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后评价体系研究

2018-10-26冯芳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3期
关键词:共建共享社会效益公共图书馆

冯芳芳

摘 要: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不能只是表面功夫,还需要有一定的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现今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后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应重视社会效益的推介工作并强化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使公共图书馆社会效益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社会效益 共建共享 服务推介

一、完善图书馆基础设施条件建设

1.增加文献收藏,完善资源结构

衡量图书馆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馆藏量。图书馆需要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除了纸质图书之外,还需要电子图书、音像和光盘等,让图书馆可以丰富馆藏。丰富的文献资源,才能够吸引读者,让读者在茫茫书海中畅游,净化灵魂,洗礼思想,升华精神,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

一个人的读书史,决定其精神发展史。公共图书馆应当针对读者的不同需求,有规划的引进信息资源。可以依据读者的年龄阶段、认知水平、兴趣爱好、阅读特征确定阅读的书籍类型,让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可以得到充分满足。图书馆需要对文献资源进行严格的把关,完善资源结构,促使读者可以从优秀的文化中吸取营养,受到启发。

2.营造阅读环境氛围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教育功能。”公共图书馆可以成为我们的第二课堂,除了自身丰富的馆藏资源之外,就是营造着一种阅读的环境氛围。在图书馆内可以看到书刊满架,悬挂名人字画,营造浓郁的书香气息,将图书馆的文化底蕴充分体现。

公共图书馆需要对内外建设进行不断的完善。比如增加绿化面积,名人雕塑等装饰,不仅可以在外表上吸引读者,还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文化氛围。在儿童阅览室还可以增加防摔的泡沫垫子,选择充满童趣的卡通小沙发,放置适合儿童身高的桌椅,张贴儿童书画作品,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二、万物互联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新特点

1.智能感知与全面互联

互联网技术为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未知的世界, 移动计算、传感设备、近距离通信等各种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图书馆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呈现出智能感知和全面互联的特性。

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新业态,不但在感知体系全面化,运行的基础结构稳定,以及相配套的产业和应用有机体。其中,全面感知体系可以划分为基础感知和业务感知。基础感知——读者反馈,包括从可穿戴设备、互联网络等智能设施获得的读者信息,社会媒体、平台的反馈,以及社交网络舆论信息等; 业务感知则是指对图书馆管理数据、用户需求定位、图书馆业务表单等方面的感知。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形成基础的构架,结合当前蓬勃发展的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构成了新时代下图书馆的基础结构。产业和应用有机体则包含了政策支持、各类开放性的合作、产业链的良性催生、图书馆各类创新性服务,以及通过数据运营为其他行业提供的服务等。

三、主动提高图书馆影响力与知名度

1.大数据的传播与分享

大数据滋生的土壤—互联网, 拥有不可计数的各种传感器, 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实时侦测、创建和传输, 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则会为大数据带来丰富、鲜活的个人数据信息, 伴随时代的发展,信息载体从实体迁移到数字, 信息资源将呈现高速增长趋势。根据由IDE与EMC发布的“数字宇宙2020”报告, 到2020年, 全世界的数据量将会高达40ZB 数据为大概约40万亿GB, 其中大部分数据并非由人类生产的, 而是由机器产生的, 其中包括机器传感器以及其他具备通信功能的智能设备, 33%的数据中都包含着由价值的信息。即使只有33% 的信息资料, 数据也达到了惊人的ZB级别。

大量的信息技术发展引领着图书馆的技术应用、信息资源及用户服务, 即将迎来图书馆的大数据时代。根据当前数据增长规律和特点, 新的信息技术发展环境下, 图书馆信息也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大量的数据都是来自于互联网。

一方面,图书馆通过收录互联网产生不可计数的优质资源, 通过应用大数据从而实现资源的自动组织、整合与发布。当前, 传统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局限已经被外观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所突破,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数据库、音视频资源、网络资源等资源类型。这些数字资源的来源不仅包括传统文献的数字化,还包括各种类型的原生数字资源和其他异地存储为图书馆所用的虚拟馆藏及大量网络资源。根据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调研结果,省级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平均拥有量大概为16TB,常见的两种资源建设方式是自建和外购,具体形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对于自建资源而言, 由单馆独立自建发展为馆际合作共建、交换共建、委托共建等; 而采购资源也已经形成多馆联合采购、馆际互购的形式。

另一方面, 由于智能感知的发展,未来图书馆将产生大量信息追踪、用户行为等数据信息。将这些数据充分利用和分析, 可以实现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 用户服务个性化、定制化, 全面优化信息获取流程。

2.快速的技术跟踪与应用

数字图书馆的快速发展, 已经将与信息技术发展非常相似的规律呈现出来了。图书馆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进行革新, 并体现出信息技术的摩尔定律发展特征。近年来, 大量信息技术已经在图书馆实现,比如负载均衡、分布式计算、“在线—近线—离线”三级存储机制等技术,各类服务应用程序社交互动、分享传播、位置服务的概念与之融入。相信不久之后,图书馆就能够借助大数据来分析资源使用率,从而了解读者喜好、偏好, 得以优化资源结构与服务模式。圖书馆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将图书馆的所有元素, 比如信息资源、网络入口、存储、地理位置、读者都联结在一起, 实现万物互联。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 而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则是为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在软硬件平台、资源建设和服务方式拓展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结语

进行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阵地,即为公共图书馆。若是图书馆不能够与时俱进,摒除“重藏轻用”现状及传统服务模式,必定会与时代脱节。因此,需要应对挑战,在发展中完善阅读环境,无论是硬件设施的加强和真诚细致的服务,还是树立图书馆的影响力,都是为了吸引更多读者使用图书馆,促使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可以得到有效的增强。

猜你喜欢

共建共享社会效益公共图书馆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好刊社会效益高
创新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关于构建党校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方案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