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探析
2018-10-26乔黎
乔黎
摘 要: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灵魂”,德育工作是所有教育工作的基础。在当今时代的新形势下,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各种移动终端被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交方式日趋多样化,“信息时代”悄然而至。
关键词:新形势 中学 德育工作
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面对互联网上鱼龙混杂的信息,并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加之自控力不强,思想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腐蚀。中学德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所以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的中学德育工作成为了德育改革的重点。本文在对中学生网络社交软件的使用情况及现代德育环境调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遵守网络规范,提高认知甄别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的要求。[1]
一、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中学德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中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在信息时代的新形势下,QQ、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以其特有的开放性、虚拟性,传播着各种信息,冲击着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2]
1.网络信息的多元化引发中学生思想的混乱
以往信息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媒和教育工作者的传输,信息都是经过筛选、把关的,不符合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观念的都被摈弃和删除。而在当今,网络信息通过QQ、微博、微信等平台快速传递,在中学生面前的是未经筛选的多元信息,需要其自己进行辨别、选用。而中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型,好奇心重、自我克制力差、可塑性大,很容易受到网上不良信息及国外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影响,致使思想混乱。特别是网络的开放性给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使得少数中学生无法抵制诱惑,沉浸其中,荒废了学业,甚至引发犯罪。
2.网络信息的快速更新影响着中学德育工作的内容、形式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使得中学生每时每刻都可以了解到最新的信息,并从中进行学习,这就致使德育工作者难于把握中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内容一般会滞后于QQ、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传播的信息,中学生对社会新名词和新事物的了解一般又超前于教育者。在这种情况下,中学德育工作的内容、形式如未及时更新、改进、创新,就易造成中学生兴趣的降低,影响德育的效果。
3.德育评价标准的失衡
在当今应试教育仍是主流的时代,学校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尺度是考试结果。德育课程陷于形式,毕业班在升学的压力下,德育课程更是无从谈起。高分数、升学率让智育成为了课程的主导,其它的“四育”形同虚设,导致学校培育任务的畸形。五好学生的评价标准只是单方面的 “智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就人类的身心发展而言,其灵魂在于个体的思想品德,指导左右着所有的言行。某种东西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维护着人的各个方面与特征的和谐,而这种东西的本质就是德行”。所以在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应把德育与智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老师会表扬一个成绩优秀但言行举止行为不佳的学生,相反一个学习成绩很差但心地善良的学生却在老师眼里一无是处。这种现象在学校屡见不鲜。而这些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最关键阶段,却没有得到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对其身心的成长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我国教育方针的核心,而如今很多中学只追求升学率,着重学生的智育工作,忽视其他各育的发展,特别是九年级,为语数外、物化政史“让路”,取消了德育课程,导致了德育工作的断裂。
二、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问题的原因分析
1.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影响
现如今的中学生正处于日常活动多样化、对外交流日益密切化、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的社会氛围中,每天都实时的接受着广泛的各种网络信息的影响。网络上传播的大多数信息与学校所教育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相悖的。所以每当学生步入社会,就会感觉到在学校老师讲授的道德观念,只是理论下的一种社会状态。学校德育工作在学生心中筑起道德大堤,在面对社会现实时,是那么的脆弱!这种校园内与社会上相背离的现象,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受到了相当严重的影响。[3]
2.德育工作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不能满足学生对新形势下的德育教育的需求。
单向“灌输式”一直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传统教育方式,德育的内容空泛、抽象、没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对于当今个性张扬的中学生来说,德育工作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极易使其产生特别严重的逆反心理,使德育的功能无法正常的发挥。并且在如今应试教育的指挥下,德育工作“口号很响亮,行动无声音”也导致了德育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4]
3.社会负面的影响消减了学校正面的教育
中学生在学校里面接受的是正面的、正义的教育,但社会的阴暗面是客观存在的,当他们面临社会时,又不得不去接受社会的熏染,被动的感受着生活的多重性。进而就会出现社会负面的影响削减学校正面的教育的结果。现如今来自社会、家庭负面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部分人价值观的扭曲和得到的社会利益不均造成了道德、思想和行为的不平衡, 社会上流传着“读书无用,不如经商,当演员”的理论,造成中学生产生“厌学”、“弃学”的心态。
(2)网络上盛行的视频直播,血腥、不健康的电子游戏等环境对中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3)在家庭中,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畸形,这些家长们在物质上给予子女过剩的投资,却很少去关心他们的精神需求,无形之中给子女造成了智育重于一切的印象。他们忽略了德育,甚至认为用智育可以替代德育。这种家庭教育的方式严重的影响着中学生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的平衡发展。
三、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的对策分析
鉴于目前中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要拿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科学、正确的引导,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要做好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我国的教育部门应当大力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学校在重视智育的同时,要以同样的力度做好德育工作。教育部门应在人才的选拔当中,科学的将德育成绩作为参考,引导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并将德育与智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2.新形势下改进、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中学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要注重“实效”,要多角度、全方位的开展中学生的德育工作。现如今网络科技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日益普及,德育工作者理应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并大胆的探索新的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使网络多媒体技术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将德育变的更加丰富多彩,提升中学生对德育的兴趣、崇尚,减少德育的枯燥、乏味。
3.中学生德育工作的内容与当今时代相融合
结合目前的国际形式和中学生的实际思想,爱国主义教育仍是重中之重,同时也要弘扬新时代精神、学习社会楷模,倡导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加强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在传承传统、精华的德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的情况,不断的填充德育的内容。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德育思想要与当今时代的生活相融合,使德育真正的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4.要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全方位的德育网络
要想实现德育工作的全方位,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必须打造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实现对中学生无漏点的德育教育。社会一方面要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如路边、公园、公共设施设置文明礼貌的道德用语等,同时也要加快网络环境的法制建设,净化网络环境,减少、杜绝不良信息的传播。学校一方面要丰富学生们的课外生活,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把德育践行于行动之中。另一方面,学校应借助当今的网络平台,建立家校互动系统,家长可以向学校反馈学生的行为表现,使学校及时了解德育工作的成效,并可有针对性的采取德育措施。老师可以向家长发布学生在校的教育情况,使家长实时的了解子女的成长、学习状况。学校、家长应共同监督中学生的上网行为,树立正确的上网意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发挥家庭德育的优势,对于中学生的上网,家长应加强监控力度,杜绝子女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之中。家长也应注意自己的言行,改掉有损德育的陋习。这样,社会、学校、家庭联手,让中学生在一个无裂纹的德育环境中成长。德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和家庭的责任。
总之,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中学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带来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勇于面对挑战,不断学习、探索新形势下的中学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使中学德育在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东哲.浅谈如何做好中学德育工作[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3).
[2]邵长禄.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开展中学德育工作[J].学理,2008,(12).
[3]潘常清.王平.中学德育工作探析[J].基础教育,2011,(1).
[4]王立仁.著.德育价值论[M].北京:中國社会科学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