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 打造新的医疗“命运共同体”

2018-10-26

中国医院院长 2018年18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联体医疗

新时代,新矛盾,大健康,新机遇。

秋高气爽,齐聚浪漫之都。9月15日,由《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主办、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医院领导者论坛—北方峰会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辽宁省卫生计生委、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等机构的官员和学者,以及500余名全国各地医疗机构的管理者畅享了一场医疗饕餮盛宴。

新时代期待“新秩序”

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路径,倡议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及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这是新时代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呼唤和要求,也是新时代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

在更具体的维度,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推进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等。可以预见,在大部制改革下,啃下诸多深水区的“硬骨头”将是未来的重点任务。

“彰显新作为,不负新时代”。在15日上午召开的主论坛上,如何健全医院决策机制、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人才培养培训管理制度,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内容,成为多位演讲嘉宾的热议话题。

“当下,公立医院的改革颇受瞩目,新的、理性的就医秩序正在建立。”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赵作伟首先向前来参会的嘉宾表示了感谢,之后他指出,恰逢医院六十华诞,大医二院近年来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各界,尤其是兄弟医院的支持。“我相信,今天与会新老朋友的交流与碰撞,将为中国公立医院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中国医改任重道远。”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以《医改周期规律视角下的医联体发展趋势》为题,首先与大家交流了西方国家的医改历程,之后指出,在任何国家,医改都是难题,都是常态。

“纵览中国近年来的医改历史可以发现,‘十二五’期间的医改以体制型改革为主,‘十三五’期间是以管理改革为主的混合型改革。最新医改已向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评价机制、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和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向转变。”王虎峰随后介绍了大医二院的医疗联盟建设主要政策框架:以医疗联盟为载体推行分级诊疗实施,建立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和共享的信息化系统,联盟间人员互派,同时形成了各方积极参与的利益分享机制等。“大医二院在积极推进联盟的标准化进程,工作原则为结合实际、重点优先、分步实施、评建结合,目前取得了较好成效。”

“绩效管理是院长的‘眼睛’和‘尺子’,也是医院管理破局与重构的重要入口。抓好了绩效,医院才能更快进入‘无为而治’的阶段。”赵作伟以《大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探索》为题,介绍了其所在医院“二次创业”时期的诸多打法,以及“先做大后做强,做大同时做强,做强大”这一战略。他介绍,近年来,医院创建了肿瘤学科群、微创学科群、中西医结合学科群、移植学科群等优势特色学科群,也牵头创建了包括辽宁南部地区14家县级医院,以及20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的“辽南区域医联体”;创建了包括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共计92家医疗机构的“半岛医院联盟”。“在公益属性前提下,大型公立医院的转型发展,应着力打造高水平的急危重症诊疗中心、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培养中心、以临床问题为核心的科学研究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从而辐射和带动基层能力提升。”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彭明强在题为《医联体助推基层医疗发展》的演讲中,分析了专科医联体的作用。“专科医疗的现状是优质医疗资源不足、资源分布碎片化、地区分布不均衡,以及医生水平不同质。专科医联体的主要作用在于推动资源结构科学化,最大程度地解决以上问题。”

呼吸专科是中日友好医院的优势学科。彭明强介绍,中日友好医院的呼吸专科医联体现今已形成完备的外部和内部两个转诊流程。“远程医疗是双向转诊的开始。在上下游,国家级医院应起到学科引领作用,省级医院应实现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的辐射作用,县市级医院须做好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新技术推广和普及工作。而基层医院,应做好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王海峰为与会嘉宾带来了所在医院近年来的AMS(抗菌药物管理)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经验。“AMS策略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优化临床结果、降低耐药率、减少不良反应。减少抗菌药的使用,可降低治疗费用,优化医疗资源。”王海峰介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近年来成立了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形成了医务部、药学部、感控部、护理部、检验科、信息中心和病案室的联动机制,成立了院长牵头的合理用药管理小组。在工作过程中,以管理数据为导向查找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和检查,最后通过整体反馈和整改,诸多用药问题得以解决。

沈阳军区总医院院长侯明晓在演讲中,着重介绍了其所在医院的“五型”医院建设。“以打仗型、研究型、智慧型、示范型、服务型医院思路来谋篇布局,提升医院应急抢救和重症救治能力、疑难复杂疾病诊治能力、智慧医疗技术应用能力、高新技术引领示范能力和健康管理全程延伸服务能力,是医院战略,也是推进强军目标在医院落地生根最直接的抓手和最有效的载体。”

上午的主论坛分别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周晋和大医二院党委副书记张琳主持。

“命运共同体”如何炼成?

当医联体成为医院管理体系、服务模式、发展形式的常规形态之后,如何对其进行精耕细作,形成“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这是各医院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关系理不顺、资源下不去、基层接不住等问题,也考验着医联体主导单位管理者的智慧。在下午的“‘命运共同体’是如何炼成的”分论坛上,来自北京和东北多地的医院管理者分享了各自的“秘诀”。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理事长封国生看来,如何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是值得各地医联体深入思考的问题。他表示,几年间,朝阳医院医联体成绩初显:双向转诊渠道顺畅,专家出诊和联盟单位人员培训机制趋于成熟,开通了化验检查“直通车”,与联盟单位共同申请了多项科研课题。

“成功因素在于拥有组织保障、机构保障、经费保障和制度保障。”封国生进一步介绍,组织保障在于市、区、院三级领导重视,成立了医联体的独立办公室,任命了社区的责任主任;机构保障在于医联体成员单位层级清晰,构成合理,特点突出,优势互补;经费保障指的是所在地区财政专项经费保障到位;制度保障则在于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等明确了管理导向。

2017年5月,作为牵头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与12家医疗机构签署了战略协议,辽宁中医集团紧密型医联体联盟成立。“这也是国内第一家中医紧密型医联体。”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王圣治表示,利用互联网+医疗技术,医院与医联体之间实现了区域间的远程诊疗,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通过远程遥控康复设备,解放了人力。”王圣治介绍,对有康复设备,但医师能力不足的社区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可通过远程会诊方式进行专业的远程康复指导;对有康复设备但没有康复医师的社区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可对其进行技术对接,开具远程处方并进行远程设备控制;而有医师却没有康复设备的医院,可通过绿色通道,将患者转诊至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

为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大医院品牌影响力,满足百姓多元化服务需求,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近年来与全国7个省区市的医疗机构开展了12项国内合作项目,其中包括北京南郊肿瘤医院、吉林国文医院、内蒙古的巴林右旗医院等。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邢沫介绍,以上项目合作采取的是特许经营、对口支援和技术合作等方式。“为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相关管理制度同步建立。”《医疗合作管理制度》《双向转诊工作制度》《远程医疗管理办法》等有力促进了医联体上下游的协作和管理效率提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刘宏宇带来了“新医改形势下医联体建设模式探索”的思路。“推动分级诊疗和医联体持续发展,应避免‘联体不联心’,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从疾病治疗转为慢病管理,整合出统一化的信息平台。其中,至关重要的、贯穿始终的一条根本线为‘利益管理’。”他指出,建立有效的医联体,首先要形成利益共同体,人财物实现统一调配;同时,责任共担,破除逐利和“跑马圈地”现象;形成政策配套机制,例如医保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再者,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桥梁作用,搭建良好的人才体系。

分论坛上,大医二院副院长刘志宇以《新形势下大医二院医疗联盟实践与探索》为题,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大医二院的医联体建设成果。2014年11月,经辽宁省卫生计生委批准,该院建成辽南地区首家区域医疗联盟,旨在以信息化为支撑,纵向贯穿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横向覆盖疑难重症诊疗、急诊急救、慢病防治及居民健康管理。“坚持公益属性这‘一个前提’,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基层服务能力提升‘两条主线’,形成区域、自愿、联动‘三个特点’,结成行政、技术、信息和利益‘四条纽带’,以及新增一个服务项目,解决一个业务急需,突破一个薄弱环节,带出一个技术团队和扶持一个重点专科的‘五个一工程’。”刘志宇如此总结“大医二院”的医疗联盟建设理念与思路。

此分论坛的最后,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院长沈晓速与大家分享了《医改形势下医院经营》的个人思考成果,带来了医院经营的“四种应对”。“一是市级医院要严格规范住院条件,合规下转患者;二是科学规范地收治患者;三是坚定患者的需求就是医院的需求理念;最后是实行精细化管理和全成本控制。”他最后总结,提升患者住院标准,控制住院人数,是推进分级诊疗终极目标实现的重要做法。经营过程中,收入结构调整是核心,精细化管理是关键。

本次分论坛先后由辽宁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王钢和辽宁本溪市中心医院院长姜岩主持。

以智慧互联创新格局

15日下午另外一场平行论坛主题为“互联网成就医院‘大智慧’”。

技术变革,势不可当。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

但是,在医院实现内部流程改造之后,互联网技术究竟如何为医院赋能?医院还应在哪些方面做得更为出色?

陕西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高敬龙在演讲中阐述了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研究的意义。“医疗器材管理与政府、医院和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也是医院资产和效益提高的重要研究课题。”他表示,杜绝或减少院内流通及使用过程中的漏费、重复计费、串计和非正常损耗可实现效益的节约。因此,医院须建立医疗设备器材引进决策评估模型和购置选型的支持信息平台,同时建立相应的应用管理平台和产业助力平台,以提升器械运营的效率和效益。

近年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在“未来医院”和智慧医疗建设上广受关注。该院副院长周道扬介绍,2014年以来,邵逸夫医院在“未来医院”的建设过程中,一直秉承“以品质为核心、以人文为导向”的理念:国内首个全流程移动就医平台;国内首家实现医保移动支付的医院;国内首个移动智慧医疗云平台;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医院微信平台……“通过对医院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打破了传统医院的封闭,引导医院走向开放和竞争,医院的平台化得以形成。”

黑龙江省铁力市人民医院院长史家明与大家分享了该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经验。移动查房车、移动端病历书写,以及使用企业通用办公软件“钉钉”进行移动审批、信息互通和进行网络会议等,迅速提升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经过对HIS系统的数据挖掘,全市平均体检率和季度居民就诊趋势也能一目了然。”史家明进一步介绍,信息化手段还被用于医共体的网络心电、病理中心、影像中心、检验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对接等方面,有力推进了医院与区域内其他医疗机构间的沟通与协作效率。

大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高政南介绍了其所在医院的互联网+医疗健康路径。“远程医疗对实现优势资源的互通共享意义重大。”目前,大连市中心医院已与69家区市县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建立了联合门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等协作机制,触角甚至延伸至西藏那曲自治县等地的医疗机构,也与美国梅奥集团等达成合作关系。“数据是管理的基础,数据的应用是管理水平的体现。‘互联网+’给管理插上了翅膀,智慧医院和便民服务是我们的目标,智慧医院建设永远在路上!”高政南最后表示。

“以‘质量、安全、服务、效率’四个维度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根本目标在于打造国内领先、可持续和可复制的数字化示范医院。”大医二院副院长王立明表示,医院现在踏上了智慧医疗健康的新征程。“守正创新”,医院意在以智慧服务模式优化医院就诊流程;“行稳致远”,意在完善和改造医疗服务模式的管理流程。他举例,利用集约化手段,预约系统软件的功能得到了优化,患者多项检查可实现一次性预约,有利于患者分流。王立明最后表示,医院现正在进行智慧医疗新病区的诸多探索,旨在将全院信息进行智能整合,以实现数据的快速、精准和共享。

医院信息平台究竟要实现哪些目标?平台如何选择?这是吉林市中心医院信息科科长王艳萍在参加近期举办的全国30余家三甲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后的再次自问。她认为,在打破医院信息化系统中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子系统的孤岛状态,实现各系统之间信息交互的过程中,医院投入和维护成本很高,很难做到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迅捷的信息集中调阅支持,也难以迅速满足患者的就医信息支持服务。“因此,新型信息化平台建设,应有在全局及完整应用环境下的一体化设计思路,以实现智能化信息的交互,同时建立工作协同体系。”她建议,选择信息平台厂商时,应关注成熟的“中间件”产品,不建议选择独立开发的建设方案。同时,考察对象应在大型三甲医院有相同项目,三年内至少有5家三甲医院成功上线的案例。

“希望未来的医院信息化建设,能如同在纵横交叉的立交桥上的跑车,一路畅通无阻,飞奔向前。”王艳萍最后表示。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联体医疗
医联体:足不出户的健康保障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大国文明新气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百花齐放的湖北医联体
澳媒:中国用“命运共同体”拉近邻国
大连 创三级联动医联体
做好医联体需“三医”共改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