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滤网置入及溶栓术后护理
2018-10-29蔡立娟
蔡立娟
【摘 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滤网置入及溶栓术后患者的作用。方法:观察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滤网置入及溶栓术后患者护理的疗效。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是一种科学的手段,能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滤网置入及溶栓术后患者治疗安全性,减少并发症,有利于康复。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滤网置入;溶栓术;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0-101-0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近年临床常报道的外科手术并发症[1],若不及时处理,可致患肢完全或部分功能丧失而截肢,增加肺栓塞发生的危险。笔者为分析综合护理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方法与病例选择 拟定此研究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以规定研究时段内收治的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滤网置入及溶栓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此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且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
经年龄统计、病程统计:观察组年龄平均(40.3±3.5)岁,病程平均(1.03±0.15)年,男女比例1:1;对照组年龄平均(41.5±4.2)岁,病程平均(1.37±0.25)年,男女比例1:1。两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纳入[2]所有肢深静脉血栓滤网置入及溶栓术后患者。排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2 护理方法 为缓解患者的心理焦虑,两组患者均在术前进行心理干预,让患者了解滤器的相关知识,及以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消除紧张情绪,积极应对治疗,术前做好血常规检测,并且术区常规备皮。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综合护理:(1)术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保证心率、血压、体温等正常,如果体温过高要及时降温,避免影响后续的溶栓治疗;(2)导管灌注溶栓酶过程中药控制好输液泵的速度,并且要保证用药量准确,避免引起大量出血;(3)对患者的穿刺点进行包扎,并且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血肿、出血等现象,穿刺患肢采用伸直位,以便于穿刺点收缩与闭合,保证血液通畅,并坚持每天更换敷料,避免穿刺点感染;(4)溶栓后,将患肢抬高20-30度,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
1.3 护理评价 在躯体功能、心理、社会及生理方面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观察护理后是否出现紫绀、胸闷及呼吸困难、牙龈出血症状,比较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用SPSS18.0系统;计量(x±s),t检验;计数(n,%),X2检验;P<0.05指有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并发症情况护理后,两组共出现14例并发症,其中观察组2例,发生率低于對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中不正常凝结后产生的血管疾病,据权威数据显示,其每年的病发率高达3%[3]。患者多表现为下肢肿胀、静脉血液回流受阻、疼痛以及功能障碍等,严重的患者会出现生命危险,比较常见的是肺栓塞。因此,要对DVT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对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滤网置入及溶栓术治疗,但患者会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系列的并发症,威胁生命安全。何秀芳等[4]在研究中指出,给予下肢深静脉血栓滤网置入及溶栓术患者以综合护理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至5%左右。笔者为进一步分析其效果,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共出现14例并发症,其中观察组2例,1例为胸闷,1例为牙龈出血,发生率3.33%高于对照组的20%,这与何秀芳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明此次研究可信度高,说明综合护理确实能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滤网置入及溶栓术患者出现并发症。本次研究由于选取的样本数较少,部分数据可能存在误差,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改进,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滤网置入及溶栓术患者具有交稿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小丽,熊艳芬.腔静脉滤器植入行导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患的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1):253.
[2] 施正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术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53例护理[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07):82-83.
[3] 平兴艳,陈天进.下肢深静脉血栓滤网置入术后及溶栓治疗的护理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08):143-144.
[4] 何秀芳,阎成美,林瑞娇,夏印.下肢深静脉血栓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加置管药物溶栓术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01):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