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背景下广东与广西区域城市旅游竞争格局研究

2018-10-29韦福巍黄荣娟时朋飞

关键词:竞争力广西因子

韦福巍,黄荣娟,时朋飞

(1.河池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2.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1 研究综述

城市旅游竞争力一般是指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与其他旅游目的地城市相互比较时,在旅游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理区位、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优势.研究区域内城市间的旅游竞争力状况,对于了解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问题,调整城市旅游发展定位方向,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布局具有重要作用.国外城市旅游竞争力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Stansfield针对城市休闲研究时做的城市旅游业重要性的论述[1],之后研究过程经历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竞争力”3个演变阶段[2].国内的相关研究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定性研究法是初始时期的普遍方法.随着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加剧和研究技术手段的升级,定量研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在技术路径上主要倾向于采用数学模型及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某个特定区域范围的城市展开综合评价研究.国内学者在研究城市旅游竞争力方面主要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定量测度方法对不同尺度时空单元区域内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研究评价,测评依据以影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直接或间接因素为支撑,能够较为精准地揭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竞合关系与演变趋势[3-13].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两点:①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手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选取的指标侧重不一,系统化的评价体系尚未形成;② 研究区域的界定存在较大的主观性,有些研究区域内的城市旅游产业之间相关性不强,导致评价的结果往往在学术理论及社会实践价值上有待商榷.

旅游产业是综合性的经济产业,旅游竞争力的衡量应从多层面、多角度测度.因子分析法可以将数据简化,适宜在众多变量中把握信息的规律.因此,在权衡调查意见并确保指标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文中选取具有较强旅游产业集群关系与国家战略意义的跨省区范围的“两广”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因子分析法对该领域内的相关研究进行完善.

2 研究过程

2.1 研究区域

广东省区域包括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东莞、中山、江门、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云浮等21个城市,广西自治区区域包括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防城港、钦州、贵港、玉林、百色、贺州、河池、来宾、崇左等14个城市.

2.2 数据来源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为确保研究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衔接性,广东省21个城市的指标数据来源于《广东统计年鉴》,广西自治区14个城市的指标数据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数据指标的涵义解释保持一致.根据专家意见网络调查结果,结合指标选取科学性、整体性、可操作性的原则[14],考虑到指标数据获取难易程度及有效合理反映城市旅游竞争力差异[15],从经济水平竞争力、社会保障竞争力、生态环境竞争力及旅游产业竞争力等4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图1).其中,经济水平竞争力因素包括6个指标:人均GDPX1/元,第三产业占GDP比重X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4/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5/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X6/万元;社会保障竞争力因素包括8个指标:常住人口总量X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X8/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X9/亿元,公共图书馆机构数X10/个,邮电业务总量X11/亿元,卫生技术人员X12/人,住宿和餐饮服务人员数X13/万人,公路里程X14/km;生态环境竞争力因素包括3个指标:污水处理率X15/%,人均绿地面积X16/m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X17/%;旅游产业竞争力因素包括5个指标:旅游总收入X18/亿元,国内旅游收入X19/亿元,入境旅游人数X20/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X21/万美元,星级酒店数X22/个.

图1 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模型

2.3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就是基于降维思想,将反映研究对象的多项指标中具有密切相互关系的有关变量归为一类,并把每一类称为一个因子,然后用较少的若干个因子来代表原始变量中的大部分信息,从而克服在定量评价时因指标数量过多导致的繁琐问题,以及因指标间存在相关性造成的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同时使新的因子变量的可解释性变得更强[16].在进行因子分析过程中,特征值大于1或方差累计贡献率大于85%一般被视为公因子选取的标准,以提取的各因子方差贡献率占因子方差贡献率之和的百分比作为权重,并将权重与各公因子得分进行加权求和,即可得到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得分的高低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强弱成正比关系[17].

2.4 广东与广西区域内主要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

2.4.1 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为避免指标量纲和量纲单位对评价结果造成影响,因子分析前必须首先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标准化公式为[17]126

其中,Zij为无量纲化后的样本值;Xij为第j个城市的第i个指标的原始数值;μj为Xij的均值;σj为Xij的标准差.

2.4.2 因子分析结果 依据因子分析模型与原理,采用SPSS软件对广东和广西区域内35个主要城市22个评价二级指标原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在实现数据标准化处理后进行运算,得到KMO值和Bartlett检验结果(表1)以及各因子特征值、方差贡献率、方差累计贡献率(表2).从表1可见,样本的KMO抽样适度测定值为0.815,若以Kaiser给定的0.7的标准值为参照依据,表明可以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值为1 844.890,在自由度df为231的条件下显著性概率Sig值为0.000,小于0.1%,说明22个二级指标样本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如表2所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界定标准共提取了4个公因子F1,F2,F3,F4,且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87.106%,说明这4个公因子保留了原始指标数据的大部分信息,以它们为代表评价城市旅游竞争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原始指标数据复杂性产生的影响.

为获得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利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表3),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体现了原始变量与4个公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出口贸易总额、常住人口总量、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邮电业务总量、住宿和餐饮服务人员数、人均绿地面积、入境旅游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在公因子F1占有比较高的载荷,主要反映了支撑城市旅游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因素,可以解释为城市旅游竞争力基础因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共图书馆机构数、卫生技术人员、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星级酒店数在公因子F2占有较高的载荷,这些指标信息反映了扩大城市内需促进旅游经济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解释为城市旅游竞争力增长因子;公路里程在公因子F3占有较高的载荷,反映了制约旅游业运行最普遍途径公路运输的影响因素,可以解释为城市旅游竞争力交通因子;污水处理率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在公因子F4占有较高的载荷,这些指标信息指向了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因此可以解释为城市旅游竞争力保障因子.把F1,F2,F3,F4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除以累计总方差贡献率的值作为权重并施以加权平均处理,可将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函数写成表达式:

表1 KMO和Bartlett检验

表2 解释的总方差

表3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表4 公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F=0.464F1+0.355F2+0.103F3+0.078F4,

其中,F为某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值,F值的大小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强弱成正比关系.依据公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表4)可知,公因子F1,F2,F3,F4的得分函数分别为

将前面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数值代入4个公因子得分函数与综合得分函数式,分别获取广东与广西两省区35个主要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公因子得分、综合得分与排序(表5).从表5可以看出,广东与广西区域内35个主要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差异分化比较明显,其中广东的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中山、惠州、江门与广西的南宁、桂林的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大于0,旅游竞争实力高于整个区域平均水平,作为“珠三角”核心城市的广州与深圳更是显著领先,而区域内其余27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均小于0,表明旅游竞争力水平位于区域平均水平以下且实力相对较弱.区域内旅游竞争力得分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中,有8个城市来自广东的“珠三角”地区,有2个城市来自广西最重要的国际旅游集散中心,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排名在11~35位的城市比较均衡地分布于广东和广西两省区,区域内城市旅游竞争力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以“1个大中心,2个基本点,3条主轴线”为三角形基本构架、相互交错竞争并存的总体格局(图2).从各主因子的得分情况看,广州、深圳、东莞3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基础最强,得分值均大于1,珠海、佛山、梅州、惠州、汕尾、中山、江门、湛江、茂名也比较强,得分值在0.1~1.0,河源、肇庆以0~0.1的得分值次之,其余城市的得分值则全部位于0之下;在城市旅游竞争力增长因子中,广州、南宁、桂林的得分值最高,汕头、佛山、玉林、百色、河池、崇左的得分值也比较高,在0.1~1.0,与城市旅游竞争力基础因子相比,广西区有6个城市入围;珠海、佛山、中山、北海、防城港、贺州、崇左等的旅游交通因子得分值大于1,广州、深圳、东莞、潮州、柳州、梧州、钦州、贵港、玉林、来宾的得分值在0.1~1.0,高于区域平均水平,两省区城市的数量比较均匀;在城市旅游竞争力保障因子得分值对比中,广西区只有崇左的得分值小于0,而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的得分值大于0,广西区城市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强.综上,目前区域内城市旅游竞争力较强的城市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城市群及广西旅游产业实力最强的两个城市,广东省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较为雄厚且现状良好,而广西自治区因为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相对薄弱导致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水平较弱但发展潜力却比较大,广东与广西必须强化区域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水平,为打造“珠江全域旅游国家示范区”起到实质性作用.

表5 广东与广西的35个主要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及排序

图2 广东与广西区域内主要城市竞争力总体空间格局

3 广东与广西区域城市旅游竞争力等级划分

根据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得分,将广东省与广西自治区35个主要城市的旅游竞争力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表6).

3.1 强城市旅游竞争力

广州、深圳的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以大于2的绝对领先优势排在所有城市前列,属于强城市旅游竞争力类型.广州作为国际大都市,是我国华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岭南文化的发源兴盛地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旅游文化资源及地理区位条件中具有区域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深圳与香港毗邻,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2014年成为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依托强大的经济与科技实力,为城市旅游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5年广州与深圳的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2 872.18亿元和1 244.96亿元,两者之和占广东与广西区域内旅游总收入的33.38%.但是,广州的城市旅游保障因子得分偏低,应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和环境方面的经济投入,为广州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而深圳的城市旅游增长因子得分为负数,说明应进一步扩大城市内需以确保旅游经济实现稳增长.

表6 广东与广西区域内35个主要城市旅游竞争力划分

3.2 较强城市旅游竞争力

东莞、佛山、珠海、南宁、中山、惠州、桂林、江门的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在0~1,得分值均大于0且处于较高水平,属于较强城市旅游竞争力类型,虽然在某些方面竞争力不足,但因为其他方面的优势弥补了总体上存在的缺陷.东莞目前拥有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观音山等重点品牌旅游景区,4A级以上景区数量达到12家,近年来通过积极推进业态融合发展规划建设会展游、体育游、乡村游、生态游、水乡游、古迹游等优质旅游产品体系,以打造“近代史文化旅游品牌” 拓展旅游产业发展新空间,极大地提升了城市旅游竞争力.东莞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增长因子较低,但城市旅游竞争力基础因子得分高达1.896 55,2015年的旅游外汇收入为157 742.66万美元,分别在“两广”区域内主要城市中排名第2位和第3位,显示了产业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为旅游业发展注入的强大活力,而同样来自“珠三角”地区的佛山、珠海、中山、惠州、江门等城市的旅游竞争力产生方式亦和东莞大致趋同,其中佛山在各公因子的得分均为正值,是唯一一个旅游竞争力要素比较均衡协调的城市.南宁是广西的首府城市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桥头堡,被评为“2016年度中国最美特色旅游目的地”,在招商环境、经济活力、宜居绿色建设等方面获得高度认可,因而城市旅游竞争力增长因子得分较高,发展潜力较大.2015年南宁旅游总收入为742.53亿元,排在“两广”区域内主要城市中的第3位,仅次于广州和深圳.桂林是国际旅游胜地和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自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以来,打造成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的高端国际平台,通过统筹旅游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了对旅游业产业链的优化,加强了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旅游市场的需求,因而城市旅游竞争力较强.

3.3 较弱城市旅游竞争力

柳州、汕头、肇庆、湛江、玉林的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在-0.2~0,得分相对较低且为负值,属于较弱城市旅游竞争力类型.柳州、汕头、玉林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基础因子得分较低、增长因子得分较高,而肇庆、湛江的情况刚好与之相反,表明有的城市虽然具备较好的社会经济基础,但由于支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不够完善,导致城市旅游竞争力总体水平偏弱,如肇庆虽然拥有鼎湖山、七星岩等传统知名的旅游资源,但旅游产品结构老化,致使旅游竞争力走低,有的城市的旅游产业虽然缺乏核心大品牌的竞争力,但发展势头逐步向好.

3.4 弱城市旅游竞争力

韶关、北海、钦州、茂名、梧州、清远、贵港、梅州、河池、防城港、阳江、百色、贺州、来宾、揭阳、云浮、河源、汕尾、崇左、潮州的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在-0.4~-0.2,得分小于0且较大幅度低于平均水平,属于弱城市竞争力类型.在这些城市当中,大部分在旅游竞争力基础和旅游竞争力增长方面得分偏低,说明旅游产业发展的条件比较薄弱,旅游经济的支撑力量不足,因此严重地制约了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单从旅游总收入就可以看出,在弱旅游竞争力的城市中,旅游总收入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梅州和防城港,仅为313.46亿元和100.54亿元,只相当于广州的10.91%和3.5%、平均水平的88.94%和28.56%,差距较远.

4 结束语

研究结果表明,强和较强旅游竞争力的城市数量不足区域1/3,大部分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偏弱.广东与广西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存在比较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强旅游竞争力的城市大多数来自广东,而广东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却出现两级分化态势,广西的城市旅游竞争力总体上较弱但却相对均衡,只有南宁、桂林具有一定的优势.强旅游竞争力的城市过于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意味着“两广”区域旅游合作协调发展的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竞争替代关系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今后广东与广西区域内的竞合关系将以“1个大中心,2个基本点,3条主轴线”的格局为基本框架,按照错位有序、整体联动、优势互补的原则实施创新转型发展战略,加强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为打造“珠江全域旅游国家示范区”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竞争力广西因子
广西贵港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