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析
2018-10-27殷实
殷实
摘 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企业对GDP增长做出贡献的同时付出了很大的环境牺牲为代价。当下,人们的环境意识提高,对于会计信息中必须包含环境方面内容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全面的公开,不仅可以让企业更注重自身形象,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深一步让企业对于自身产业链进行思考从而促进产业链升级和转变生产模式,还可以让政府、社会公众、投资者等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使其做出更正确的决策。
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对于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接着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应对对策。
关键词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对策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Peatten.D.M(1992)[1]发表文章研究认为,企业受到法律法规约束制裁、大众媒体与民众的舆论压力、环保组织的联名要求等多方面的压力,进而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Leigh Holland(2003)[2]重点研究了环境会计信息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企业的投资偏好、企业的受托责任和投资收益、股东对企业形象的考虑以及社会公众、媒体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都可能给企业披露相关环境信息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葛家澍教授与李若山教授(1992)[3]在《会计研究》发表的《九十年代西方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这是我国学者首次引入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开始了中国学者在环境会计领域的研究。
黄慧(2015)[4]提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应包含如下事项:与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保成本、环保所得的环境收益相关的信息,与环保目标以及与环境成本相关的政策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环境会计的概念
环境会计又可以称为绿色会计,是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对于环境的污染、治理发生的成本以及相关费用来进行核算、计量,在核算的基础上还要对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最后综合评价当前对于环境治理的成效。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特征
(1)综合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是主要是对环境绩效的信息进行披露,这带来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企业的财务层面,还会牵涉到企业的社会形象影响层面,可以为企业内部的投资者做更合理的决策作为参考。
(2)形式多样性。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属于新型模式,没有固定模板,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现状,做到环境会计和传统会计的有机结合,更加全面的反应企业各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
(3)复杂性。环境会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传统会计的延伸又涉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但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局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的同时也变得更加复杂。
三、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不健全
环境会计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不是很成熟,在不成熟的因素中最为凸显的就是体制的不健全问题,从我国当下的情况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披露内容不完整。二是形式散乱且随意。三是信息更新不及时。
2.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由于环境会计是上世纪90年代才从国外引入,尚处在发展初期,在这方面我们缺乏理论、缺少实际操作。从目前有的环境会计实际操作上来看,我国对于环境会计的核算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制,没有科学的核算方法,也没有业内统一的评判尺度。因为环境会计的核算项目本身存在其特有的抽象性,所以在进行环境检测时,怎么去合理使用货币计量,怎么对环境资产负债、对成本和效益进行核算都是让人头疼的问题。
3.我国现今缺少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审计
就当前的情况看来,我国缺乏能够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合法性进行有效监督和审查的独立机构。传统会计的第三方审计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和政府审计,但是在这传统的审计体系内,没有对于如何进行环境会计审计的相关规定,也没有划定审计环境会计的责任区分。
四、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完善对策
1.建立健全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
明确披露范围,统一披露标准,在制度层面更完善,让使用者能够进行全面精准的评价,这就涉及立法部门出台政策,制定法规并强调法规的实用性,针对性。激励企业自觉披露的同时,也应对企业披露的最低要求制定确切和强制性的规定。相关部门应加快出台与环境会计相关的规范,可比对会计准则对报表的要求制定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规范,指明与环境有关项目的计量与核算标准,明确披露形式与周期,提高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质量,使环境会计拥有统一性与实际可操作的可能。
2.加强对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国家应该积极号召相关学者不断深入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加大对环境会计方面的科研投入,将环境会计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注重企业职业教育,进行专业的岗位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应该对已经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加强继续教育,更新传统的会计知识架构,使其能胜任具有新要求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于此同时还应在高校中增设相应学科,以适应现在和将来的环境会计人才的大量需求。
3.实施并加强环境会计信息工作的审计工作
会计信息都存在失真的可能,想要保证企业对外披露正确的、中肯的环境会计信息,那么必然不可缺少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这不仅仅能督促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保证时效性,而且也是一种外部的监督方法。就当前而言,我国虽然建立了相关的會计法律法规以及准则,但在企业实际操作中依旧存有谎报、错报报会计信息等现象。因此可知,法律法规虽是强制性规定,但仍不能完全杜绝知法犯法的企业,无法完全保障信息披露的真实可靠,又因其为边缘性学科,仅单纯依靠传统会计审计或者政府审计不能完全对环境会计进行全面、无误的审计的。所以,就现在环境会计的发展进程而言,有关部门应对现有的国际统一标准进行参考,针对性的在环境会计审计方面进行人才的定向培养,制定和我国实际情况想契合的环境会计审计规范来指引环境会计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Patten.D.M.Intraindustry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s in Response to the Alaskan Oil Spill:Anode on Legitimacy Theory.Accounting[J].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92,(17):471-475.
[2]Leigh Holland Yee Boon Foo.Differences in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Practices in the US:the legal and regulatory context[J].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2003,(35):1-18.
[3]葛家澍.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J].会计研究,1992,(5):193-198.
[4]张文红.环境会计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J].企业导报,2015,(1):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