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路径

2018-10-29金楠洋王元良

信息化建设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数据库

文|金楠洋 王元良

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以学生生活为主的后勤管理往往是信息化建设的盲点和痛点所在。由此,通过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以“云+平台+系统+应用”为有效支撑,开创具有公共服务创新、管理决策创新的后勤服务智慧新格局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上述现状,在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与运用中,可依据这样的建设思路:根据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师生的服务要求,结合现代化的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依据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基础支撑、统一数据归集、统一应用发布、统一安全管理的建设原则,整合硬件资源、公共基础数据平台、云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人员数据库、物资数据库、设备设施数据库、地理空间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及各类专业数据库,全面推进智慧应用建设,实现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监管、智慧协同办公、智慧决策支持等骨干应用,以微信公众号等为接入口。具体建设内容分为四大模块:

网络系统建设

基础网络建设是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支撑,与高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建成的骨干光纤网络和网络数据交换中心需要覆盖整个高校,内部网络按类达到“全覆盖,全贯通”,在高校原有网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宽带和无线网络覆盖,提高网络承载能力和网络管控能力,规范接入网络的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形成功能完备、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信息一体化后勤网络体系。

网络主干采用万兆以太网技术,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到桌面的同时并安装部分无线网访问点,以方便移动端用户操作应用。局域网按部门划分VLAN,以增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能的同时隔离广播风瀑,以增强网络的性能。建成后的局域网要能与后勤信息中心以及高校生活区进行联网联调,以实现数据的实时交换。建成后的局域网将通过信息网专网划分接入因特网,以方便师生、员工的学习和工作使用。

数据库建设

高校后勤信息化在数据库建设上需要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包括人员数据库、物资数据库、设备设施数据库、地理空间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及各类专业数据库。

人员数据库主要用于保存学生及教职工人员身份信息等基本数据,包括姓名、性别、年级、学号/工号、楼幢、楼层、寝室等。物资数据库用于保存后勤部门固定资产的信息数据,包括物资名称、物资编号、所属部门等。设备设施数据库用于保存归属后勤所管理的设备设施信息数据,包括设备设施名称、编号、管理部门等。地理空间数据库用来保存表示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等方面信息的数据。

此外,为防止系统出现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实施团队需要对数据库数据进行备份,一般备份在本地服务器和云服务器上。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应对未来后勤信息化的建设需要,系统建设在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同时需有极强的拓展性和开放性,数据接口采用国际标准协议,可以实现与大部分第三服务和应用的对接。

软件系统建设

高校后勤信息化系统软件建设以综合服务管理统一平台为基础,搭建智慧安防、智慧能源、智慧公寓、智慧生活、公共资源、资讯服务、综合支付、大数据服务八大类应用模块,八大类应用下又分有不同的基础功能应用(见图1)。

软件系统包含两部分,一是移动端应用服务入口,二是PC端后台管理系统。移动端应用服务入口以微信公众号、APP、钉钉等方式呈现,方便师生使用,PC端管理后台采用B/S架构,系统管理员可以直接通过网站登录。

硬件系统建设

硬件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智能硬件建设和机房建设。

在智能硬件建设方面,后勤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建设主要在于门禁系统和用电系统的硬件部分。

门禁系统有两种实施方式,一种方式是在原有的门上加装电插锁、电磁锁、出入口道闸,另一种方式是更换智能门锁。设备主要由主控器、出门按钮控制器、读卡器和电磁锁、电插锁以及智能门锁、道闸组成。

用电系统的硬件建设由智能电表、数据采集器组成。通过更换智能电表,加装数据采集器,实现用电信息的“全覆盖、全采集、全预付费管理”。

在机房建设方面,高校机房是所有网络设备设施的主要存放场所,其除了为设备系统的安全、可靠、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提供合适稳定的环境,还需要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舒适、典雅、环保的工作环境。在机房建设时需要将机房分隔为网络设备区、集中监控区、服务器区、配电区等不同的区域,各功能区域彼此独立:网络设备区主要用于安置各类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设备;集中监控区主要用于网络管理人员可以在其中对整个网络系统进行集中管理;服务器区主要用于安置各类应用服务器、网站服务器、磁盘存储等设备;配电区主要放置UPS主机、后备电池、市电配电柜、UPS输出配电柜等设备。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数据库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
新形势下高校后勤服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