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窖酸度对浓香型白酒糟醅产酒的影响
2018-10-30江东材周瑞平陈云宗唐代云朱和琴吴冬梅
江东材,周瑞平,陈云宗,唐代云,朱和琴,吴冬梅
(1.四川省宜宾市叙府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四川宜宾644000; 2.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糟醅中有机酸初始含量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且其含量及比例关系影响酒体的风味[1]。近年来由于区域性气候变化异常,不同于以往正常气候环境,对酿酒生产和管理提出了挑战,针对夏季糟醅酸度普遍偏高的现象(特别是乙酸偏高),选取酸度适中的入窖糟醅,分别添加乙酸和新鲜头道黄水作对比试验,通过实验室条件发酵,研究对糟醅最终发酵的影响,以期对酿酒生产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仪器
1.1.1 样品及主要试剂
发酵正常酸度适中糟醅;乙酸(AR);新鲜头道黄水。
1.1.2 仪器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DHG-9203AS,宁波江南仪器厂;千分之一电子天平JA3003B,上海越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L-1万用电炉,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超净工作台,宁波江南仪器厂;500 mL全玻璃蒸馏器;ATC手持式折光仪;酸碱滴定仪;实验室常规玻璃器皿等。
1.2 实验方法
1.2.1 分析方法
水分:烘干法;酸度:酸碱滴定法;淀粉:斐林试剂法;乙醇浓度:取100 g糟醅加水200 mL,用500 mL全玻璃蒸馏器蒸馏出100 mL溶液,采用ATC手持式折光仪测定酒精含量。
1.2.2 具体步骤
选取入窖酸度适中、发酵正常糟醅装入保鲜袋,无菌条件下称取100 g样品(平行样品3个),分别按表1加入乙酸和黄水,并检测其酸度,按梯度升温法升至顶温32℃后保温65 d[2],将糟醅拌和均匀后立即检测其水分、酸度、淀粉、酒精度。
表1 试验糟醅原始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酵最终酸度(图1)
图1 不同添加量酸度变化情况
由图1可以看出,未添加乙酸和黄水,糟醅最终酸度一致(均为3.4左右),最高添加量对应的最终酸度为5.8和5.6,每个梯度酸度升高幅度为2.0~2.2[3],随着初始入窖酸度的升高,最终发酵糟醅的酸度梯度变化与初始酸度梯度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可见在发酵正常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入窖酸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最终发酵糟醅酸度的大小;同时,入窖酸度的高低还可能间接影响最终酒体风味[4]。
2.2 发酵最终水分(图2)
图2 不同添加量水分变化情况
由图2可以看出,最终发酵糟醅水分含量随着乙酸和黄水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在105℃条件下两者均可挥发,考虑到两者添加后酸度基本相同的情况,黄水的添加量较乙酸大,添加黄水糟醅的最终水分较添加乙酸糟醅的水分大0.6%~1.5%,且差值逐渐增大。
2.3 发酵最终淀粉含量(图3)
图3 不同添加量淀粉变化情况
由图3可看出,在入窖淀粉相同的情况下,黄水添加量在以上区间范围内对最终发酵糟醅淀粉的影响较小,但乙酸添加量达到1.0 mL后,对糟醅正常发酵的影响较大,抑制了大曲中微生物的代谢及相互间的协调发酵作用,同时综合考虑出窖水分逐渐增大的影响,黄水添加量超过20 mL时,对糟醅发酵也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相对于乙酸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要弱些。
2.4 发酵最终酒精度情况(图4)
由图4可以看出,最终糟醅酒精度随着乙酸或黄水添加量的增大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添加乙酸下降的幅度较添加黄水的幅度更大。两个空白样品酒精度基本相同,随着添加量的增大,两者酒精度差在0.2%vol~2.0%vol之间且差值逐渐增大,表明乙酸对产酒的抑制作用比黄水强,即乙酸对酵母的抑制作用强于黄水。
图4 不同添加量酒精度变化
3 结论
通过向正常发酵入窖糟醅中额外添加乙酸和黄水,梯度升温发酵65 d后,检测发酵糟醅酸度、水分、淀粉含量及酒精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乙酸或黄水添加量的增加,酸度均会在发酵结束后增长2.0~2.2,且两者相差不明显;水分会有较明显增加,且添加黄水量越多,水分增加越多;淀粉含量在样品1到样品6时,含量变化不大,但随着添加量的继续增加,淀粉含量增加,且添加乙酸样品更明显;酒精度降低,且添加乙酸量越多,酒精度下降越快。
综上所述,在相同的起始条件下,添加乙酸和黄水对糟醅发酵均有抑制作用,且乙酸对酵母(产酒酶类)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该结论为浓香型大曲酒控制入窖酸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性依据,也很好的解释了近年来白酒行业度夏糟醅酸度普遍偏高、产酒量较低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