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反馈法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

2018-10-26朱艳霞王雪笠吕冬芳甄宁

山东医药 2018年37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例数调节

朱艳霞,王雪笠,吕冬芳,甄宁

(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石家庄050000)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1],其较为典型的临床特征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等。PD非运动方面并发症报道较少,但非运动方面症状可能会遭遇运动方面症状[2]。睡眠障碍是PD常见的非运动并发症之一,患者睡眠质量下降、乏力、运动迟缓[3]。PD睡眠障碍临床并无良好的治疗方法。生物反馈法根据患者生理指标以视觉、听觉形式反馈给患者,并提高患者的心理控制能力[4]。本研究主要观察生物反馈法治疗不同亚型PD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震颤为主型PD患者31例(A组)、姿势异常步态障碍为主型PD患者43例(B组)。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中PD的诊断标准[5];认知功能正常;无精神障碍类疾病。排除标准:合并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合并甲亢、焦虑、脑部肿瘤等其他引起睡眠障碍的疾病;治疗依从性差。A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64.2±6.1)岁,病程(4.6±1.4)年;B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63.7±5.8)岁,病程(4.3±1.5)年。同期选择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均无睡眠障碍史,男18例、女12例,年龄(63.3±5.7)岁。三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A、B组均采用生物反馈法进行治疗,治疗仪器为多参数生物反馈治疗仪(荷兰ENRAF Myomed 632X)。治疗方法:治疗前调暗治疗室光线强度,治疗期间保持环境安静。患者取仰卧位,调节枕头高度,使患者保持颈部肌肉放松,将其双臂放于身体两侧,保持放松。将检测仪预置电极置于前臂肱二头肌处的皮肤上,检测患者肌电值。指导患者根据生物反馈仪提示音进行放松训练,并根据声反馈及光反馈结果感觉患者的放松状态。当肌电值下降后,对肌电的预置水平进行调节。每次治疗40 min,5次/周,治疗2周。

1.3 指标观察方法 ①睡眠状况评价:采用PD睡眠量表评估各组睡眠状况。共15个项目,每个项目10分,0分为很差或经常有,10分为从来没有或很好。由受试者根据主观感受进行自评,总分150分。②睡眠质量评价: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评估各组睡眠质量,总分21分,分数越低、睡眠质量越好。③睡眠呼吸指标监测:采用睡眠呼吸监测系统监测各组呼吸紊乱指数、氧减指数、血氧饱和度(SpO2)。④疗效评价:根据患者睡眠率评估治疗效果。睡眠率=(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时间)×100%。痊愈:患者失眠症状消失,睡眠率>75%;显效:患者失眠症状明显缓解,睡眠率65%~75%;有效:患者失眠症状较有所改善,睡眠率55%~64%;无效:患者失眠症状无明显改善,睡眠率<55%。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各组PD睡眠量表评分结果比较 对照组PD睡眠量表评分为(127.7±11.4)分,A组治疗前后分别为(91.3±11.2)、(121.8±11.4)分,B组分别为(90.8±10.8)、(122.7±10.9)分。治疗前A、B组PD睡眠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组PD睡眠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2.2 各组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各组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各组睡眠呼吸监测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各组睡眠呼吸监测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4 A、B组疗效比较 A组痊愈4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B组痊愈5例、显效27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睡眠障碍是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但是其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PD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老年患者睡眠结构本身发生生理性改变,容易受到疾病的影响[6];二是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在维持觉醒状态具有重要作用,患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导致患者觉醒-睡眠周期发生改变,患者出现睡眠障碍[7]。

睡眠障碍能够引起患者情绪、精神、认知等发生改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是目前针对PD及相关并发症的治疗缺乏有效药物[8]。临床多采用辅助睡眠类药物治疗PD合并睡眠障碍,但治疗效果欠佳,而且会造成患者白天困倦等不良反应[9]。生物反馈法是一种监测患者心电、脑电、血压、心率等生物指标并将生物指标以视觉、听觉等患者能够认识的形式进行反馈,患者根据反馈信息控制心理活动,从而对生理功能进行调节[10]。生物反馈法在治疗头痛、癫痫、焦虑症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对两种不同类型PD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均采用生物反馈法治疗,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表明生物反馈法对不同类型PD患者出现的睡眠障碍均具有良好治疗效果。两组治疗后PD睡眠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分等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表明生物反馈法对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调节呼吸睡眠具有良好的作用。分析其可能原因,通过生物反馈法治疗后能够提高患者自我控制能力和调节能力,能够针对性地对躯体功能进行调节[11]。通过生物反馈调节后患者能够纠正自身不良行为习惯,调节患者心理障碍[12]。从而促进患者进行自我放松,提高睡眠质量。本研究对患者呼吸睡眠情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患者呼吸紊乱指数、氧减指数明显降低,最低SpO2、平均SpO2升高,表明生物反馈法能够明显减少呼吸暂停及低通气等情况发生,对改善睡眠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生物反馈法对以震颤为主型和以姿势异常步态障碍为主型的PD引起的睡眠障碍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不同亚型PD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例数调节
方便调节的课桌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更正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可调节、可替换的takumi钢笔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60例阈下抑郁人群在脑电生物反馈干预后的转归及P3b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