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胶栓塞肝动脉假性动脉瘤16例临床效果
2018-10-26王莉娟张祖健黄学卿王黎洲
李 鑫, 王莉娟, 张祖健, 明 兵, 张 勇, 黄学卿, 王黎洲, 周 石
外伤性假性动脉瘤是腹部实质脏器损伤中少见类型。肝脏是腹腔内最大的实质器官,易受损伤。肝动脉假性动脉瘤(hepatic artery pseudoaneurysm,HAPA)一旦形成基本难以愈合,如瘤体继续增大导致破裂大出血将危及患者生命[1],治疗关键是如何快速止血。血管腔内介入栓塞治疗作为一种微创、精准的止血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外伤性实质脏器动脉出血[2-3]。目前HAPA栓塞治疗文献报道中多采用明胶海绵颗粒、聚乙烯醇、栓塞微球及微弹簧圈等[4-5],采用液态栓塞剂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6例接受医用胶栓塞治疗的HAPA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采用FAL医用胶(北京福爱乐科技公司)栓塞治疗的16例HAPA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6例,中位年龄38(16~65)岁;病因为交通事故伤9例,高处坠落伤1例,肝脏穿刺活检术后2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后2例,刀刺伤1例,肝段切除术后1例(表1)。术前所有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确诊为肝挫裂伤伴腹腔积血,且有不同程度上腹部或肝区疼痛症状,6例出现轻、中度休克症状,5例有腹膜刺激征表现,9例诊断性腹穿刺抽出不凝血。本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研究方案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手术在2%利多卡因穿刺点局部麻醉下进行,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右或左股动脉,置入5 F导管鞘(日本Terumo公司),0.35英寸超滑导丝导引下送入5 F RH导管/Yashior导管,钩挂腹腔干后接DSA高压减影(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碘普罗胺,总量 15~20 mL,速率 5~6 mL/s),明确瘤体位置、大小及有无侧支供血血管;送入Progreat微导管(日本Terumo公司),微导丝配合下超选择插管至载瘤血管并匀速手推减影,模拟混合液用量及注射速度;5%葡萄糖溶液反复冲洗术者双手及微导管,透视下2 mL注射器经微导管匀速注入FAL医用胶-碘化油(按1∶1剂量)混合乳剂,瘤腔及近端血管显影时立即拔出微导管及5 F导管,葡萄糖溶液反复冲洗至管腔通畅,再经5 F RH导管行肝动脉减影,评估栓塞效果。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各1名)完成。所有患者出院前接受肝脏血管彩色超声检查,了解HAPA血流情况。
1.3 评价标准
手术成功标准:栓塞完成后DSA显示HAPA瘤腔闭塞,无对比剂进入、外溢及静脉早显。手术时间定义:导管成功插入肝总动脉至最后一次肝总动脉造影时间。肝功能恢复情况评定:术后1、3、14、30 d复查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酸转氨酶(ALT)、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并与术前进行对比。临床成功标准:患者腹部症状消失,血压、心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血红蛋白无进行性下降,无需再次栓塞或外科手术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连续变量计量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手术前后实验室检验指标比较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中DSA造影证实16例患者均有肝内囊状、梭形或不规则形态对比剂充盈改变,其中3例对比剂外溢,呈片状或斑片状位于瘤体周围,1例有肝动脉-门静脉瘘表现。所有患者均获FAL医用胶一次栓塞成功(图1),FAL医用胶-碘化油混合剂平均用量 0.9(0.5~1.8) mL,平均手术时间 22(15~32) min。术后造影显示瘤体及对比剂外溢均消失,未见静脉及侧支动脉显影,出血动脉呈残根样改变;4例责任动脉邻近3级肝动脉分支出现异位栓塞,无2级分支及主干栓塞。
图1 典型患者FAL医用胶栓塞治疗HAPA影像
术后所有患者接受心电监护24~48 h,继续补液、保肝、止血等内科对症治疗,使心率、血压均维持在正常范围。术后1~3 d,患者出现不同程度栓塞后综合征表现(疼痛、发热),对症止痛、降温处理后逐渐缓解。与术前比较,术后1、3 d AST、ALT、IBIL、TBIL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5、0.28、0.32、0.41 和 0.27、0.29、0.26、0.39),肝功能无明显变化;术后14、3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分别为 0.019、0.029、0.021、0.012 和 0.017、0.026、0.025、0.009),肝功能有明显改善(表 2)。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肝衰竭、再发出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出院前复查肝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均未见假性动脉瘤血流信号显示。
表2 16例HAPA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
3 讨论
3.1 HAPA形成机制
肝脏是腹腔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当受到某些创伤后易导致血管损伤并出血[6]。动脉管壁被撕裂或穿破,血液自破口流出而被邻近组织包裹形成血肿,其周围被纤维组织包裹,血液不断冲击破口使其扩展,导致假性动脉瘤形成[7-9]。HAPA形成的主要因素为动脉血管损伤,如钝性损伤、穿刺伤、医源性损伤、感染等。其形成机制[10]:①动脉管壁全层机械性损伤,动脉破口周围形成血肿,动脉与被组织粘连包裹的血肿相通;②动脉管壁部分损伤,伤处管壁变薄向外膨出,邻近组织将膨出的动脉壁粘连包裹。HAPA形成后通过动脉压力不断变化产生吹气球样改变并逐渐扩大,导致肝内血肿、肝周及腹腔内积血、上消化道大出血。
3.2 治疗时机及方法
肝动脉损伤患者90%以上具自限性,不需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但少部分出血非常严重且危及生命,尤其是 HAPA[11-12]。HAPA 主要表现为腹痛加剧、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血红蛋白持续性降低等,治疗不及时可能出现失血性休克,因此快速止血是治疗关键。传统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部分肝叶切除或动脉结扎),可达到止血目的,但创伤大、风险高,对术者要求较高[13]。目前介入栓塞止血以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快速止血特点,广泛用于肝动脉损伤出血,是HAPA治疗最佳选择。
3.3 传统栓塞材料
弹簧圈是最常应用的栓塞材料,主要用于大血管栓塞,主要依靠血管内形成血栓,但血小板凝集异常,如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障碍时,可能会阻碍血栓形成,达不到止血目的。此外,闭塞时间与弹簧圈类型及靶血管栓塞后血流速度相关,弹簧圈大小选择不合适,可能出现输送及成圈困难、移位或血管再通。栓塞后并发症包括非靶血管栓塞及移位,多枚弹簧圈栓塞则明显增加手术费用。
明胶海绵颗粒为中效栓塞剂,栓塞后随时间推移可能出现血管再通,再发出血,需再次栓塞或外科手术治疗。此外,明胶海绵颗粒会增加异位栓塞风险,导致肝功能进一步损害。假性动脉瘤栓塞术后增加瘤腔压力,从而增强破裂风险[14]。
3.4 FAL医用胶
1975年首次报道应用医用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5],少部分报道应用医用胶栓塞反复肝动脉出血[16]。 FAL 医用胶系由高纯度(>99%)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NOCA)与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按1∶4组成,只要遇到极微量阴离子立即瞬间聚合(2~6 s),聚合过程产热低(1.6℃)且无生物学反应,形成的聚合膜韧性好,从而达到栓塞止血目的。相比乙烯-乙烯醇共聚物(Onyx)胶注射前需振荡器充分混合,FAL医用胶只需与碘油混合和均匀即可,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2(15~32)min。准备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缩短,这对急性出血患者尤为重要。FAL医用胶价格低廉,为Onxy胶的1/5,弹簧圈的1/3,本组患者手术费用明显低于使用其它栓塞剂的费用。
FAL医用胶能完全闭塞出血血管的关键,在于注射速度及聚合时间。聚合时间依据FAL医用胶与超液化碘油混合比例、注射速度和医用胶用量。目前认为FAL医用胶与超液化碘油为1∶1时,对实质器官段及亚段血管栓塞较可行。栓塞治疗前,应通过透视下预注射对比剂确定医用胶用量及注射速度。术中为防止血管损伤的残余瘤腔再次发生出血,更倾向于对血管远端及近端予完全阻塞,以封闭几乎所有可能重建血管病变的途径。
FAL医用胶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不足:①由于FAL医用胶-碘油混合物物理特性与对比剂不相同,栓塞前虽经预注射,其实际注射量及注射速度均小于对比剂,故易造成异位栓塞。本组术后有4例发生3级分支异位栓塞,但未造成主干闭塞,肝功能未受明显损伤。②FAL医用胶注射后聚合时间短(约3 s),如拔管不及时可能导致血管壁粘导管而不能拔出,强行操作甚至导致血管破裂。③栓塞术后虽反复冲洗微导管及5 F导管,但仍有少部分胶粘附在导管壁,影响微导管通畅性,甚至堵管。因此,建议由有经验的医师进行医用胶栓塞治疗。
总之,FAL医用胶超选择栓塞治疗HAPA显效迅速、安全、性价比高、并发症少,对肝功能无严重影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