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小学数学思维教学模式研究
2018-10-29苏丹
苏丹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思维教学的基本原则,分析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思维教学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思维;教学模式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强调对课堂纪律的管理,致力于打造严肃的课堂氛围.从一方面讲,严格规范的课堂纪律对于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具有一定保障;但从另一方面讲,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精神压力.尤其是小学生对压力的承受能力较差,过于严格的课堂氛围,导致他们无法轻松、愉悦地学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我思考能力的发挥,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小学数学思维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还课堂给学生.这要求我们在小学数学思维教学中,通过有效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思维,主动探索知识[1].简单来说,就是教师提供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教学方式,将课堂学习过程放手给学生,教师只需要做好引导和组织工作.信息技术的辅助,能够帮助教师提供更多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给学生提供更多知识展示方式,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因此,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原则.
(二)知识表征的多样性原则
表征性即信息于头脑中的呈现方式,与原理抽象方法相对应,是一种对事物的客观反映,一种事物可以呈现多种不同的表征.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同一事物或问题的表征方式不同,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与感悟.例如,数形结合思想,针对同一个问题分别用数与图形进行展示,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具有很强的形象性,故在数学思维教学中,需要不断强化表象表达.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知识表征的多样性,就相当于注重了表象多样性.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思维培养教学时,我们也要注重遵循知识表征的多样性原则.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教学形式,增强知识表征的多样性,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主动探究知识,乐于合作交流,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帮助学生锻炼发散思维,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三)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自我思考与自我提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学科的知识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不断思考与探索,在这一过程中习得知识与技能.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尚不够全面,在培养其数学思维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适时指导与启发[2].尤其是在学习抽象知识,如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等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将难以理解的知识以图像或动画的形式,更加轻松、直观地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在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时,需要按照知识点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方法,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加有利于活跃思维的情境,给学生以启发,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
二、基于信息技术下小学数学思维教学的具体对策
(一)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数学思维不仅包括观察能力,同时也包括联想与想象能力.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处在活跃时期,好奇心旺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局限性,創设有趣、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其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设轻松、愉快且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他们理解抽象复杂的知识点,培养他们的联想、想象能力[3].例如,在学习“分数乘整数”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个切分蛋糕的视频,同时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红与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个人吃九分之二个,则三个人一共吃了多少蛋糕?”通过这样一个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简短视频,将其带入分数乘整数的思考中.
(二)丰富教学资源并加强自主探索设计
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媒体,丰富教学资源并加强自主探索设计,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按照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教学资源进行自主设计,在设计的时候,不仅可以使用文字性资料,还可以设计音频、视频、3D动画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增强学习内容的趣味性,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养成乐于探索、思考的习惯,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索求知,充分发散自身数学思维[4].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时,可以通过制作PPT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通过不同坐标构成“笑脸”的图形,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根据图形的正确与否,判断坐标寻找的对错,进而引导学生形成对位置与方向的正确认识.
(三)强化对多媒体的利用
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师示范的多样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探究,促进他们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丰富他们探索问题以及认识问题的渠道,对于小学数学思维教学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学习能力相对欠缺的学生而言,教师探索问题过程的展示和示范,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感知、学习知识.
三、结 论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技术和资源.在小学数学思维教学培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自主思考、自我探索,在探索学习过程中,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提升.但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相关原则,避免出现问题.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丰富教学资源并加强自主探索设计以及强化多媒体的利用,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此,才能切实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董立伟.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要凸显数学对象的特点——以几何画板辅助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6(z1):247-251,256.
[2]李祎,钟绍春,周拓.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智慧教学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128-133.
[3]张小敏.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8):115-119.
[4]付亚环.谈利用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究[J].赤子,2015(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