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叶绿素提取方法针对中学生物实验的改进建议
2018-10-26郑艳
郑艳
摘 要:以“叶绿素提取实验”为例,通过对中学与大学生物实验教材的对接情况,以及中国与美国的教材中该实验的所处地位,为中学生物实验提出改进建议,使其更加生活化、技能化,做好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叶绿素 中学 生物实验
生物学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科学事业前进的伟大力量[1]。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首次成功合成牛胰岛素,到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些都是中国生命科学的里程碑。作为初等教育的必修科目,实验课程是生物学科的重要基础与发展方向,一方面,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扎实的操作技能也是迈进高等教育的垫脚石。笔者通过总结多年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对教材和大纲的探究,以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为例,提出一些课程改进意见,以期切实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能力。
一、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叶绿素提取实验”的比较
中学生物实验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在学习生物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对比高中实验课本和高等教育教材《环境科学与工程 实验教程》中叶绿素提取实验,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原因[2]:
1.实验说明简略,不便理解。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教材编写一致,但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会详细说明各个步骤的目的,便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而初等教育则因为考纲、课时安排缺少相应说明。同时,刻板的步骤分解、以及相关溶剂的安全性问题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2.实验操作复杂,难以把控,容易失败。叶绿素分离实验的一个步骤:用毛细吸管蘸取色素提取液在滤纸上画线。对于学生来说,画线“细、齐、直”的要求操作难度较大,而且对实验结果至关重要;色素层析实验中,试管壁上残留的层析液以及添加量都对实验的成败具有重要影响。
改进初等教育生物实验教材,使其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求欲,可以借鉴美国的实验教学经验,因为后者在此拥有大量成功案例以及较为成熟的体系。
二、国内外“叶绿素提取与分离”的内容与版面的比较
笔者以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 和美国Hill教材《Biology-The Dynamics of Life》为例,分别对“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进行比较[3]。
从表2-1中可以看出人教版教材重理論、轻实验,实验只是理论教学的一种“引入导读”,而不是学习目的;严格遵从内容教条,形式单一的“实验三大步”: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结果。并且所需工具、材料不是寻常可见的,不易引发学生对日常事物的联想与思考;操作方法繁琐且易失败,不利于提高普通中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学习兴趣(表2-2)。美国的Hill教材则是将理论与实验有效融合,促进融会贯通;实验工具及材料便于利用身边物品代替,步骤简便易操作,而且减少了研磨叶片时带来的安全问题,实验结果分析侧重现象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叶绿素提取与分离实验”的改进的建议
根据以上提出的教材编写、实验结构这方面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生物学实验课程在教材编写时给予更大的关注,而不只是作为一个“课题导入”实验。
2.可以适当添加利用生活用品开展的实验探究部分,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3.实验讨论可通过启发学生对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总结,激发其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兴趣。
4.通过相应的教学考核,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何小玲,黄君红,卢建筠.等分子生物学与高中生物学教材的衔接问题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06):120-123.
[2]郝茂贤.两个高中生物实验的改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S1):77-78.
[3]蒋晨康,李连杰.中美高中生物教材“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比较研究[J].中学生物学,2016(11):70-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