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学习者语调特征的研究

2018-10-29雷云

铜陵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重音音高语调

雷云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一、引言

标准的语音是衡量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例如在国际标准化考试雅思口语测试中,“Pronunciation”即语音语调的流畅与清晰度,是评分的重要依据[1]。当前,语音学习备受重视,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语音语调仍然存在非常严重的中国腔现象,这是因为当前语音教学更加强调语音当中的音段发音,例如准确的元音,辅音以及单词的发音,而忽视了语音中的重音、语调、节奏等超音段特征。不正确的语调不仅会造成“外国腔”[2],更重要的是由于语调的语用功能,不恰当的语调会导致会话中含义模糊或者传达错误的情感。所以对学生的语调模式进行研究,提高学生交际中合理的语调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狭义的语调指的是“口语中的音高变化模式”[3]即我们可以感知到的升降调。而从广义上来说,Pierrehumbert提出的“自主音段-节律理论(AM Theory)”[4],把语调描述为体现音高变化的线性序列组合;Halliday则从信息论的角度提出了语调三分法的概念,把语调分为调群切分,调核,音调三个维度,把语调与句法、语用功能结合在一起[5]。国内对语调的研究可以分为几大类:1.基于教学经验,对语调进行描述性[6][7][8]研究2.英汉两种语言的语调模式的对比研究[9][10][11];3.某种特定句型的语调模式研究,如疑问句的语调特征的相关研究[12][13][14]。过往的研究多基于耳听,实证研究甚少,且多关注一种句式,缺乏从语调的语用功能等角度对学习者不同句型的语调模式进行综合分析。 据此,本研究基于语调三分法和自主音段节律理论,旨在通过设计实验,分析和比较英语学习者朗读中的语调与母语者朗读中语调的异同,希望可以为语音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英语学习者朗读中的语调有什么样的特征?

英语学习者朗读中的语调特征与母语者有什么差异?

(二)受试

本次实验的受试分为两个部分:英语母语者和学习者。英语学习者来自铜陵学院大一非英语专业学生共28名。母语者共3名来自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他们均有翻译学的博士学位并有超过5年的TESOL教学经验,口音为RP(Received Pronunciation英语标准发音)。

(三)录音

录音材料选择了一段短文,共计209个单词,讲述参加校园社团的故事,不含生词。录音前给每个朗读者20分钟的时间准备,可以反映出学习者比较稳定的朗读水平。此外,短文中含有直接引语和丰富的韵律特征,便于朗读者带入情节,运用语调元素表达感情。短文中包含英文当中的五个基本句型,以便于从宏观上分析学习者朗读中的语调特征。

特殊疑问句 So what do you feel like doing this evening?

一般疑问句Would you like to go with me tomorrow night?

复 合 句 I’ve also heard there will be a party held by the students’union tomorrow evening.

简单句I can also introduce some friends to you.

祈使句Come on girl!

英语学习者在铜陵学院语音教室进行录音,母语者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同传教室进行录音,均进行了降噪处理。

(四)语料处理与标注

经过录音得到3份母语者,28份英语学习者共31份MP3格式的文件。首先用语音编辑软件Cooledit 2.0剪切出每位受试录音中的五个目标句,并保存为WAV格式。把31位受试同一句型的WAV文件放在一个文件夹中,英语学习者的录音分别编号为C1,C2……C28,母语者分别被编号为F1…F3.最后得到5个文件夹,分别是每一种句型31个受试的录音作为语料库,便于进行标注。

对目标句的标注[15]在语音分析软件Praat[16]上进行。第一步在正则层转写出目标句中每一个单词,单词的位置必须和相应的波型图一致。第二步在间隔层中标注句子中的间隔,间隔代表了句子中调群的出现。第三步,在音调层中分别标注音高重音和语调模式。标注完成后,将所有的标注文本保存为TextGrid形式,以便查看标注结果。所有标注结果经由相关专家核实。之后,统计出目标句的重音数量与位置,调群的切分数量与调群时长,以及每一种句型的语调模式,用spss 16进行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一)重读的特征

重音通过在朗读时突出单词的音长,响度和音高上体现出来,它不仅是一个声学表现,从语用上来说,更是 “说话人传递信息焦点的重读音节”[17]

表1 学习者和母语者重音的使用

根据标注的结果统计,在目标句共计44个词中,母语者平均重读18.67个词,而学习者平均重读单词26.71个t=6.67;p=0.000<0.05,二者有显著差异,这表明学习者倾向于重读更多的单词。

通过分析标注图,我们可以看出,学习者倾向去读出每一个实词。例如在目标复合句中,学习者C2的重音模式可以转写为“I’ve ALso HEAEd thERE will be a PARty held BY the students’ Union toMORrow evening”,其中 also,heard,there,party,by,union,tomorrow七个词都被重读,而F2的重读模式则可以被转写成I’ve ALso heard there will be a PARty held by the students’ UNIon tomorrow evening(见图 1)。

图1 重音使用的频谱图截图

在母语者的朗读中,三个重读单词充分体现了重音的语用功能。Also体现了说话者对上文支持或者肯定的态度“也”,party是表明了举办活动类型,是句子中的信息焦点,而union指出了活动举办方,是对信息焦点的补充。与母语者相比,学习者的重音使用过多且分布没有规律,无法体现重音的指示作用,在一句话中如果每个词都被重读,那么就相当于没有词被重读了。

此外,可以通过曲拱来分析单词实现重读的方式,母语者重读单词的音调和响度曲拱均变化明显,与非重读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学习者的重读单词仅仅通过改变响度实现,音高并未产生明显变化,无法突出信息并实现调核的语用功能。据笔者推测,造成学习者重音使用错误的原因是1.学生没有语用意识,无法判断句中需要强调的信息2.汉语中音调的变化体现在字上,当汉语中需要表达句中某个突出的信息时,该字本身的音调不发生变化,而是通过增加响度实现,学生受到了汉语的负迁移。

(二)调群使用的特征

在会话中,通过停顿,起首轻音节,末音节延长以及音高重设这四个标志[18],说话人自发的将一句话切分为若干个语调单位,话语的切分是语调中非常重要的指征,体现了说话人的节奏。

66.7%的母语者在目标句中共划分了七个调群。而33.3%的母语者把目标句划分成了8个调群。他们平均使用调群的数量是7.33个。与之相对的是,学习者平均每使用的调群数量达8.75个,其中39.3%把目标句划分为8个调群,50%划分为9个调群,10.7%划分为10或者11个调群。T=3.148,p=0.004<0.05表明了母语者和学习者在调群使用上具有显著差异。这说明了在同样的目标句中,学习者倾向于把句子划分为更短的语调单位,换句话说,学习者在每一个调群中所包含的词汇数量是远远小于母语者的。例如在目标陈述句中,学习者C12通过在can之后的较长停顿,把目标句切分为两个调群,而母语者F2把该句处理为一个调群,并且当中没有停顿 (见图2)。这就导致学习者的调群中未能承载完整的信息。

图2 调群使用的频谱图截图(1)

通过观察音高的波形图我们可以看出,在调群之中,母语者的音高起伏较大,他们会采取音高重设,起首轻音节,末音节延长的方式来切分调群,如在图3中,F2在Would you like之后采取了音高重设的方式来开始一个新的调群,这种通过改变音高的方式能够提醒听者关注,向他们展示会话中新的语调短语的开始;而学习者更多的依赖停顿来进行调群的切分,例如图2中C2在I can之后的停顿和图3中C27在Would you like之后的停顿。然而,过多的停顿往往会被认为是语言不流畅的表现,特别是“核心句法结构中的停顿,可以被看作是错误的切分”[19]。

图3 调群使用的频谱图截图(2)

根据Halliday的理论,一个调群应该是一个完整信息单元[5],过多的调群会破坏完整语意的传递,分散听者的注意力,影响听话者判断所传达的信息[12]。笔者推测学习者调群切分过多的原因可能有1.受试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语音训练,没有根据句意切分句子的意识。2.由于对语言的不熟悉,在遇到较长的句子的时候,由于换气等生理原因所影响,无暇顾及句法,造成任意停顿。

表2 学习者和母语者的调群切分

(三)调型的使用

由于目标语句都比较短,本研究将以目标句末尾边界调当作调型的研究对象。学习者和母语者朗读中的调型标注结果如表3所示(见下表)。

接下来我们具体来分析学习者具体对五个目标句型的调型选择。学习者对一般疑问句和简单句的调型掌握较好。一般疑问句中,23人采用了升调(包括句末边界调的高升、低升、降升),4人降调(包括高降和升降),1人平调,结果和母语者的调型选择基本一致;一般疑问句是学习者接触到最早的英语句型,老师也会强调,一般疑问句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形式,通常使用升调[5],这很好体现了语调教学的有效性。母语者均选择降调为简单句的调型,1位选择了高降,另2位为选择了调核位置不同的低升降。17位学习者采用了降调,表明大多数的学习者和母语者选择了同样的简单句的调型。

在复合句与特殊疑问句中,母语者均采用了降调,而学习者的调型选择混乱,平调,升调,降调几乎各占三分之一。虽然学生都具有基本的语音知识,知道陈述句与疑问句的基本调型均为降调,用来表示话语的完结或事件的真实情况[17],但是由于学生口头表达机会不多,且这两句又相对比较长,在朗读中出现了降升的情况。

祈使句的语调选择和它的语用功能密切相关,当表示要求或者命令时,一般采用降调,体现说话者的威严。而母语者均把这一句处理成了升调如图,这是因为目标祈使句come on girl中,说话人表示了希望听话人参与这个活动的意愿,用上升的语调希望得到听话者肯定的回答。而学习者中只有6人处理为升调,3人处理为降调,而19人则采用了没有语调起伏的平调(如图4)。这说明学习者没有根据句义以及目标句的语用功能选择合适调型的能力。

图4 祈使句调型谱图截图

此外,我们可以根据表3综合发现,学习者使用了更多的调型,这与陈桦[20]之前的研究结果略有区别,这是因为母语者对各种句型的调型使用已经比较稳定,而学习者由于不明确调型的使用规则,他们随意变化自己的音调,不同的人就出现了不同的调型。此外,除了在一般疑问句中,其余四个目标句中都有相当数量的学习者把他们处理成平调,这可能是受到了汉语中语调的负迁移,由于汉语词义取决于字调,句调就不如英语丰富[21]。这就造成了学习者的语调显得比较单调,没有起伏。

四、结论

本文采用了自建语料库的方式,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手段对英语学习者朗读中的语调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和本族语者的朗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学习者和母语者在语调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首先是重音的使用方面,学习者对重音使用过于频繁且音调平直,重音和非重音之间区别不明显,容易造成信息焦点的模糊,无法突出信息、实现重音的语用功能。其次,相比较母语者,学习者在语调单位切分即节奏的特征表现为他们朗读中语调单位更短,每个单位包含的单词数量更少,并且依赖停顿作为切分语调单位的方式且停顿时间较长。这就造成学习者自主切分的调群和句法角度的调群功能产生的偏差,导致学习者朗读的调群未能承载完整的信息,并且语言表达不流畅。最后学习的音调特征表现为对简单句和一般疑问句的调型使用较好,类似于母语者的语调。而对祈使句,复合句与特殊疑问句的调型使用混乱,音调模式多但具体使用的形式单一,平调使用较多并且音高范围较窄,缺乏起伏,不利于通过语调来实现口语中的语用功能。听上去僵硬不流畅,“中国腔”十足。

表3 学习者和母语者调型的使用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对当前的语音教学提出一些建议:1.语音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语音中的超音段特征,如节奏、重音、音调等,增强学生的语调意识;2要把语音教学和语用学、句法学知识相结合,让学生练习通过语音语调传达语用句法功能的能力;3可以在语音教学中引入一些可视化语音软件如praat,让学生有针对性的修正自己的语音语调。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选择的对象只能代表一部分的学习者,分析的句式和语调内容有限,今后还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重音音高语调
乔治·克拉姆《大宇宙Ⅲ》音高组织分析
媒体报道语调与公司超额现金持有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英语教学中语调的言语行为
谈歌词语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聊聊音高的魅力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