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小游戏 习大能力
——小议区域游戏与大班主题活动的有效结合
2018-10-30江苏省启东市实验幼儿园倪素丹
◆江苏省启东市实验幼儿园 倪素丹
主题活动和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以往教师多数采用统一集体教学、高结构的游戏材料开展活动,目标要求比较整齐划一,难以照顾到幼儿的个体需求与个别差异,而区域游戏却可以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每个幼儿个体化的需要。
在课程游戏化大力开展的今天,区域游戏已成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班的实践活动,我们充分认识、体验到区域活动能有效地支持主题活动的深入,丰富,扩展,而主题活动又能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的探索体验,实现教育价值。因此,将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其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使之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整体,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自主的创造性活动,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一 、将区域活动作为主题活动的“先行”
在主题活动为区域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内容时,教师要根据主题活动在区域中设计相关材料引导幼儿。在主题不断开展的同时,区域活动也在不断深入,然而,鉴于区域活动的灵活多变性,幼儿常会依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能力等进行活动,而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而且还要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点与需求,并将有教育价值的点进行整理与挖掘,从而产生新的主题。
在玩“泡泡乐”游戏时,孩子经常用纸擦水,然后他们发现不同的纸遇到水时的不同情况,我就在探索区提供各种各样的纸,让幼儿尝试用各种感官玩纸,通过看看、揉揉、撕撕中探索、发现纸的不同材质,种类特征。孩子们积极主动地与材料互动,综合多种感官体验各种纸的不同,从而感受中国民族文化。主题活动“纸的故事”就在游戏中产生了,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自主探索的形式来达到主题学习的目标。游戏活动中,教师创设让幼儿看、听、摸、嗅的环境,支持幼儿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究,使幼儿的区角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大胆地表现自己的体验,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着探索的乐趣,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的经验。
投放游戏材料时,我们要考虑材料与主题活动目标的关系。不同的主题要以相应的材料加以支撑,这样才能够让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感知,来加深对主题内容的理解。其中所投放材料的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活动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结合主题。
设计区域材料,丰富主题活动内容。如:纸制品作为我们这个学期的低结构游戏材料,它们整整陪伴我们孩子们一个学期,孩子们每次玩的时候都爱不释手,创意百出。因为它可塑性较强,随意的摆放、组合就有令人惊叹的发现。
区角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探索了解各个区角中的各种材料所内隐的不同教育功能,将幼儿发展目标与这些材料的教育功能确切地对应起来,有目的引导幼儿进入到区角活动中,通过幼儿的操作活动,使幼儿逐步接近预定的目标。教师积极地与材料互动,充分挖掘材料在不同区角内的多种教育作用,进一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这样便于更好地挖掘主题活动的创意。
二、让区域活动诱发主题活动的“生成”
作为教师首先考虑的是孩子,因为孩子才是活动的主体,只有了解孩子,设计的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在上一主题即将结束,新主题还没开始之前,教师有意识地在某个区域中投放下一主题的相关材料,以引起幼儿对新主题的探究兴趣,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已有经验、发展层次等再进行梳理,将一些符合孩子兴趣的、有价值的东西生成集体活动,帮助孩子交流与提升经验。
在主题活动目标,中我们希望提供一种既兼顾儿童发展个别差异性、又考虑儿童发展全面性的课程构架,寻找相对符合儿童兴趣和可以容许不同儿童共同提高的目标,我们需要将各个领域的核心概念和核心技能有效地整合到区域活动的目标中去,我们需要通过活动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学习,渗入各个领域的内容,设立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目标。主题活动目标的生成为区域活动目标的设立起到了明显的导向作用,因此,主题性区域活动的目标来源于主题活动的目标。一学期我们班以整合理念为引领,以幼儿经验、兴趣为基点,开展了多个主题活动:九月结合中大衔接开展主题“我升大班了”,十月结合“神舟号”实时新闻开展“爱我中华”“我和太空有个约会”,十一月预设的主题“纸的故事”结合园“八礼四仪”开展“礼仪小明星”,十二月结合季节特点和节日开展了“冬天的秘密”等等。就这样我们“因班而异、因幼而定”的选择、开展主题式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课程游戏化指导下,我们正好利用弹性时间,预设、生成主题相关的活动和游戏,弥补了集体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个别差异照顾不够,由于单位时间的限制,容易使一些操作活动不充分的缺陷。两者结合发挥各自所长,相互补充。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要与主题活动教育目标相一致,良好的环境对孩子起着刺激、引导、激励的作用,吸引着孩子们去探索、思考,去参与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启示。孩子经验的积累与迁移运用有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调整目标与优化环境,使环境更具有挑战性。另外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要随着幼儿活动的需要而变化。我们的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或延伸活动的需要,发挥潜在的教育功能。还要与幼儿生活接轨,区域环境的创设应该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在熟悉的情境中去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如:“爱我中华”这一主题活动中,其主要目标是:感受中国地大物博,增强幼儿“我是中国小娃娃”的意识。在这一主题中,主要是激发幼儿爱国的热情,并在亲身的活动中,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让幼儿自己去收集图片,自己与家长一起去上网查阅资料、制作小简报等。这样的环境创设才没有与幼儿生活脱节。
三、让主题、区域相结合提升综合能力
1.爱探索的习惯让幼儿产生探究欲望
正是幼儿通过对感兴趣活动材料的运用,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开发幼儿的潜能,满足每个幼儿不同的发展速度、不同的认知风格,为不同个性的幼儿提供适合其发展的环境。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能力,在没有心理压力的前提下自主开展活动,体验成功的愉快,增进孩子之间的交往,发展社会性能力及形成健康的人格。
2.多种教育途径提升幼儿综合能力
幼儿综合能力包括:社会交往能力、表现力、合作交往能力、环保、文明礼仪等多种方面。比如:游戏材料尽可能地运用废旧材料,让孩子们在与各种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的感官,看看、做做、试试、想想,在学与玩的尝试、操作与创造过程中,感受到“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并逐渐明白:珍惜资源,保护地球有限的资源,是小朋友们从小应该做的事,更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一起来做的事情。如:在主题活动“我们生活的周围”中,在幼儿已有的小区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并带领其参观附近的小区,同时也利用PPT向幼儿介绍一些特别的小区。看到各式各样的房屋,幼儿在建构区中开始拼搭自己理想的小区,有易拉罐搭成的楼房,有蛋糕底盘和吸管组合成的喷泉,还有美丽的街心花园。同时幼儿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即兴表演、散步、锻炼等。
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总是在与一定的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而得到发展的,而区角活动的开展必须以一定的环境创设作为依托,幼儿在一定的环境影响下产生兴趣、灵感,进而获得发展。幼儿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其社会交往能力会获得不断地提高。如:在进行“快乐重阳节”主题活动时,环境的创设完全可以引导幼儿自己来完成。幼儿通过完成调查表、自制节日贺卡、给爷爷奶奶做件事等,用图画、文字、照片等记录,协作分工、交流协商,最后分享活动成果,分享成功的快乐。其实,幼儿了解知识的过程,就是社会化参与的过程、关注社会的过程。与此同时,幼儿的社会性能力也得到了丰富与提升。
结合十一月主题“礼仪小明星”中,如何将“八礼四仪”融入我们主题活动中呢?我们开展了“文明礼仪的交通游戏“,真实化的模拟场景,每个孩子都在游戏中有自己喜欢的角色扮演和对应工作,并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快乐安全地玩游戏,深入了解了交通的规则,懂得文明出行的道理。孩子们热情的游戏带动了教师们,我们也是积极配合,遵守游戏中的交通规则。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任何一种具体游戏的内容与方法都不是儿童纯粹自发的结果,教师合理的指导也正是为了幼儿更好地发挥自主性和实现自我的愿望,从而保障游戏发展价值的实现。游戏中蕴含着幼儿学习与体验的种种契机和可能,一次成功的游戏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其情境的营造、规则的遵循、问题的设置,角色间的合作、师幼的互动等,都是幼儿习得的经验、习惯,更是教师教育素养和教学艺术的展现。游戏是童年快乐的源泉,更是童年成长的阶梯。小小的游戏孕育了孩子的智慧,又何尝不体现着我们教育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