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纵观企业医院改革
——专访中国医院协会企业医院分会金永成
2018-10-26
2018年,企业医院改革备受关注。毫无疑问,各地企业医院都被裹挟其中,不得不为寻找适合自己今后生存发展之路绞尽脑汁。
跟所有的变革一样,企业医院改革自然也少不了阻力和各方博弈。此时,站在全局的视野,剖析各种改革方式的利弊,明晰企业医院改革的发展大趋势,显得至关重要。
为此,《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特专访了中国医院协会企业医院分会会长金永成,听他谈谈针对企业医院改革提出的思考与建议,希望能为正在上下求索的企业医院拨开迷雾。
企业医院应该会长期存在,且后续改革还要很长时间。——中国医院协会企业医院分会会长 金永成
《中国医院院长》:国企医院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又面临着哪些问题,为何必须剥离?
金永成:国企医院一度有过辉煌期。1949年后,国家对国企投入力度大,甚至有些地方,先有企业后有城市。当时,国企医院条件、设备、人员均比地方医院强。
但在改革开放40年里,地方政府综合实力变强,对医院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再加上中央政策的支持,地方医院迅猛发展起来。企业医院开始走下坡路。
导致企业医院走下坡路主要有企业内部和国家政策两方面原因。其中,在企业内部,受国资委规定非主业不能投资、建设、买设备的政策影响,对医院这一辅业投入不足;同时,有些企业规定医院各方面收入待遇不能高于主业一线职工的收入。而且,多数企业医院不是独立法人,没有自主权。
另一方面,补偿机制不足。对政府办医院的补助,企业医院是享受不到的,而支援老少边穷、地震救援等公共卫生任务却一样不少。如此一来,企业医院所承担的义务与所享受的待遇不对等。再如,很多地方政府社保、医保结算方式对企业医院明显不利,等等。
政府没有补助渠道,企业内部又不输血,这两方面严重束缚了企业医院的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按照国际规则,企业要上市就必须减负,剥离掉企业办的社会职能。
《中国医院院长》:时隔约16年,我国再度出台相关文件,且明确了时间节点和改革方式。在您看来,此次与2002年的改革之风,有何不同,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
金永成:我认为,从2002年到现在,剥离企业办社会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国家都在考虑为企业减负,与国际接轨。
彼时的2002年,一部分企业医院已经作出了选择,有归地方的,有归学校的,有归民营医院的,有撤并的,但卖给民营和改制的居多。其中,中石化在2003年上市时,就采用全院持股的方式,改掉了三四十家医院。
但有些企业医院面临着二次改制。以全员持股的改革为例,“人人是股东,三年一改选”,导致“若院长管得严了,就会被改选掉;若院长管得不严,医院就得不到发展”的局面。再加上,有些医院虽然全员持股,但没有资金投入,医院前途未卜,则还须二次改制,找到有投资背景的主心骨,打破人人是股东、决策难的局面。
对比此前,《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国资发改革〔2017〕134号)(以下简称“134号文件”)详细地明确了时间点和改革路径,表明这次剥离,国家对企业医院改革的决心很坚定。
我认为,企业医院改制是不可逆的。而且,目前企业医院可观望、选择的时间已经不多,可以说企业医院寻找出路已迫在眉睫。各个母体企业和医疗机构要充分做好自身发展定位与规划,尽早布局,主动选择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改革方式。
《中国医院院长》:目前,国家给出了移交政府、关闭撤销、资源整合和重组改制四种途径,请您分析一下不同医院适合哪种对应途径。
金永成:对于134号文件给出的四种途径,其中关闭撤销基本不用考虑。因为经过2002年那一轮大浪淘沙后,剩下的2000多家企业医院资质不错,关闭撤销的可能性很小。
而移交,包括移交给政府、地方、大学、企业四种选择。不少医院在谈,但谈得很艰难,此种方式重要的关卡在于身份。在事业单位编制减少的大背景下,从企业身份转到事业身份很难。在企业医院里,有七八十家医院原本就属于事业单位,交给地方应该没有难度。但大部分都是企业性质,移交地方比较难。
134号文件里,将企业医院移交给企业称为资源整合。即转到主业为医疗的平台进行专业化管理,因均为国有资产,可以无偿划拨。文件中明确规定,鼓励具有医疗、旅游等产业背景的央企、国企对相应的企业医院进行资源整合,进行专业化管理。
数据来源:汤森路透
我认为,可以理解为,如果到年底没有剥离完,实在无法剥离的医院,可直接无偿划拨到具备条件的央企、国企搭建的平台中。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目前,诚通、国新、国投、通用等国资委成立的央企平台都是指定的接收平台,同时部分省区市的国资委也在搭建类似平台。如辽宁刚刚成立了辽宁医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把辽宁省属的20多家企业下属医疗机构组合在一起,进行专业化管理。
因此,我认为,企业医院应该是长期存在的,因为具备条件的企业依旧可以办医院。同时,国有企业医院的改革还要持续很长时间,转变到主业以医疗为主的集团管理,符合医疗产业发展趋势。但若采用无偿划转等方式,制约医院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根本性变化,未来有很大可能再次进行市场化重组。
因此,重组改制是今后的主要方向,是央企改革的主要方式,也是跟国家医改相适应的一种模式。目前,央企也都是混合所有,纯国企和央企越来越少了,今后越大的集团融合度越高。
目前,不少企业医院选择了重组改制,包括引入社会资本、国有资本,或者允许职工持股等。在我看来,若能把握好变革,改变目前僵化的体制机制,后续发展资金能得到保障,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途径,而且该模式能较彻底地改变原体制。
我建议,企业医院下一步再寻找合作伙伴要从发展架构、行业布局、产业链条等方面综合研判公司的实力和发展潜力,选择资金实力雄厚、有医疗支持和管理团队的公司。
《中国医院院长》:从2002年改制情况看,改革并不顺利,请您从行业的角度,分析企业医院剥离存在哪些困难?当下,医院管理者存在什么样的心态?
金永成:企业医院剥离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方方面面都在博弈。其中,母体企业本身就在博弈。
不少企业认为,企业发展需要医疗机构。大致需求如下:其一,企业内部有医院十分方便,如职工体检、职业病防治以及一些特殊疾病的抢救、事故等需要医院给予医疗保障;其二,很多军工企业有军工职工保密的制度等;其三,有些独立厂矿区,或新开的厂矿较偏远,需要有最基本的医疗保障。这些医疗需求决定了很多企业想保留医院。
另一方面,在医改过程中,国家对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使大众普遍认为医疗产业是朝阳产业。企业作为医院母体,自然不想放弃这样的机遇。
但134号文件表明,今后不符合规定的央企、国企是不能管理医院的。即使想保留企业医院,也不能控股,只能找央企、民营资本等合作方。
《中国医院院长》:根据文件规定,有没有一些特殊情况的企业能保留医院呢?
金永成:也不是没有可能,根据134号文件指示,有特殊需求的,经过国资委特批,可以保留一些医院。如核工业集团成立的医疗集团因核工业特殊性,获批得以保留。另外,企业内部像诊所或门诊部等小规模医疗机构,也可能会保留一些。但企业医院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改革路径。
《中国医院院长》:您曾发表观点认为,国企医院改革还要持续很长时间,请您解读下这一观点。
金永成:我认为,企业医院改革有一个过程,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剥离后就完成了。其中,投资后如何运营一家医院是一个大问题。无论是资源整合,还是重组改制,医院从副业变成了主业,今后必须产生效益。而现在大部分企业医院是非营利性的,今后怎么经营管理,靠什么盈利,是下一步要考虑的问题。
投资企业当然希望企业医院营利。但如果不行,经营管理就很困难,因为非营利性医院不能分红,所得的利润必须再用于医院的建设和发展。
同时,职工身份和产权问题可能是医院由非营利性改为营利性面临的两大问题。其中,从企业身份转成社会身份,职工自然不乐意。而产权问题同样棘手,目前,不少母体企业在房屋、土地上还持股,如果产权不明晰,自然会阻碍医院转为营利性。即使土地可以卖,但毕竟是国有资产,难以作价,有些地方尚无配套政策。
《中国医院院长》:目前,千军万马进医疗,资本都在吸纳医院,您对这一现象有什么思考?
金永成:当下,国家医改政策开放力度前所未有,如军队医院改革、企业医院改革和社会资本的放开。同时,政府也在改革,地方只保一所人民医院、一所中医院、一所妇幼保健医院,其他均要放开。
我认为,近5至10年是中国医疗界改革开放的特殊时期,相当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自然也是社会资本跑马圈地的时期,甚至很多企业不计代价。
企业为何不计代价?这不得不说一说我国对医院的资产评估。现在的评估往往只注重房屋、设备等有形资产评估,比实际价值低得多。试想,一家医院从零到盈利,到形成一个医院文化、品牌,没有一二十年是很难做到的,这个品牌形成靠什么?靠人才,不是靠设备,故而这些资产是增值的,大家看好前景,所以不惜代价踏进医疗行业。
还有,资本是有逐利性的,若把医疗让给民营资本做,能不能解决基本医疗问题,都是一个大问号。我认为,国家需要顶层设计。
我们目前的医改要解决什么问题?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解决老百姓基本医疗需求的问题。政府靠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主力当然是政府办的医院。第二个能为解决基本医疗出力的是军队医院。第三个,央企、国企办的医院,也应该是解决今后基本医疗的主力军之一。
目前,在美国和德国的医疗模式是“4+4+2”模式,即政府主导的占40%,像比尔盖茨这样的由私人企业医疗产业基金来运作的占40%,20%是营利性的。前两者是非盈利性的。
在西方国家,像比尔盖茨这样的私人企业建医院的40%,在我国对应的应该是央企办的医院。我个人觉得,应允许央企办医院,国家给政策,让这些央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
而目前,较之西方捐献公益事业可享受免税政策,我国还缺少配套政策。像政府办医院有国家资金支持,军队医院可享受到军费渠道。需要思考的是,央企办的这些医院今后靠什么?我认为,对于央企办的这些医院,可以给予税收的优惠政策以及允许经营一些盈利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