短轴切面等。对3DSTE处理后的图像确定左右二尖瓣和心尖3点,运用程序分析,得出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圆周应变等测量值。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采用F检验来计算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平均值差异程度;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χ2/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来计算计数资料的构成比的差异程度;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患者三维心脏彩超情况 两组左心房大小、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术前、术后3d及12个月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5.87、57.30、231.84,P<0.01);病例组术前、术后3d及12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1.40,P<0.01),见表2。
2. 两组患者3D-STI测量情况 病例组术前、术后3d及12个月的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圆周应变、整体径向应变、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6.01、202.31、68.21、203.58,P<0.01),见表3。病例组的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圆周应变、整体径向应变曲线均紊乱,牛眼图相应区域均见颜色改变;而对照组应变曲线规律,未见牛眼图相应区域颜色改变,见图1~3。
表2 两组三维心脏彩超情况
表3 两组患者3D-STI测量情况
图1 病例组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
图2 对照组收缩期整体圆周应变
图3 病例组收缩期整体径向应变
3.病例组左心室整体应变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关性 经Pearson分析发现,病例组术后12个月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圆周应变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关系(r=-0.80、-0.91,P<0.01);整体径向应变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关系(r=0.88,P<0.01)。
讨 论
左心室射血分数是通过测量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变化获得的[7]。三维心脏彩超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时是以左心室为对称几何结构为前提的,且带有医师的主观性,测量结果有所偏倚[8-9]。AMI患者心肌缺血,其左心室的形态、大小等发生一定程度变化,使测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存在一定误差,降低其准确性、重复性[10-11]。相关研究表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能摆脱对角度的依赖,但无法准确评估心脏复杂的三维结构[12]。心脏在立体空间内的旋转和扭转对左心室的收缩和舒张的改变影响更为显著,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不能反映三维角度,使测量结果存在一定误差[13]。3D-STI是建立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及三维超声心动图上的可评估心肌复杂形变的新技术。刘芳等[13]研究表明,3D-STI能有效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其面积应变指标较为敏感,可作为本病早期诊断手段。
既往研究表明,心肌梗死患者的各节段的变应值均较低,其心肌变形能力下降[14-15]。于蓝等[16]应用3D-STI技术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发现其各节段的应变值均低于对照组。本研究与上述研究结果类似,发现AMI患者虽然在早期及时得到PCI术治疗,但其心肌形变能力和心脏收缩功能无法快速改善。目前,临床上对于PCI术后的常规随访时间为术后第1、3、6、12个月[17]。术后1年后,由于支架与冠状动脉基本融合,无需紧密随访。另外,本研究发现,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圆周应变、整体径向应变均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关,即左心室射血分数值降低时,左心室整体应变及心肌形变能力均是减小的。表明,3D-STI能客观反映心肌的形变能力。
综上所述,3D-STI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强等优势,能客观的、定量的反映PCI术后AMI患者的心肌形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