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补阳还五汤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急性期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2018-10-26周婧
周 婧
(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二桥综合内科,湖北 武汉 430000)
肩手综合征是由于末梢神经出现血管障碍,从而引发肩部或肩关节疼痛以及手功能受限的一种疾病,属于脑卒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笔者用加味补阳还五汤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急性期肩手综合征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6例,均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急性期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50~75岁,平均(60.12±7.43)岁;肩手综合征病程20~76天,平均(27.45±4.23)天。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50~74岁,平均(60.03±7.25)岁;肩手综合征病程20~75天,平均(27.42±4.12)天。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符合我国1995年第4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提出的脑卒中诊断标准,且符合脑卒中急性期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肩部单侧疼痛,同时手部有红肿、热痛、麻痹等炎症表现,且手指屈曲程度受限。此外,X线检查无明显骨质变化,诊断为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同时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及血管疾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实行康复训练治疗。①良肢摆放:患者健肢侧卧时,患侧肩部向前舒展,上肢放置于胸前枕头上,保持伸展状态。患者仰卧时,手心向上,保持手指与肘关节伸展,同时将软枕垫于患侧肩部及上肢下方,放松肩部,保持肩关节外展。患者平坐时,将上肢放置于面前桌子上,避免垂悬,日常行为中尽量减少腕关节的屈曲幅度与次数。②主动训练:指导患者平躺于病床上时适当进行上举训练,重复上举动作20组,日3~5次;指导患者进行患肢抓握训练,如抓取物件、握球等;指导患者在日常中多进行耸肩动作,以放松肩部、缓解不适感。③被动训练:被动训练,1次30min,日2次。④超短波治疗:于患侧肩部贴附方形电极。进行微热量治疗,1次20min,日1次。
研究组加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药用黄芪30g,川芎10g,地龙10g,红花10g,桃仁9g,赤芍9g,当归9g。肢体肿胀者加适量山药、茯苓、泽泻、猪苓、车前子、薏苡仁和冬瓜皮,肢体麻木者加适量桑枝、秦艽和威灵仙,疼痛剧烈者加适量桂枝、延胡索和三七粉,拘挛者加适量白芍、伸筋草和甘草。加水浸泡30min,煎煮取汁200mL,早晚各口服100mL。
两组均持续治疗20天,且给予相同的护理干预。
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的肩手部肿胀积分、疼痛评分以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肿胀积分评定标准[1]为总分0~6分,分值越高则表示肿胀程度越严重。疼痛评分用VAS量表[2]进行评定,总分0~1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疼痛越剧烈。上肢运动功能使用Fugl-Meyer量表[3]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示上肢运动功能越强。
4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肩手部肿胀积分、疼痛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肩手部肿胀积分、疼痛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肩手部肿胀积分、疼痛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肿胀积分 疼痛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8 4.21±10.12 0.82±0.14*△ 8.37±1.42 1.91±0.25*△对照组 38 4.19±8.87 2.42±0.57* 8.23±1.34 4.02±1.78*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比较。治疗前上肢运动功能研究组(38.26±9.17)分,对照组(39.05±9.45)分;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研究组(56.76±7.52)分,对照组(46.38±9.07)分。两组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5 讨 论
脑卒中后急性期肩手综合征属中医“痹证”范畴。治疗需以祛瘀通络、补气活血为主[4]。补阳还五汤源自于清代医学巨著《医林改错》[5],方中黄芪为君药,加以重用可起到气血旺行、大补元气、祛瘀通络之效;当归为臣药,佐黄芪可加强活血化瘀之功;红花、桃仁、川芎为佐药,具有逐瘀通经、养血活血之效,辅以地龙可起到通经活络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舒筋活络之功。同时,疼痛剧烈者加适量桂枝、延胡索和三七粉,拘挛者加适量白芍、伸筋草和甘草,效果良好。此外,强调康复训练,定制“从易到难”的康复训练,遵从循环渐进的原则,通过良肢摆放、主动训练、被动训练以及超短波理疗等治疗措施,尽可能对上肢进行锻炼,有助于提高运动功能。两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后急性期肩手综合征治疗,可起到协同作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急性期肩手综合征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上肢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