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战车的发展需求及研究意义
2018-10-27郑博文辛学敏
郑博文 辛学敏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战车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及社会公众的关注,主要缘于它们能够为执行任务人员提供急需的现场感知能力和多样化的突破手段,且能大力提升人员的战斗力、防御力和生存能力。本文通过分析无人战车基本内涵,明确目前及未来无人战车的发展需求,提出其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无人战车;发展需求;研究意义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7.129
0 引言
无人战车是指在地面上行驶的能执行特定任务的机器人,是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高度融合的地面机动无人作战平台,是配备侦察探测系统、小口径武器,具有高机动越野性能和必要防护能力的地面无人装备系统。地面无人作战平台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遥控地面无人作战平台、半自主式地面无人作战平台和自主式地面无人作战平台。其中,遥控地面无人作战平台也就是远距离操纵的无人战车。半自主式地面无人作战平台可在人的监视下自主行驶,在遇到困难时操作人员可以进行遥控干预,能完成侦察、作战和后勤支援等任务。自主式地面无人作战平台依靠自身的智能自主导航,躲避障碍物,具有自动搜索、识别和消灭敌方目标的功能,能够独立完成各种战斗任务。
1 发展需求
无人战车具备良好的灵活性、机动性和便携性,任务载荷的火力打击模块具有配置多样、反应快速、精度较高、仰角较大等突出特点。主要表现在:
(1)复杂地况的需求。面对山地崎岖地形、丛林茂密树灌、城市密集建筑等复杂情况,它可以有效弥补现装甲车辆灵活度不高、反应较慢、射界局限等问题,充分发挥无人战车自动武器灵活反应快、俯仰范围大等优势,消灭复杂地形或遮蔽物后方目标。
(2)值守平台需求。主要用于无人值守防御平台和无人值守巡逻平台,可以弥补人员值守过程中因生理、心理因素带来的客观与主官影响,进而达到值守要求的能力。
(3)反恐维稳需求。主要用于在边防、哨卡、机场、仓库等要地,实现全天候的观察、防御及打击。各地方指挥中心、武警哨位及机场公安等单位均有极大的市场需求。
2 基本能力
(1)识别目标能力。可以对多目标进行捕获、识别、跟踪和定位的能力。无人战车必须能够感知和理解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必须能够通过观瞄系统和多传感器进行数据融合,将此类数据转变为支持多种决策过程的有效信息,判断出目标的情况,并估计出其行动意图。
(2)火力打击能力。无人战车火力打击能力是依托自身火力打击装备,实现火力杀伤效能的能力,是无人战车消灭敌有生力量及摧毁重要作战目标的主要支撑。无人战车上可装配集多种武器于一体的集成型武器。集成型武器对战场目标捕获、瞄准和遥控射击等技术要求较高。能够精确打击远距离的目标和地面生动目标,并能够抵御低空低速直升机或无人飞行器等目标。
(3)毁伤评估能力。毁伤评估能力是指确定被打击目标的毁伤程度。高技术条件下任务时间短、节奏快,对毁伤评估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毁伤评估数据是决定毁伤评估结果可信度的关键,应解决评估数据采集、处理和使用过程中的规范化问题,为火力毁伤评估提供一种权威的数据源。
3 研究意义
无人战车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预警侦察、城区辅助作战、安全巡逻、简易爆炸装置探测和后勤保障等很多作战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节省了人力,减少了伤亡。
(1)精度距离有效提高。无人战车可配备高精度的昼夜观瞄器材和火控系统,提高了传统轻武器的作战距离和射击精度,并使武器具有在夜间和恶劣天气下的作战能力,火力机动性和火力突然性以及射击精度较高。
(2)射界范围不断增大。火力配置在无人战车上,武器射界范围大幅提升,既可以有效应对低空防御,又可以在市区环境中对抗来自高大建筑物上的各种威胁。
(3)安全保障大幅提升。现代威胁目标机动性越来越好,手动操作的车载武器反应时间长、火力机动性较差,已经难以应付。遥控操作或自主控制能显著提高武器操作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通过控制界面对武器进行控制和操作,克服了射手在武器平台上操作的危险性,为战斗人员提供了更多安全保障。
综上所述,无人战车具有的高机动、高适应、高智能、可拓展的典型特征,不仅可以丰富一线感知手段,大幅提升感知空间和精度,还能有效降低人员的战斗负荷与风险。与常规战车相比,该战车具有更好环境适应能力和可部署能力,可支撑全系统提高作战使用灵活性、拓展作战空间。各国充分认识到,未来无人战车将成为信息化装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手段、提高战术精确打击能力的有力保证。
作者简介:郑博文(1985-),男,辽宁沈阳人,硕士,主要从事武器系统设计工作。
*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