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2018-10-26李文
摘 要: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更加是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巨大,来华留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一知半解导致他们汉语学习的低效。将中国文化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是时代发展对对外汉语教学、宣传中国文化的要求。
关键词:对外汉语 中国文化 影响
引言
古往今来,渊源流长的中国文化对世界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现在这种日趋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主阵地之一,对外汉语教学在传播中国文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对外汉语教学应该站在文化传播的高度,将语言教学与文化相结合,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新时期的对外汉语教学,不仅要使留学生熟练掌握汉语,而且要进一步掌握其承载的文化内涵,以开阔留学生的视野,增强汉语语感,提高其语言运用层次及汉语学习效率,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是很有必要的。[1]
一、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的关系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一种外语教学,而且是一种语言教学。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对外汉语教学应克服狭隘的纯语言教学观念,应该把文化教学渗透到语言教学中。语言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其交际功能,文化的记载和传承也是通过汉语言的。中国文化深层次的渗透在汉语言中,学习汉语就必须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对外汉语教学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导入中国文化的因素,让学生明白语言所隐含的独特文化意义,不过分注重语言、轻视文化。在教授语言过程中,重视理解语言的文化含义,重视中国文化在汉语释义中的作用,汉语词语对于中国文化内涵的依托。[2]
留学生的母语对于汉语学习的影响很大,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不同,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更加不同,其母语文化与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差异。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的风俗、心理,可以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汉语的语境和词语的感情色彩。文化的差异更多体现在语言交际方面,这些差异让留学生对汉语产生误解和误用,他们经常容易出现的一些语病,并非是因为汉语的语法规律掌握不好,而是受母语及其母语文化的干扰。[3]
理解和运用语言都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学习语言必须学习文化,注意语言外的行为环境和文化背景。所以对外汉语教学既要重视语言教学,又要重视文化教学,把文化教学融入到语言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多融入一些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运用,以提高汉语教学的效果,也提高 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4]
二、中国文化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文化认识差异会对语言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各国语言不同、文化不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因素,一方面可以提升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使他们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比如,中国的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要吃鱼,因此我们说:“过新年了,我们一定要吃鱼。”留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就十分困难。他们的语言文化体系中没有这种中国传统文化中“年年有鱼(余)”的思想。所以我们要融合中国传统文化,讲解其中的深层文化含义,了解中国人的风俗习惯、思维心理习惯,从而更好的掌握汉语中用词习惯和语境,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与语言的认同和理解,更有利于他们深层学习汉语。
中国文化在汉语释义中起着重要作用。语言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汉语很多词语来源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体悟中国文化的内涵有助于一些独具中国特色的汉语词语的理解。不了解文化背景,就很难理解语言的真正意义。比如,中国人非常喜欢红色,红色代表吉祥、喜庆、热闹,甚至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结婚、祝寿、乔迁等喜事送红包、正月穿红衣、挂红灯笼,股票上涨也用红色表示,而西方,红色在经济领域是联想到赤字的。汉语中还有一些反映汉民族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词语,如“汤圆”、“饺子”、“月饼”、“青团”、“炕”、“吃醋”、“炒冷饭”等词语。我们常说“炒鱿鱼”,就是把鱿鱼放在锅里炒,它的肉会卷起来,与卷铺盖走人相像,所以比喻解雇或辞退工作。教授这类词语时,就要向留学生阐释深层次渗透汉语言中的这些中国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以利于学生的理解。
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有利于汉语词语派生意义及其修辞意义的理解。许多留学生汉语发音很好,词汇量也很大,但无法与中国人有效沟通,句子理解时常错位。汉语一词多义,理解其字面外的意义要依据上下文的和交际环境来确定,也离不开对汉语文化背景的理解。所以要在文化层面上透彻领悟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内涵。如“名落孙山”,指考试或选拔未被录取,要理解透彻,还须向留学生介绍这个成语的出处、故事,不能望文生义。这类汉语成语是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瑰宝,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诸多的历史文化故事都是通过这区区四个字来表达,是民族语言文化的精髓,理解它们都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支撑。再如,中国人经常提到的“长城”,除了指实体的万里长城外,因语境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修辞含义。“每个为国效力的人,皆是国家的长城”,这里的“长城”指的是国家栋梁。“自毁长城”,是比如势力、地位。“不到长城非好汉”,指的是伟大的事业和抱负的实现标志,而歌辞中的“长城”又是古老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要透彻理解并运用“长城”这类词语 ,就必须了解中国文化。
结语
文化和语言互相渗透,密不可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知识可以很好地培养留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让他们能够流利地进行文化交流,避免不需要的误会,也可以提高汉语学习的效率。将中国文化和语言教学结合起来,是时代对于发展对外汉语教学、宣传中国文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蔣印莲.对外汉语教学与语言文化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2]黄琪.对外汉语中民俗文化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4.
[3]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北京,2000.
[4]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M].湖南师大出版社,长沙,2014.
作者简介
李文(1970—),女,湖南省邵阳市人,副教授,专业: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