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春:无限风光在新疆
2018-10-27陈颖
□陈颖
《神奇新疆》是程春的一本摄影作品集,集子里是他精心选出的200多幅摄影作品。这些摄影作品,几乎涵盖了大美新疆的各种风景。
风景本身是静态的,程春却透过他的镜头,给予这静态的风景一种活泼泼的生命色彩。有了这道绚丽且生动的生命的色彩,每一幅作品都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风光摄影,每一幅作品都成为融合了作者真挚情感及审美观念的具有美学特征的艺术品。
程春曾在乌鲁木齐新华书店工作多年,后来又到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任职,退休后,他依然用手中的镜头捕捉着新疆大地上的神奇之美。
无论在哪个岗位上,程春都会将自己的真诚和才情融入其中,并用自己超前的思维和创新理念,给平凡的工作打开一扇别样的窗口,独特的风景从这扇窗口不断涌入,滋润着自己也启发着他人。这些年,每走过一个岗位,他都会将成绩和口碑留在那里。
程春不是专业摄影人,他没有大块的时间专门游走在新疆各地,用镜头语言诉说他对新疆的热爱。但因着对这片大地难舍的真情,他总是在出差途中、在工作间隙,一次次按下快门,将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完美定格。
程春摄影作品
等待光线 糅合色彩
程春的每一幅摄影作品,给予观者的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还有心灵的触动。
新疆大地上的每一处风光都充满了灵动之美,风景如人一般,也有灵魂的存在。只是它们的灵魂比人的灵魂更不易被捕捉。一个摄影者若在拍摄一处风景时,没有将自己的灵魂与风景的灵魂对接,没有将自己融入风景之中,就不可能拍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我们在观看很多风光摄影展时,最多是被拍摄者镜头中的美景打动,却感受不到拍摄者自己的存在与思想。程春的作品却不同,你可以在他的每一幅作品中感受到他的存在与他的思想,尽管他本人并不在那些画面中,但通过那些灵动的画面,你能听到他跳动的脉搏,能看到作品中他的存在。
光线在程春的摄影作品中被完美展现,即使是一处最为平凡的风景作品,也会因那束光而生机盎然。光是大自然的灵魂,它随时都在变化,变是它不变的本质。
在瞬息万变的过程中,光只在某一个恰到好处的时刻,直刺人的心灵,深入人的灵魂。为了这恰到好处的一刻,程春有过无数的等待。在大山里,在湖水旁,在冰达坂的寒冷中,在炙热的阳光下,他端着相机,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大自然的灵魂从某一处悄悄走来,缓缓经过。
当那一束恰到好处的光进入他的镜头时,他的心猛烈跳动起来,他来不及多想,迅速按下快门。光的移动充满无穷的变数,每转动一毫米,在光下的一切都会有所变化,为了那恰到好处的一刻,程春学会了在等待中享受,享受光转动的每一个瞬间,享受这生命中再也不可能重来的神圣一刻。
因着那束光,程春的每一幅作品被赋予了生命。就着那束光看他的摄影作品,我们看到的不再是相机对大自然某处风景的复制,而是隐藏在大自然中那一处处有着生命存在的风景。
色彩是程春作品中的另一个亮点。自然是世间最大的调色板,它把最美的色彩搭配到一起,让人观赏,等人发现。在那些不具有美学眼光的人看来,此处风景与彼处风景的本质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地域赋予它们的一些特性。
程春却不这样看,他有一颗敏感的心灵,他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他有丰富的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的能力。他看一处风景,并不仅仅看到了它外在的美,他能读懂它内在的美。
因为懂得,他走进那些风景时,那些风景同时也在走进他。当他与风景接近到一定的距离时,色彩会如一匹彩缎扑面而来,直击心灵。大自然的织绵从他的心中流过,在他的镜头中定格。色彩,五彩缤纷的色彩,绚丽斑斓的色彩一下子喷涌而来……
此时,最为重要的是取舍,对构图的取舍,对色彩的取舍。程春懂得取舍,他知道没有舍下的难过,就没有得到的开心。他总是能发现最为完美的一个角度里的色彩搭配——河流、树木、群山、雪峰……风景层层递进,色彩层层变化,即使是在同一片树木里,也有色彩的转换不同。
在程春的摄影作品里,你常常分不清是构图成就了色彩,还是色彩完美了构图,抑或是它们共同进入程春的眼中,被他巧妙揉合,再完美呈现。
好的艺术作品,会让你长久伫立,遐思无穷。好的艺术作品,会启发你、激动你、带你飞向远方,神游在精神与想象的世界之中。站在程春的摄影作品前,常常会陷入这样的沉思。
看过无数拍喀纳斯的作品,却单单从他拍的喀纳斯中读出了那一处风景的孤独与高洁。程春不仅拍出了喀纳斯人间仙境的仙气,也拍出了它的人间性——它终究是人间的存在物,即使在云雾的围绕中,也有着根在大地的坚实及对炊烟袅袅的日常生活的向往。
程春用一处风景呈现一个地域,他镜头中一处风景,是巩留,是伊宁,是塔什库尔干,是夏塔古道,是哈密南湖。从这处风景中,你看不到巩留的全貌,也看不到夏塔古道,但你知道,这是巩留的一处风景,巩留在这处风景的前方或者后方,你会透过这处风景,想象巩留,不管你有没有去过巩留,这处风景给予你的无穷想象超过了巩留本身留给你的所有。
当然,你也看不到夏塔古道的模样,你看到的是远处的雪峰、近处的山、山涧里流淌的河水及被河水冲刷着石头,但你知道,夏塔古道就在此处,历史上有很多人曾经走过,如今,一些喜爱探险的人还走在这条古道上。
程春就这样把新疆大地上的美景一一呈现,顺着他画册中的那一幅幅作品,你可以短时间里游历一遍新疆,也可以长时间地神游在那些美景中。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程春在《神奇新疆》中的摄影作品,不仅拍出了新疆的神性,也拍出了新疆的传奇性。
少年时代 与摄影结缘
程春对摄影的热爱源于少年时代。他出生在南疆,父母都是支援边疆建设的有为青年。他出生后,父母忙于工作,便把他托付给了当地的维吾尔族保姆看管。保姆待他很好,4岁时,他会说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也许,正是这种生命之初就有的新奇经历,让程春对新疆有了一种更加深刻的情感和认识,使他在以后的镜头语言更加多元,更加丰厚。
程春父亲的一位朋友是当地有名的摄影家,程春十岁那年的一天,到那位叔叔家去玩时,看到了摄影神奇的一面——本来一团漆黑的底片,在显影粉的作用下,一点点显出所拍摄物体或人物的轮廓,并逐渐清晰,最终成为一张照片。这个神奇的过程,强烈而新鲜地在少年程春的心里刻下了一个印记,摄影的种子一瞬间落入了他稚嫩的心田。
人生之初的某些重要的时刻,常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那时,程春还不知道,未来的路上,等待着自己的会是一片什么样的风景。但他清楚地知道,有一种不一样的东西已经透过那台小小的相机,透过那一张张渐渐显影的照片,进入了他的内心。
自此,只要有时间,他就跟着那位摄影家叔叔领略摄影的神奇和快乐。摄影家叔叔教他如何取景,如何拍摄,如何在暗室里操作,完成一张照片从无到有的全部过程。自此,他的眼睛时常望向大地,望向周围的人群。自此,他少年的眼神中时常闪动着创作的灵气。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程春终于拥有了第一架照相机——一台120相机,那是父母送给他的礼物。他至今都记得自己当时的心情,他用了“心花怒放”来形容那种梦想成真的感觉。那时,他刚刚二十岁出头,却已经把梦想揽入了怀中。
抱着那台相机,程春开始了自己最初的摄影创作。南疆大地上的人物、景物都吸引着他的眼睛,让他一刻也不想停下按动快门的手指。他拍维吾尔族老人的头像,他拍从小路上走过的维吾尔族少女,他拍日常生活中每一个鲜活而真实的瞬间。
拍摄的过程中,他常常忘记那一卷胶卷在相机里面每转动一下,就预示着又有多少钱花进去了这个现实。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胶卷是奢侈品,价格很高,冲洗照片的费用也很高。但在崇高的理想面前,物质常常退居到一边,在物质的享受与精神的满足之间,程春选择了后者。
程春摄影作品
父母的支持是程春能在摄影路上坚持走下去的重要保障,他的生活因为摄影而多了一种全新的色彩,这种色彩让程春真切体验到了梦想的斑斓与多彩。
1981年,程春和家人一同迁往乌鲁木齐市,不久,他就开始在乌鲁木齐新华书店上班。
工作中的程春,不仅有实干精神,还有创新精神。那时,改革的春风刚刚在中国大地吹拂,创新这个词刚刚在一些先知先觉者的心中涌动。
程春敏锐地觉察到一场改变即将来临,但他只是一个普通职工,他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在看似简单甚至有些枯燥的工作中,他创新的举动时常引来同事们的关注。
在新华书店工作的几年中,程春一心扑在工作中,很少去拍照片,单位里的很多人都不知道他还有这一技能。他自己也将摄影的爱好深埋在内心,只在夜深人静时回味一下摄影曾给他人生中带来的温馨。
1985年,全国新华书店系统要举办一个摄影展,单位领导指派他到基层拍照片参加这个影展。他专门买了一台130相机,到哈密和巴里坤去拍照片。他曾经以为已经远离他而去的对摄影的热爱一下子又回来了,创作的激情让他整个人都燃烧起来。当年年底,他在巴里坤进入拍摄的最佳状态,他拍下了一张又一张的照片,舍不得离开那里。1986年的新年,他是在巴里坤过的。
在全国新华书店系统举办的那次摄影展中,他的作品获得了优秀奖。摄影重新点亮了他的人生,让他有了意外的收获,也让他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在新华书店工作了十年后,程春渐渐明白了自己内心对未来的追求,他萌生了从事与摄影有关的工作的想法。
涉足出版 大展宏图
1991年,程春调到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工作,那时,新疆的出版业正被“不景气”的乌云笼罩。
如何冲破这“不景气”的乌云,让新疆的出版业被灿烂的阳光照亮?到新疆青少年出版社不久,程春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那时,市场经济的大潮已经在新疆的大地上涌动。当一些企业调整策略,与市场紧密挂钩之时,程春也看到了新疆出版业的短板——所有出版社出版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图书非常少。他同时也看到了让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冲出不景气乌云包围的一条路——按市场需求出版图书。
在社委会上,他提到了“借鸡下蛋”,即在内地组织能够满足新疆市场需求的图书租型出版。通过租型出版方式,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的发行量一下子上去了。
但程春也看到,“借鸡下蛋”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新疆本土的资源那么丰富,为什么不深挖细掘呢?这一想法,让他进入了事业的另一片天地——组织力量挖掘本土创作资源。不久,《阿凡提笑话故事精粹》与读者见面了,该书出版当年就获得第二届中国北方民间文学一等奖。之后,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又与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合作出版了《机智的阿凡提》《聪明的阿凡提》等彩绘本,并获得当年中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奖。
初次挖掘新疆本土资源的成果让人欣喜,接下来要做什么,程春早已心中有数。有人曾说,什么是智慧?智慧就是心中有数。这些年来,在事业的道路上,程春的身影看上去是匆忙的,但他的内心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思索。对每一次要遇到的难关,要度过的关口,他总是心中有数。
惊涛骇浪的市场海洋中,风险与利益并存,此时,就看你有没有足够的胆量下去一搏。程春从来不打没有准备的战役,提前的充分准备是他带团队打好每次战役的关键所在。
那一年,程春在教辅图书发行的市场调查中,了解到外省区编写的教学辅导读物、中考辅导读物虽然精良,却不适应新疆的教学实际,而当时,这类教材却是新疆众多学生的需要。程春紧扣市场脉搏,策划了“初中学业考试复习学与练”丛书,以此来帮助新疆的学生进行中考复习。这套书一出版就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每年的单册平均发行量在4万册。不久,他又策划了“新课程单元测试”系列丛书,在成本预算时,一个高额的数字让很多人倒吸了一口气——200万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字!但程春敏锐地看到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他坚持承受着压力和风险去做这件事情,他前瞻性思维和市场调研的结果是支撑他坚持去做的重要支柱。事实给了他最好的答案——这套书在全区新课程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凭借版本全、质量高、服务好赢得了良好的市场。
这些成绩,让新疆青少年出版社一跃成为了那个年代以市场取胜的佼佼者,也让该出版社成为新疆出版业走市场的楷模。更多的人对程春的才气有了更深的认识,但这一切对程春来说,还只是一个开头,他还有更多的想法。
新疆是个多民族聚集地,南北疆各地生活着很多维吾尔族群众,由于不懂维吾尔语,一些基层干部在与群众交流十分困难。汉族干部必须会说基本的维吾尔语成为任用基层干部的首要条件。程春又从中看到了出版的一个重大机会,他认识到出版一本快捷、简单学会说维吾尔语的图书肯定会有市场。于是,他迅速策划出版了《维吾尔会话300句速成》,又配了磁带。果不其然,此书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发行量非常大,如今已经发行了10多万册,是一本给新疆出版业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的实用书籍。
无限风光 留驻新疆
几次敏锐地捕捉到市场机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程春再次看到了一个出版业的缺口——新疆旅游图书的缺乏,当时,旅游已经成为众多人生活中的一项选择,而新疆是旅游资源的大省。作为出版人,程春此时感到的不再仅仅是为出版社寻求商机,他更深地感觉到了一种责任,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出版介绍有关新疆旅游的书籍,让更多的内地人通过书的介绍,了解新疆的大美,从而生出到新疆一游的想法并付诸行动。与这一想法相得益彰的是埋在他心底多年的摄影梦。
那些年中,虽然工作繁忙,但每次到南北疆出差,程春都会带上相机,抽空拍一些照片,多年的积累之后,再看那些照片,新疆的大美倾泄而来。
一个念头从他的脑海中闪过——编一本图文并茂的新疆旅游图书。确定选题后,他找到了新疆大学教授徐金发,与他交流自己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
他们很快就确定了图书的结构,然后亲历新疆大地上的一些著名景点,得到了可贵的第一手资料。不久,《无限风光在新疆》一书出版。此书刚一出版就引来了关注,它不仅仅是一本全面详细介绍新疆旅游资源的图书,还是一本充满了情感与创新的书籍。
好的书名,是一本书的灵魂,不仅能引读者深入,还能提升一本书的品质。还在编辑阶段时,程春和徐金发就为书名反复商量多次,但都没能定下一个很好的书名。有一天,一个词突然闯入程春的脑海——无限风光在新疆。这个意味深长的书名里有程春对新疆深沉的情感。
《无限风光在新疆》印刷一万册,出版当年就销售一空。读者称此书是全面推介新疆旅游的第一书。此书也为新疆同类图书的出版开创了先河,还荣获了新疆图书奖三等奖,并多次再版。
要问这本书带给读者内心的震动有多大,除了那些发行量,这里还有很多小故事,程春的伯伯1949年到台湾后就失联了,1991年,他回到大陆寻亲,程春和父亲在西安与他相见。听说他在新疆工作,伯伯一脸茫然,他问程春,能不能寄一本介绍新疆的书给他。《无限风光在新疆》出版后,程春想起伯伯曾经说过的话,赶紧给他寄了一本。后来,伯伯捎信给他,说那本书太美了,他把那本书拿给很多台湾人看,他们和他一样惊叹新疆那么大,那么美,很多台湾人因为这本书选择到新疆旅游,由此可见一本书所散发出的巨大魅力。
在出版业中,市场是最好的老师,也正是因为抓住了市场,程春才创造了新疆出版界的一次次辉煌。
新疆大地如此广阔,如此丰厚,仅一本《无限风光在新疆》岂能概括它的全部?在新疆的角角落落中,还隐藏着多少美是出版没有涉及到的盲点呢?有了这个想法后,程春又进入了图书市场调查中。果然,他发现,新疆的图书市场中,没有一本介绍新疆野生动物和植物的通俗读物。他想这个空白不能一直留着,他得做些什么。
想到就做,是程春在工作中的一大特点,他从不拖拉,只要他认准的事情,再难,他都要做下去。一本书看起来容易,后面却有着繁琐的过程,更何况是编辑这样一本既全面又权威的书。
程春策划每一本图书,都有着长远的眼光,他不会只看眼前,他看得更远,他知道一本书会长久地陪伴一个人的一生,会给那些寻求知识者一个个可靠的答案,所以每一个细节都要细细地探究,不能轻轻放过。
他与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的许多专家取得了联系,说了他的想法。专家们都很激动,他们说,这是他们一直想做的一件事情,却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付诸现实,如果能和出版社共同完成此事,确实是为新疆干了一件大好事。
2000年,《中国新疆野生动物》顺利出版。2006年,《中国新疆野生植物》出版。这两本书向读者展示了新疆的动物世界与植物世界,那是一个充满了喧闹与寂静的世界,当人类的脚步一步步踏向大地,侵入动物和植物的世界中时,这样两本书的出版,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并不仅仅是人类的乐园,还是众多动物和植物的乐园,人类在寻求自己美好生活的同时,也要给同在这个乐园中的动物和植物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程春摄影作品
到了新疆人民出版社任职后,程春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每一天里,他都要面对无数要处理的事情,但事情再多,他都会给自己留下思考的时间。一个人再忙,也不能停止思考。
在出版事业上,程春一直葆有着激情和创新,即使日常需要处理的事务再多,在出版书籍上,他都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这些思考和想法依然和他对新疆的爱有关。在他心中,新疆是如此广袤,即使再多的作家,再多的画家,再多的摄影家,也写不尽、画不完、拍不全一个大美的新疆,一个全新的新疆。而他自己,一个出版人,一个业余摄影师,所能做的,也只是尽自己的所能,组织力量策划选题,多为新疆留下一些厚重的书籍,多为新疆拍下一些充满灵动的摄影作品。
摄影艺术 美轮美奂
用美轮美奂来形容程春的摄影艺术再恰当不过。多年的积累中,程春已经出版了多部摄影集,寻着摄影集的名字,就可看出其中的内涵和他要表达的深意——《西域牧歌》《自然之美》《新疆生态之美》《神奇新疆》。
《神奇新疆》里收集的全是程春的精华之作,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上海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摄影艺术评论家林路在听完程春的经历、看完程春的摄影作品后,欣然为这本摄影集作序。
回想起20余年的摄影历程,程春感慨万千,曾经走过的路,曾经在拍摄过程中的艰险和欣喜直达内心深处,让他心潮澎湃。早年在跑图书发行业务时,他经过天山,翻越冰达坂,穿过沙漠。曾经的苦和累,他早已忘记,但沿途的那些美景却一直存留在他的心中,被他的镜头长久地留下。
20余年中,程春一直是一个业余摄影者,但他却踏踏实实地走过了从兴趣到追求,从追求到热爱的摄影历程,并用心用一次次涌动在胸中的激情无数次地按下快门,把他对新疆无法割舍的爱定格在一张张美轮美奂的摄影作品中。
程春说,新疆的美滋润着他,新疆的美也陶冶了他,这些年,他用心灵感受美、用眼睛寻找美、用镜头表现美,用一幅幅摄影作品展示美传播美,同时,他个人的灵魂也得到了净化。他说,这种净化所带给他的正能量是无法估量的,因为摄影,因为摄影中的唯美理念,因为摄影对象所散发出的经久不息美的气息,他的心胸更为广阔,他接人待物更为宽容。这些年,摄影不但没有影响他的本职工作,反而给他的工作中的创新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思路。他将之归为艺术的力量。
著名摄影人林路从事摄影教学和摄影理论研究20余年,他在程春摄影作品集《神奇新疆》的序中写道:“西域影像一直是无数摄影家关注的对象,中国西部如此,美国西部也如此……程春以其对新疆地域的勘探和理解,足以成就他在视觉的深度上的更进一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因社会经历、因生活磨练、因审美情趣而不同的风景,一旦和自然的风景形成某种对应,也许就能激发出奇特的能量。我们可以从程春的这些摄影作品中想象出:一位执著的摄影家跋山涉水,不时地在寻找着什么,不时地在感悟着什么,终于会在一次湖边的日出,或是在山中的一次日暮中,惊喜地叫出声来——找到了隐秘在心灵深处的某种神奇瞬间,一刹那外化成难以言说的感动。”
纵观程春的每一幅摄影作品,这种难以言说的感动随时会从心中涌出,他躲在镜头后面,将一幅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但透过那一处外静止且流动的风景,我们分明读懂了他丰富且多感的心灵,且被他镜头中新疆大地神奇的风景一次次震撼。
(本文图片由程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