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质指数大学生营养知信行调查与分析
2018-10-29李洪杰
齐 磊, 张 莹, 李洪杰, 王 蒙, 吴 双, 李 芳, 李 刚
(1齐齐哈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2齐齐哈尔市建华医院营养科, 3齐齐哈尔医学院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我国学生体质监测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不容乐观,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不断上升,且低体质量学生比例不断增加[1-2]。体质量是衡量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最直接的指标之一,它与个人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因素息息相关[3]。东北地区常年气温偏低,人们的饮食习惯偏向于高热量、高脂肪、高盐膳食结构,是造成大学生不同体质指数(BMI)水平可能的客观环境因素。然而,高寒地区不同BMI大学生的营养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却少有研究。因此,本研究以齐齐哈尔市某医学院校96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不同BMI人群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状,阐明不同BMI学生KAP差异,为偏瘦和超重及肥胖人群体质量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齐齐哈尔市某医学院校大一至大三年级96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方法首先按照年级进行整群抽样,随后按照宿舍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员经统一培训后,按事先抽样确定的宿舍号进入宿舍进行面对面调查和体格检查。共发放问卷1 020份,回收问卷1 02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剔除不合格问卷60份,获得有效问卷960份,有效率为94.1%。
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法。问卷依据相关专业知识和文献资料自行编制“大学生营养KAP调查问卷”[4-7]。问卷经过文献查阅、研讨、预调查以及信度效度检验完成编制。问卷由基本信息、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共4部分构成。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3个部分共计46道题目,其中营养知识题目20道,每题答对赋值1分,答错、漏答、多答等不符合答题要求的赋值0分;营养态度题目10道,态度积极赋值1分,态度不积极赋值0分;营养行为题目16道,题目中分正向计分和反向计分,正向计分中经常赋值1分,偶尔赋值0.5分,很少赋值0分,反向计分与之相反。
知信行问卷主要以自填为主。体格检查指标主要有身高和体质量。身高和体质量的测量统一在上午8︰00~11︰30,2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记录结果,并根据身高和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2(cm2)],BMI<18.5 kg/m2为偏瘦,18.5 kg/m2≤BMI<23.9 kg/m2为正常,24 kg/m2≤BMI<28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
1.3统计学处理利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校验后导入统计软件SPSS 25.0进行数据整理及描述性统计分析,不同BMI人群的人口学特征指标、知信行题目正确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不同BMI人群的知信行得分均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BMI人群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对象共960人,其中偏瘦者142人,占14.80%;BMI正常者598人,占62.30%;超重141人,占14.70%;肥胖79人,占8.2%。不同性别间BMI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4,P<0.01),男性偏瘦占8.88%,而女性为18.90%;超重男性占比23.10%,女性为8.83%。不同生源地(城镇和农村)学生BMI人群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90,P=0.027),城镇学生肥胖占比为10.00%,农村学生占5.85%(表1)。
2.2不同BMI人群营养KAP得分情况不同BMI人群在营养KAP得分及总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重和肥胖者营养知识得分与BMI正常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者在营养态度上的得分与BMI正常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肥胖和偏瘦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者在营养行为上的得分与BMI正常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偏瘦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5)(表2)。
表1 不同BMI人群基本情况/例(%)
表2 不同BMI人群营养KAP得分情况 分)
注:与正常相比,*P<0.05。
2.3不同BMI人群KAP得分存在统计学意义题目偏瘦和体质量正常的学生在回答“构成人体的必需氨基酸有几种”,“脚气病是由于缺乏哪种维生素”以及“暗适应能力差的人应吃什么补充VA”这几个营养知识题目中的正确率高于超重和肥胖的学生。态度层面,体质量正常学生的正向营养态度持有率较高,肥胖学生对“您对自己的体重关注吗”问题的关注度达到94.94%。行为层面,随着BMI增加,经常吃新鲜蔬菜的人数占比逐渐降低,吃煎、炸类食品和腌制食品的人数逐渐增加,盲目控制饮食来减轻体质量的人数占比增加,午餐和晚餐用餐时长<10 min的人数占比增加,具体见表3~5。
表3 不同BMI人群营养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题目/例(%)
表4 不同BMI人群知识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题目/例(%)
表5 不同BMI人群知识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题目/例(%)
3 讨论
人的健康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与个人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等综合因素密切相关。我国大学生人群中存在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问题[8]。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间BMI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其是在偏瘦人群中,女生比例(18.90%)明显多于男生(8.88%),而在超重学生中男生占比(23.10%)又明显高于女生(8.83%),此结果与付志琴等[9]人研究大学生BMI等级分布结果相一致,可能原因是女生“以瘦为美”的观念引起,男生对于形体要求观念较轻,因此超重占比增加。而不同生源地学生BMI人群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90,P=0.027),城镇学生肥胖占比(10.00%)高于农村学生(5.85%),可能原因是来自城镇的学生在饮食中接触高热量食品的机会多于农村学生,长期形成的固有饮食习惯难以改变,因此城镇学生肥胖占比高于农村学生肥胖占比。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BMI人群在营养KAP得分及总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重和肥胖者营养知识得分与BMI正常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者在营养态度上的得分与BMI正常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超重、肥胖者在营养行为上的得分与BMI正常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营养知信行对于学生BMI存在一定影响。陈娟娟等[10]研究表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对个体的体重具有一定调节作用,经过系统营养教育后,超重肥胖人群的BMI值有所缩小,能够起到缓解肥胖发展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与该结果相一致,并提示可以通过系统营养教育对体重进行一定控制。
偏瘦和体质量正常的学生在回答“构成人体的必需氨基酸有几种”,“脚气病是由于缺乏哪种维生素”以及“暗适应能力差的人应吃什么补充VA”这几个营养知识题目中的正确率高于超重和肥胖的学生,说明在具体营养知识上不同BMI人群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应提高超重和肥胖人群的营养知识教育[11]。
体质量正常学生的正向营养态度持有率较高,说明对营养态度的认识对BMI存在影响。肥胖学生对“您对自己的体质量关注吗”问题的关注度达到94.94%,说明肥胖者对自身体质量变化的关注度很高,可能与该群体人员存在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状态,更倾向于减轻体质量有关[12-13]。
本研究显示,在营养行为方面,随着BMI增加,经常吃新鲜蔬菜的人数占比逐渐降低,吃煎、炸类食品和腌制食品的人数逐渐增加,盲目控制饮食来减轻体质量的人数占比增加,午餐和晚餐用餐时长<10 min的人数占比增加。邢佳怡等[14]研究表明,膳食结构不合理是导致肥胖发病的主要原因,进食时间过短或速度过快会减少咀嚼次数进而减缓饱腹因子释放引起食物摄入量增加[15-16]。本研究结果说明在超重和肥胖人群中存在严重的不良饮食行为,应积极引导,利用营养知识指导膳食并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饮食行为。
综上,超重和肥胖人群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与体质量正常者有明显差异,应加强对超重和肥胖人群营养知识的系统教育,鼓励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行为,通过营养知识调节和控制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