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弯道超车”
2018-12-23孙裕
文/孙裕
最近走访了一批浙江的高新企业,说到“弯道超车”,企业家的观点出现了严重分歧。
杭州国芯总经理黄智杰和力太科技董事长李善通认为,数字经济给了中国经济“弯道超车”的机会。他们的理由很充分,中国有着全世界无可比拟的大数据资源,中国的市场很大,产业配套能力很强,而且,中国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已经处于全球前列。
但是,实体经济的企业家不认同“弯道超车”的说法。江丰电子董事长姚力军认为,做高新企业,根本不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一切都是凭实力说话。海天精工、博威合金、万里扬等一些企业的高管们也持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如果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在应用端开发得再好,仍然面临被洗牌的可能。而核心技术领域的比拼,则完全是实力与耐力的比拼,不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
数字经济,是这个时代给予中国新的战略机遇。全面拥抱数字经济,实现传统制造业和商业的转型升级,是中国制造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这一点毋庸置疑。
企业家们所以出现观点分歧,大致是因为他们所站的角度不同。从数字技术的应用来看,中国确实有超车的可能。而从行业核心技术创新来看,中国企业确实不敢轻言超车,因为每一步技术突破都殊为不易。
回过头来再说“弯道超车”,这个问题其实已没有太多意思,毕竟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弯道”我们照样“超车”。但是,观点分歧的背后,却体现出了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所面对的一个大课题,即数字经济如何服务于行业核心技术或者行业短板的解决。
今后一段时间,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是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都在挖掘自己的创新潜能,都在探索如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推进企业的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给以前传统产业难以克服的问题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法,比如自动化工厂、柔性化制造、规模化定制等等。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最终还是取决于对行业核心技术的掌握。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企业最大的瓶颈与短板。
宁波海天精工,是国内高端机床的领先企业,近年来,依靠技术创新,研发出了高精度的机床核心部件,打破了中国高端机床被少数发达国家垄断的局面。但是,海天精工生产核心零部件的装备基本都是进口设备。海天精工的总工艺师童永红感慨,中国高端机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是全方面的,不是一家企业能解决的,需要很多行业的协同创新,比如国产合金就很难达到机床核心部件的标准。在博威合金,我询问主管科技的副总裁邵海洋,他介绍说,即便用一样的先进设备,一样的合金配比,中国企业也很难生产出国际顶尖水平的合金。原因很多,比如国产原料品质不够,比如生产工艺上的差距等。在下游应用端也是如此。博威研发出的笔芯合金,国外的企业使用后大为赞叹,但是装备了同样先进设备的国内企业却生产不出合格的笔芯。
中国的产业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水平,行业核心技术的突破往往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行业的协同发展,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有针对性地组织多方力量,围攻瓶颈,消除短板。
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求传统企业主动融入,同时也要求数字经济适应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进程。
所以,先不谈“弯道超车”,在“超车”之前,整合区域的资源,针对传统产业的核心技术瓶颈,形成数字技术联合创新攻关机制似乎已是一件紧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