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精神扶贫可行性探索与研究

2018-10-27祝养浩

财税月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可行性分析

祝养浩

摘 要 贫困从始至终都是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扶贫目标偏移、政府主导扶贫工作、社会参与不足、扶贫考核机制欠缺等诸多问题都会严重制约扶贫的效果。而于近年提出的精准扶贫则是政府应对扶贫新形势的新举措,旨在结合贫困特区的特殊情况,建立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的扶贫模式。我国西北地区、边远山区部分贫困群众进取意识不强、内生脱贫动力不足,属于精神贫困,这成为脱贫攻坚战的最大障碍。精神扶贫首先要从青少年抓起,以推进青少年精神扶贫为目标,为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固本培元。

关键词 青少年扶贫;精神扶贫;可行性分析

一、目前我国的扶贫政策存在着诸多问题

1.相对贫困问题十分显著

如今虽然社会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但是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的现状,这一切拉大了城 乡间、地区间、群体间的收入差距,贫困地区的收入增长速度落后于发达地区,比如:西部贫困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伴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发达地区的市场地位逐渐稳定,但是又缩小了贫困地区的市场空间,以至于贫困地区的农民增收缓慢,于是出现了非常突出的相对贫困问题。

2.扶贫成本高,难度较大

在我国扶贫的过程中,大多数扶贫对象分布的地区比较特殊,比如:生态脆弱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等等。当然,在这些地区,不但生态条件较差,而且生存环境极为恶劣,所以在交通、通讯、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成本很高,加大扶贫开发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异地搬迁、劳务输出等方式来解决贫困问题,就会面临巨大的资金投入问题。

3.贫困人口数量日益增多

在扶贫标准的调整下,进一步拓展了扶贫对象,使得我国当前的贫困人口数量日益增多。比如:现阶段的扶贫对象不但包括绝对贫困人群,而且还包括低收入人群,由此壮大了扶贫开发对象的队伍。与此同时,这一切又对扶贫任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扶贫任务的重点表现为:在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时,还要实现脱贫致富的宏伟目标。

4.生态文明建设地位突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在我国,一些贫困地区属于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具有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风沙治理、水土保持等多种功能。因此,对于这些地区进行扶贫时,必须保持和改善这些生态环境,而这个问题又给我国扶贫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青少年精神扶贫现状及研究趋势

面对着扶贫政策的问题,我们首先得客观地分析青少年精神扶贫的现状以及研究趋势。脱贫致富不仅意味着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也意味着对主观世界进行改造。从注重物质扶贫到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双管齐下是未来社会的趋势与重点。精神扶贫首先要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精神扶贫需要推进青少年精神扶贫为目标,为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固本培元。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离不开科学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

精神扶贫已成为扶贫内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自新中國成立以来脱贫一直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内容

扶贫工作的难度大时间长等成为自新中国成立后每一届党中央都高度关注的问题。经过数十年的探讨,中国基本探索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特色脱贫路线。根据脱贫内容可以概括的分为两类,一是物质扶贫,一是精神扶贫。习近平总书记曾就中共数十年对脱贫路线的探索进行了总结,指出其实中国已经发展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减贫道路,这条道路是中国人民积极探索的结果,是能经受住历史的考验的,因此我们应继承中共的路线继续开展工作。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道路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为此我们选取一点即针对青少年精神扶贫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当前南昌市赣州枫林观村的扶贫现状,并结合当前中国其他各地对于精神扶贫工作的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或者实施方案,希望能为中国精神扶贫之路的探索提供一些帮助,为实现中国的百年目标尽一份绵薄之力。

2.中国已经有实践结果表明精神扶贫是可行的,但是依然存在不足

可以说精神扶贫是近几年才受到相关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并提上了国家会议议程,也可见党中央陆续出台的有关文件,但是精神扶贫是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提出了的。不过一直没有实践经验,关于精神扶贫的发展比较缓慢。可是在2000年左右涌现出了一批依靠精神扶贫的成功典范(如宁德赤溪村),这给精神扶贫的发展积累了实践经验, 可以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使研究更科学更准确更有现实意义。同时在现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找到现模式下的不足,使精神扶贫的效果更显著,这是我们选择这个题目的原因之一,并且由于精神扶贫涉及范围广,在这个方向依然还有补充和完善的空间,这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内容。

三、精神扶贫的研究价值

青少年是社会未来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然而中国还有一大部分青少年由于环境,个人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如何帮助他们摆脱现状为中国发展做贡献是具有实际意义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背井离乡,因此形成了大规模的留守儿童现象,贫困家庭的青少年基本上是留守儿童,而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堪忧。当前针对青少年精神扶贫的研究涵盖了如何测量农村心理健康程度直观表现农村留守儿童具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但是不足之处在于调查总体是几个省的贫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针对某一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分析,不同的地域,政府扶贫政策不同,物价水平不同,风气、教育程度、素质等方面也各有偏差,造成青少年面临的问题也不同。根据知网统计数据显示与精神扶贫有关的学术论文在近三年有明显的增加,并且都是以“精准扶贫”主题,精神扶贫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进行论述,因此对精神扶贫这一方面的针对性探讨是缺乏的,分析“精准扶贫”政策下精神扶贫有助于政府更好地执行党中央的扶贫计划,高效有质量地完成扶贫目标。

参考文献:

[1]廖传景、韩黎、杨慧琴、张进辅,《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贫困与否的角度》,2014年3月,《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第14卷,第2期

[2]赵华秀,《论“精神扶贫”的知行渊源及本质内涵——以“宁德模式”为例》,2016年10月,《福建行政学院学报》第160期

猜你喜欢

可行性分析
种养废弃物预处理技术可行性分析与实践
大学生创业的可行性分析及实践
微信运用高中语文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人行天桥改造可行性分析
医院档案管理规范化可行性分析
数学建模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拓展训练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