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公民素质教育对我国高中生公民教育的启示
2018-10-26马立华
马立华
摘 要:按照关于培养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通过对新加坡公民教育过程中采用的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教育内容的核心,教育体系的组成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为我国在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培养公民意识的方法探索有效途径。
关键词:公民素质 新加坡 高中生 公民意识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来完成,培养公民意识的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缺少创新,导致最终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新加坡在中小学公民意识教育方面的经验,可以为当前我国培养高中生公民意识的方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构建以自我为出发点的教学设计。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的公民意识教育,仍以课堂教学中的灌输式为主,在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之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改革试验涌现出不同形式的新的教学模式,如探究式、共享式等等,这些新探索在调动学生主动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问题在于公民意识属于人的主体意识,大多数课堂教学方法仍然没有从学生的自我角度出发,而是让学生以置身事外的第三者身份去进行参与。对学生而言,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不是为“我”而设,而是为“他”而设,难以把公民意识教育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动力。“教育应该培养人的批判精神,培养对不同思想观念的理解与尊重,尤其应该激发他发挥其特有的潜力”。①所以,让公民意识教育能够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不在于在课堂上有多少发言,有多少讨论,有多少新鲜热闹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而在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设计初衷是否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从“自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参与互动。
在新加坡的公民教育纲领中,“我”是一个前提,是一个责任主体,我要对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提供根据,要对自己做出的选择承担结果。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意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体会到自己作为公民应该如何去处理不同的社会关系。以自我为出发点的公民意识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从心底里产生对自身行为的认同,更加容易激发学生自身的责任意识,带来比较理想的实际效果。
我国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并不缺少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探索,缺少的是真正基于学生自身、从学生角度进行的教学设计,我们不应该把学生强行拉入教学中来,而是让学生自觉地走进课堂,自觉地融入课堂。[1]
二、构建基于身份认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核心的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高中课堂比较常见的公民意识培养主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完成,基本上是先把正确的道德规则和道德行为立在学生面前,或者把反面的教材摆在学生的面前,期望引起学生的心理触动,强化学生的道德思想。本质上仍然是在用外在力量去改变学生的内在思想,其作用和效果是非常有限的。[2]
“身份认同、关系和选择这三大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的核心概念,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且相互影响。”②新加坡的中小学公民意识教育以学生在不同条件下的身份为出发点,从身份出发去进行换位思考,在具体情境当中,依据自己的内心进行价值判断,从而做出价值选择。所以,新加坡的公民意识教育把移情训练作为基本方法之一。这种基于身份认同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架构,是以学生为一个自然人的角度进行思考,而不是以一个完美人的角度进行思考,把学生作为一个掌握一定道德知识的人,而不是一个被道德绑架的人。学生通过对价值判斷和价值选择过程中不同结果进行比较,以及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何种影响,就可以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修正,从而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因此,这种正确的公民意识是从比较中得到的,是从自己内心得到的,会产生更良好的效果。
我们现阶段高中生公民意识培养,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先建立一个正确的道德范本,学生要做的就是模仿和遵循。这种强加在学生身上的道德法则,需要学生在内心的真诚接受和积极响应才能够起作用。事实证明,缺少学生基于自身考量做出的判断和选择往往容易流于形式,难以深入学生心里。[3]
三、构建多位一体的公民素质教育体系。
由于高中阶段高考的压力,思想政治教育不可避免以分数为主要的追求目标,作为高中生,距离进入社会,成为一名正式公民只差一步,而此时的公民教育却恰恰缺席了。我国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下对公民意识的培养则更为欠缺。[4]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一以贯之,自成体系,而且纳入了学生的考核标准,与学生的利益息息相关,对学生来讲当然也举足轻重。此外,新加坡在家庭教育中的传统美德、家庭道德教育也为公民意识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除了通过家庭、学校进行公民教育,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新加坡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如领养小动物,帮助老弱病残等,让学生去体会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应具备的责任以及由此带来的个人荣誉感,体会到自己的社会价值。[5]
学生公民意识培养该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但现在这种教育的主要任务落在了学校的身上。而在学校里,公民意识培养也往往让位于知识教育,层层消减之后,公民教育就成了整个高中教育的一个小环节,变成了“剩下的一点小内容”,这种碎片化的教育甚至教育的缺失,是难以达到理想的公民意识培养的目标和要求的。因此,逐渐建立一套全方位的、完整的、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公民教育体系是必要的。
合格的公民是未来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培养合格的公民应当成为高中教育的基本目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加坡的公民教育,无论在内容、方法,还是在体系建设方面都为我们进行公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我们也要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的实际,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公民教育体系。
注释
① S.拉塞克,G.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马胜利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②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林崇德主编.
参考文献
[1]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林崇德21世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陈延斌,播种品德收获命运--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白志刚,刘波,尤国珍等,国际视野下的公民道德建设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5]杨九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三十人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