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TN传输条件下极化码帧间物理层安全结构设计

2018-10-30张晨宇刘荣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误码率极化信噪比

张晨宇, 刘荣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wiretap信道[1]是衡量物理层安全的重要模型。在wiretap信道中,发送者Alice和合法接收者Bob之间的主信道相对于Alice与窃听者Eve之间的窃听信道拥有更良好的信道条件,这也称为窃听信道相对主信道退化。窃听信道的退化使得主信道和窃听信道的信息容量出现差值,实现物理层安全传输的手段在于将信息容量差值转化为秘密信息的传输容量。极化编码[2]是匹配wiretap信道物理层安全传输场景的编码方法之一。通过极化过程,在码长趋于无限时,极化码的一部分码字趋于无噪,可以被接收端正确译出,称为信息集;另一部分码字趋于全噪,在接收端不可译,只用于传输收发双方已知的冻结集。在wiretap模型中,由于信道退化,窃听者Eve的信息集是合法接收者Bob信息集的子集。

Mahdavifar和Vardy最早提出Bob信息集和Eve冻结集的交集可以被用于传输秘密信息[3-4]。在Mahdavifar的模型中,极化编码后的信息被分为3部分,对Bob和Eve都趋于无噪的码元用于传输随机噪声,对Bob趋于无噪而对Eve趋于全噪的码元用于传输秘密信息,而对Bob全噪的码元被设定为冻结集。Sasoglu和Vardy最早提出了在帧与帧之间复制秘密信息位以达到信息论强安全性标准[5]。Wei和Ulukus将极化码的安全传输方法扩展应用到多用户场景中[6]。Si等[7]针对双状态二进制对称信道(Binary Symmetric Channel,BSC)提出了极化码的复合编码方法,实现了在2种可能状态条件下的安全信息集译码。Youngsik等[8]和Zhao等[9]分别提出了Hash加密算法和帧间混沌加密算法。

在本文中,一种基于窃听端误码扩散的混淆结构[10]将被优化改进并用于帧间加密。本文假设的信道模型是超奈奎斯特(Faster-Than-Nyquist,FTN)码间串扰条件[11-12]下的加性高斯噪声wiretap信道。在本文提出的模型中,收发双方无需知道窃听端的信噪比(SNR)。对于Bob的无噪码元亦可用于传递秘密信息,相对于Mahdavifar模型拥有更高的码率和更高的频谱利用率,并且可在负安全容量条件下传输秘密信息。

1 系统模型

FTN传输条件下极化码帧间物理层安全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发送端有混淆加密、极化编码和FTN成型3个步骤,同时2个存储器分别用于存储本帧的密钥和前帧的密钥信息。

图1 基于极化码和FTN传输的帧间物理层安全系统Fig.1 Inter-block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system based on polar code and FTN

2 极化码帧间物理层混淆算法

2.1 码元分集

在极化码中,G(WBob)和B(WBob)分别为主信道的信息位和冻结集,SNRBob为主信道信噪比,PBob(i)为在该信噪比条件下传输的第i个编码码元的估计错误概率。有关系式:

(1)

式中:δBob为主信道信息位的门限;N为极化码码长。

在极化码中,每个码元的估计错误概率依赖于信道状态,在主信道的信噪比被Alice和Bob获知时,Bob的信息位G(WBob)和冻结集B(WBob)可被相对准确地划分。然而由于窃听者不会向合法收发对透露自己的信道信息,窃听者的信息位G(WEve)和冻结集B(WEve)无法被合法收发对准确划分,因此使用G(WBob)∩B(WEve)传输保密信息的方案[3]无法实现。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码元划分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在不知道窃听信道信噪比的前提下,发送端和接收端假设窃听端的信噪比为SNREve(est)。

步骤2对码元进行编号,首先依据主信道信噪比SNRBob进行高斯密度进化,按照估计错误概率PBob(i)从低到高对G(WBob)内的码元进行排序,将排序后码元的编号序列记为RankBob。

步骤3按照估计的窃听信道信噪比SNREve(est)再次使用高斯密度进化,按照计算出的估计错误概率PEve(est)(i)从低到高对码元进行排序,并将排序结果从第1位开始截取和G(WBob)相同长度的码元,将排序并截取后的码元编号序列记为RankEve(est)。

步骤4从第1位开始逐位比较RankBob和RankEve(est),若RankBob(i)=RankEve(est)(i),则主信道信息位G(WBob)的第RankBob(i)个码元将输入混淆加密结构,其余的码元用于传输随机噪声。

图2 码元分集示例Fig.2 An example of bit classification for polar code

图2是长为256的码元,在主信道信噪比为5 dB,信息位门限δBob=10-5,窃听信道实际信噪比为3 dB时进行上述码元分集后,混淆加密结构中码元(红色)对主信道和窃听信道的估计错误概率。从图2可得,尽管Alice和Bob未知窃听信道信噪比,通过本节所述的分集方法仍然能将大多数对主信道低噪而对窃听信道高噪的码元归入混淆加密集Us。窃听信道中的误码可以通过混淆加密集进行误码扩散,从而保证主信道的安全传输。

2.2 混淆加密

帧间混淆加密结构如图3所示,输入的混淆集需要经过密钥异或,序列内部依次异或,随机交织器和两步非线性混淆,最后通过轮判决器判决是否输出进行编码。混淆加密的详细过程如下所示:

图3 混淆加密结构Fig.3 Structure of scrambling-encryption module

输入的码元序列Us与前帧密钥K(i-1)a进行异或,假设本帧密钥的长度为length(Ka),则

(2)

经过与前帧进行异或之后,序列Us0进行序列内部依次异或:

(3)

将经过依次异或的序列Us1进行随机交织,随机交织器的规律由合法接收者和发送者所共享:

Us2=interleave(Us1)

(4)

随机交织的输出序列经过两轮非线性混淆,映射集选用28伽罗华域上的S盒代换,在第1轮非线性混淆中,Us2序列内所有码元均参与非线性混淆[13-15]:

(5)

(6)

式中:Gr和Gs分别为极化码中对应随机噪声位和混淆加密集的生成矩阵。若轮判决器判决加密轮数未达到预设轮数,则重复式(2)~式(5)。

图4为当混淆加密器输入的一位码元发生变化时,不同的混淆轮数下输出端发生翻转的码元占总数的比例,从图中可知当经过3轮混淆后,有50%的码元发生翻转。根据收发端加密/解密的对称性可知,当由于信道退化发生一位码元错误时,窃听端解密将出现50%的误码率(误码雪崩效应),使得窃听者无法从接收到的序列中获得发送端信息。

图4 混淆加密器的雪崩效应Fig.4 Avalanche phenomenon of scrambling encryption module

2.3 FTN传输和信号接收

Mazo[11]于1975年发现了当成型后的信号以超过奈奎斯特速率进行传输时,理论误码性能有可能不变。这种传输方式称为FTN传输,拥有更高的频谱效率。本节将介绍极化码混淆加密系统在FTN条件下的传输和接收。

极化编码后的序列X进行FTN成型和信道传输,接收端的信号为

(7)

式中:τ∈(0,1)为FTN信号的加速系数;τT为FTN条件下采样周期间隔;t=nτT,n=1,2,…为采样点;g(t)代表升余弦脉冲,由发送端的升根余弦脉冲h(t)和接收端的匹配滤波器卷积获得

g(t)=h(t)⊗h*(-t)

(8)

随后对两级非线性混淆的输出结果Us2[Bob]进行解交织。此处的解交织器是发送端随机交织的逆过程。

对解交织器输出的结果Us1[Bob]进行依次异或:

(9)

并且Bob将依次异或的输出结果Us0[Bob]与寄存器中储存的前帧密钥K(i-1)a[Bob]进行异或,得到本轮循环解密码元序列Us[Bob],当达到循环轮数时,Us[Bob]即为Bob译得的本帧加密信息。在图5中,轮判决器模块中的k为混淆轮数。

2.4 反馈与密钥替换机制

Bob获得本帧信息Us[Bob]后进行校验,若校验通过,则Bob在Us[Bob]中按照和Alice相同的规则选择密钥Kia,将其存入寄存器中作为下一帧的密钥,并向Alice反馈校验通过信息;Alice收到校验通过的消息后亦通过相同的规则选择Kia。若校验无法通过,则Bob向Alice端反馈校验不通过信息,同时不更新密钥。Alice在收到Bob反馈之后,亦不更新密钥,从而保证收发双方的密钥同步。

图5 解混淆解密结构Fig.5 Structure of inverse scrambling-decryption module

3 性能分析与仿真

3.1 码元分集的传输效率

表1为本文和文献[4]提出的码元分类方法的对比,其中极化码的帧长为1 024,主信道信噪比固定为5 dB,Alice和Bob不知道窃听端的信噪比,但假设窃听端的信道不为4 dB并使用2.1节中的方法进行码元分集。由表1可知,相比于传统极化码码元分类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案可以在Alice和Bob不知道Eve的信噪比条件下,得到相同的主信道/窃听信道误帧率。此外,由于更多的码元被纳入混淆集,秘密信息的传输码率相对传统方法有所提高,增加了系统的传输效率。

表1 误帧率和秘密信息传输码率对比

3.2 帧间混淆算法的可靠性

在本文算法中,混淆集来自主信道的信息集,即Us⊆G(WBob),且G(WBob)中的码元在主信道中的误码率低。另一方面,在FTN成型时,人为引入的码元串扰程度和滚降系数α、加速系数τ有关。当需要较高的频谱效率时,可减小滚降系数α或加速系数τ的值,此时主信道的可靠性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当需要较高的主信道可靠性时,可增大滚降系数α或加速系数τ的值。

图6为不同FTN加速系数和滚降系数情况下主信道的可靠性测试,其中码元长度为2 048,主信道的门限为δBob=10-5,升根余弦脉冲FTN加速系数分别为τ=0.85和τ=0.8,对应的频谱效率提升量分别为17.6%和25.0%。由图6可知,当主信道采用FTN-polar-wiretap方式传输信息时,重传帧的比例较低,主信道的可靠性能够得到保证。

图6 FTN-polar-wiretap系统在不同加速系数和滚降系数条件下主信道误帧率Fig.6 Frame error rate of main channel for FTN-polar-wiretap system under different acceleration coefficients and roll-off factors

3.3 帧间安全结构的安全性

本文算法的安全性来自于2个方面。在码元分集时,一部分对于主信道低噪而对窃听信道高噪的码元被划入混淆集。一方面,由于窃听信道退化导致的误码,将在Eve解混淆时扩散至所有码元。另一方面,Alice在对Us进行混淆时加入了来自前帧混淆集的密钥Ka。若窃听者在之前帧中出现因信道退化导致的错误解混淆,即使传输本帧时窃听信道相对主信道没有退化,窃听者也会因为不知道混淆密钥Ka而无法通过解混淆获得正确的结果。

假设窃听信道满足高斯分布,本节将从窃听信道的均值和方差2个角度仿真信道的安全性。图7为窃听信道波动方差为1时,不同均值条件下链式加密结构中窃听者的平均误码率;图8为窃听信道的波动均值相对于主信道退化程度为0 dB时,不同方差下窃听信道的误码率。仿真采用100帧平均,其中主信道的信噪比为8 dB,码长为2 048。

图7中,窃听信道相对于主信道的平均退化程度越大,Eve出现误码的帧越靠前,而Eve一旦出现误码帧,由于帧间链式加密的原因,Eve将无法获得密钥,也将失去对其后各帧的跟踪。图8反映了当窃听信道平均信噪比与主信道相等时,由窃听信道的波动引发的窃听信道误码率变化,当波动方差较大时,窃听端所获得的效果等同于信道退化。

图7 不同窃听信道平均退化程度下的误码率Fig.7 Bit error rate of wiretap channel under different average degree of degeneration

3.4 FTN参数对安全性的影响

图9为不同升根余弦滚降系数和加速系数条件下,当窃听信道相对于主信道平均退化0.5 dB时窃听信道误码率随帧数变化的情况。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在不同FTN参数组合的情形下窃听信道的误码率曲线差别可以忽略不计。因此FTN参数的改变可以改变频谱利用率,但对混淆结构的安全性能没有影响。

图9 不同升根余弦滚降系数和加速系数下窃听信道误码率Fig.9 Bit error rate of wiretap channel under different root raised cosine roll-off factors and acceleration coefficients

3.5 帧间安全结构复杂度分析

本文帧间安全结构每一轮加密分为密钥异或、序列依次异或、随机交织和非线性映射4部分。其中密钥异或的复杂度为O(length(Ka)),序列依次异或的复杂度为O(length(Us))。随机交织和非线性映射相当于映射表,其计算复杂度为O(1)。随机交织和非线性映射的最差条件空间复杂度为O(length(Us)2)。本文安全结构的计算复杂度为O(k·length(Us)),最差条件空间复杂度为O(length(Us)2)。

4 结 论

本文针对在FTN条件下传输的极化码,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层wiretap模型的码元分类方法和混淆加密算法。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可在合法收发双方不知窃听信道的信噪比时,以更高的频谱效率传输信息,并通过帧内和帧间的信道差异隔离潜在的窃听者。

猜你喜欢

误码率极化信噪比
认知能力、技术进步与就业极化
极化雷达导引头干扰技术研究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面向通信系统的误码率计算方法
基于经验分布函数快速收敛的信噪比估计器
基于干扰重构和盲源分离的混合极化抗SMSP干扰
自跟踪接收机互相关法性能分析
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数据链信噪比估计算法
非理想极化敏感阵列测向性能分析
失效网络中节点可通信性能评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