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券商开展跨境业务须练好哪些内功
2018-10-26陈峥嵘
陈峥嵘
随着国内证券行业对外开放逐步扩大,2018年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券商获批跨境业务试点。本文对上市券商获批试点开展跨境业务的发展现状、业务范围、规模上限进行讨论,并提出试点券商开展跨境业务的应对策略。
跨境业务试点发展现状
2014年9月,中信证券公告收到证监会复函,复函称对于公司以自有资金在境外交易场所参与金融产品交易、与境外机构签署ISDA主协议、开展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在境内合法交易场所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无异议。中信证券率先获得跨境业务试点资格,开启了国内券商试点跨境业务的先河。
2015年5月11日,海通证券公告收到证监会复函,复函亦称对于公司以自有资金参与境外交易所金融产品交易、与境外机构签署ISDA主协议参与境外场外金融产品交易、投资于其他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允许投资的境外金融产品或工具无异议。
在暂停了近两年零八个月后,券商试点开展跨境业务再次启动破冰之旅。2018年以来,上市券商获批试点开展跨境业务的节奏明显加快。1月6日、1月8日,国泰君安和华泰证券相继公告, 公司试点开展跨境业务获得证监会无异议复函。根據该复函,证监会对两家公司开展以下业务无异议:以自有资金参与境外交易场所金融产品交易,以及投资于其他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允许投资的境外金融产品或工具;与境内外交易对手签订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主协议及其补充协议(含ISDA、CSA、NAFMII及SAC 等),参与场外金融产品交易,以及向公司客户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交易服务。
2018年5月3日,广发证券、中金公司和招商证券同时公告, 公司试点开展跨境业务获得证监会无异议复函。根据该复函,证监会对三家公司开展以下业务无异议:以自有资金参与境外交易场所金融产品交易,以及投资于其他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允许投资的境外金融产品或工具;与境内外交易对手签订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主协议,参与场外金融产品交易,以及向客户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交易服务。同日,中信证券也公告,公司扩大跨境业务范围的申请取得证监会无异议复函。根据该复函,证监会对公司扩大跨境业务范围,以自有资金投资于其他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允许投资的境外金融产品或工具无异议。2018年有望成为跨境业务试点券商加速扩容之年。
跨境业务规模受净资本规模约束
七家试点券商的公告中均提到,证监会复函要求严格控制跨境业务规模,不得超过公司净资本的20%,相关业务规模按《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规定的境内同类型业务的投资规模计算,并严格按照监管规定计算风险资本准备。这意味着试点券商跨境业务规模受其净资本规模的约束,应当与其净资本规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相匹配,实现动态均衡,以切实防范跨境业务风险,促进跨境业务规范发展。
近年来,境外证券业务是龙头券商纷纷抢占的战略新高地, 已经成为其新的利润增长点。不难发现,已获得跨境业务资格或者获准扩大跨境业务范围的七家试点券商都是境外证券业务布局较早且发展较快的龙头券商,对其今后着力拓展跨境业务锦上添花。2017年,这七家试点券商中除广发证券外,境外证券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位居行业前十。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30家已设立香港子公司且取得营业收入的券商共实现境外证券业务收入262.83亿元,其中境外证券业务收入排名前五的券商依次为海通证券、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和华泰证券,营业收入分别为72.19亿元、52.99亿元、23.17亿元、21.97亿元和16.99亿元,行业集中度CR5高达71.27%,这表明龙头券商境外证券业务优势明显。
试点券商开展跨境业务的应对策略
建立并完善跨境业务信息技术系统,保证该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和高效性,为券商拓展跨境业务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完善IT治理,建立有效的跨境业务信息技术系统管理机制,保证跨境业务信息技术系统功能完备,能够有效地满足客户委托、交易、清算、查询等需求;保证跨境业务信息技术系统安全运行,能够有效避免信息安全事故。制定合理的跨境业务信息技术系统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应对信息安全事故。
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整合现有境内外客户资源,根据自身的跨境业务发展战略,确定目标客户,培育潜在境内外目标客户资源,发展目标客户群体,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同时,加强产品体系建设,进一步丰富产品线,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针对客户的境内外多元化的全产品覆盖能力,为高净值零售客户和机构客户带来更多的跨境投资选择,提供丰富的境外金融产品,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不同风险收益偏好和个性化、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
鉴于跨境业务规模受制于净资本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净资本规模,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为拓展并做大跨境业务提供有力的资本支持。应当根据自身的资产负债状况和跨境业务发展情况,建立动态风险控制指标监控和资本补足机制,确保风险覆盖率、资本杠杆率、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率指标与自营业务风控指标和融资类业务风控指标在任一时点都符合监管规定标准,以提高资本质量和风险计量的针对性,增强风险覆盖的完备性,强化资产负债的期限匹配,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不断完善券商合规管理与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合规管理与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使之与券商跨境业务规模相匹配,实现动态均衡,切实防范跨境业务风险,促进跨境业务规范发展。在合规管理方面,健全跨境业务组织架构,完善跨境业务管控制度;明确董事会、监事会、高管人员、合规总监的合规管理职责,并使其严格履行各自的职责。在全面风险管理方面,建立符合自身发展战略需要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现风险管理全覆盖、风险监测监控健全有效、风险计量科学合理、风险分析及时全面准确、风险应对切实有效;建立独立有效运作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由首席风险官负责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配备充足的风险管理专业人员,履行风险管理职责;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将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融入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将风险管理考核纳入业务部门和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完善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系统,健全跨境业务风险控制机制,及时识别、计量、监测、预警、评估和处置跨境业务风险;建立健全跨境业务压力测试机制,及时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和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对各项风险控制指标进行压力测试,并按要求报送跨境业务压力测试报告,健全净资本补足机制和跨境业务规模动态调整机制。
(作者单位:申万宏源证券)
金融市场月度资讯
金标委全体会议在京召开,金融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
9月6日,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8年工作会议暨第四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金融标准化在促进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支撑实体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央行召开民企金融服务座谈会,深入了解民企融资情况
9月18日,央行召開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听取部分银行服务民营企业的情况和相关意见建议。易纲强调,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做好金融服务工作。
中国结算修订开户规则,银行理财品可开立证券账户
9月19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了修订后的《特殊机构及产品证券账户业务指南》,对资管产品开户要求按照近期的监管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且自即日起开始实施。
央行与香港金管局签署备忘录,离岸人民币市场不断完善
9月20日,央行与香港金管局签署《关于使用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发行中国人民银行票据的合作备忘录》,以便利央行在香港发行央行票据,也意味着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扩展至海外人民币市场。
铜期权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首日成交额达1.66亿元
9月21日,中国铜期权合约正式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贺词中表示,铜期权的推出对于提升我国铜期货市场定价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上市首日成交逾3.6万手,持仓量逾1万手。
央行、财政部联合发布办法,规范境外机构债券发行管理
9月25日,央行、财政部联合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将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纳入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债券框架内统一管理。
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正式运营,破解小微企业、三农融资难题
9月26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在北京正式揭牌并启动运营,以提升融资担保行业服务能力和风险防控水平,进一步调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性,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业、三农等普惠领域。
发改委等十九部委联合发文,扩大双创公司债试点规模
9月26日,发改委等十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大融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稳步扩大创新创业公司债试点规模,切实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