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教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基于“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视角

2018-10-26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职教职业院校大赛

叶 飘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 30022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以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技[2012]5号)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教育部为响应国家政策从2010年开始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以下简称“大赛”),至2018年已连续举办八届。为提高职教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天津市教育委员与各职业院校承办了多项培训会,天津作为全国首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和唯一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一直致力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本文在结合天津职教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实际情况下,基于大赛的背景探索职教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

1 信息化教育的内涵

在国际交流中,祝智庭教授曾经根据英文来源建议在一般情况下将教育信息化和信息化教育译为e-E-ducation,将信息化教育的特征分别从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加以考察,技术层面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多媒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这是数字化聚合带来的直接结果;教育层面的基本特点是: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这些特征都反映了信息化教育一定的发展趋向。[3]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所谓信息化教学,其核心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

“参加培训”是大多数在职教师获得专业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培训可以高效地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创新,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职业院校的教学服务。而一味追求技术的教学是本末倒置的,所以在培训过程中应该时刻基于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内涵。

2 职教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的主要问题

2.1 继续扩大普及范围

天津是中国最早举办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城市之一,2017年(表1)天津全年服务职业院校教师教学信息化大赛2次,共419人,共938人次。2018年4月21日由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与制作中心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举办的 “天津市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培训会议在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来自天津各职业院校的300多名教师参会聆听。

可以看出天津每年都针对大赛组织了不同规模的培训,但受训对象仅限于参与市赛的教师,而每年参加大赛的教师基本是常驻军。职业院校为配合市赛会在校内举办院赛,虽然邀请专家统一对报名教师进行听课与评课,但是参赛作品的设计方案只能自行摸索,校内缺乏有组织、有体系的培训。为满足广大职业院校教师的需求,还需进一步扩大培训的普及范围。

表1 2017年天津市服务教师教学信息化大赛

2.2 注重培训内容的专业性与实践性

(表2)显示2017年全年天津组织信息化能力提升专题的相关培训共5场,共1558人,2018年4月“天津市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培训会议中300多名来自天津各职业院校的教师参会聆听。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大赛获奖教师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职教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普遍停留在PPT制作,甚至是滥用的状态;网络课程资源普遍停留在做而不用的状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盲目跟风和概念消费状态。”甚至部分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对相关的技术和设备极为生疏,无法解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基本故障。

天津在推动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和创新职业教育的制度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所以更需要配合职业教育培养优秀的职教教师。目前培训的内容主要针对通用技术进行理论讲解以及使用说明,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到职业院校的具体专业中,增加有关实践的培训内容,培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具备自行解决的能力。

3 职教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

3.1 信息化教学理念的转变

为转变教师依旧沿袭以行为主义理论为支撑的传统教学模式,需要摒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解为主,学习者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两个经典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人本主义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理念支撑,而建构主义则为其提供了教学模式和方法选择。[4]所以掌握相关的教学理念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首要任务,在培训过程中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理念。

信息化教学的本质正是人本主义所倡导的学生“天赋潜能”的开发,是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自我实现”。职业院校有别于普通院校最大的区别,就是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而且大赛的评委强调要注重教学设计的针对对象,设计必须做到与学生已学知识以及教材衔接,所以在培训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角色定位,在实验与实训课中,着重培养具有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建构主义强调情境性教学,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性任务挂钩,提倡在教学中使用真实性任务,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合作来解决情境性问题,使教学过程与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相类似,透过真正的实践来获取知识,以此建构起能灵活迁移的知识经验。[5]信息化的教学课堂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外部条件,可以通过影视、3D等多维度视角创设恰当的认知情境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便于教师的讲解和演示,通过真实的情景与任务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协作式探索。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设计中信息化手段应用的合理性、必要性以及适宜性,不能因技术而技术。

3.2 开启信息化培训新模式

现阶段针对职教教师进行的信息化教学培训仍旧以面授为主,例如集中培训、校本培训以及分层培训等。其中短期的集中培训因为受众广、效率高而被经常使用。目前国内在线培训平台的建立还尚未成熟,缺少有效的监督与控制,但是在“互联网+”以及“教育信息化2.0”的时代背景下,很有必要强调基于互联网的大资源观,使职业教育适应云计算时代的全新信息化体系,推进职教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模式的转变。

表2 2017年天津市信息化能力提升专题培训

目前在线培训模式主要有网络远程教育、网络视屏工作会议以及网络平台学术交流。中国比较成功的是面向各学科的在线平台 “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通过集中学习与自主在线学习等方式,培训覆盖了全国80%的高职院校。在“1+X”培训的基础上摸索出的“O2O”模式(即OFFLINE+ONLINE,在线研修和线下培训结合的模式)等也深受学员好评。在第四届职教周,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的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VR协同创新中心”,参会教教师都对最前沿的VR技术以及运用VR技术的课程资源充满了兴趣。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信息化的应用有较强的需求性,具备一定的自我认识和自学能力,为实施线上学习提供了能力基础,通过构建在线平台及时解决教师提出的教学问题,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水平自行选择专家推荐的在线课程,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分散培训方式,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促进个性化、终身化学习的信息化培训模式新突破,因此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混合教学,是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开启信息化培训的新模式。

3.3 培训内容应结合职业院校的具体专业

目前参赛选手涉及的专业众多,所以针对各个专业的培训不易大范围的展开。因此在理论层面上,由于通用理论知识的课时比重不宜过大,可以通过市教委聘请专业校企名师开展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大规模的知识性普及,统一讲述有关信息化的理论和发展趋势以及对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等,树立职教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识。

各职业院校的培训内容不能局限于信息技术本身,而应该侧重信息技术在具体专业的应用,即如何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进行设计、开发、应用和评价等。必须围绕教学中实际的问题和需求来确定一系列的培训目标,以具体教学问题为中心的任务驱动训练方式能大大提高受训教师的参与度与实践能力。此外,职业院校的专业是与企业岗位相接轨的,在教学设计中应紧密结合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以教师的实践操作练习为主,注重讲练结合,集“学习、研究、实践”为一体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师培训模式,邀请企业优秀员工到校演示如何根据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使用信息技术。优化培训的内容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的潜能和效益,而不是成为摆设和教师的负担。

3.4 搭建市级、院级的分层培训平台

市教委应发挥带头人作用,积极组织市级的信息化教学培训。这一做法不仅集中了一个地区最好的专业师资、教育专家和企业名师等,而且专家团队能实地深入研究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探寻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的途径和对策,确保了培训的高起点、高质量和高水平,整合资源避免重复投入,为教师提供更多展示、交流和提升的机会,实现资源共享,组建由管理者、技术人员、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构成的培训者团队,培养学科信息化教学带头人和领军人物,引领广大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职业教育的传统教学,快速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职业院校内部则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利用院校现有资源建立校本培训,根据自身发展需求以及结合本校专业特色,配合行业企业进行以任务导向、课题引领、企业实践的方式,自主采取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目标、计划和内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组建培训团体设立学术带头人进行集中教学,例如听课评课、课例研讨、周末读书论坛、暑期集中专题讲座等形式。根据各组别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使受训教师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构建市级、院级相结合的培训平台,使未参赛的教师共同参与到信息化培训中,进一步扩大受训对象的普及范围。

3.5 制定合理的培训考核制度

天津有些院校在绩效考核中,针对信息化教学的科研成果和大赛中获奖的教师,期末考核的比重不超过5%。而参赛必须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所以教师只能牺牲课余时间以及寒暑假,时间跨度太长,当前各职业院校的期末考核中对参与比赛的教师虽有一定的加分但比重不大,不合理的绩效评估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这些都不利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7]4号)提出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评聘考核内容,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6]

现在国内关于教师在线培训的评估多沿用泰勒评估模式、柯氏四层次评估、CIPP评估等方法。毛乃佳、林凤柯式模型和CIPP模型为向导,通过对在线培训过程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对教师在线培训评估体系的建设进行有益探索,指出要注意培训前、中、后的全过程评估,并注意评估指标的规范、量化、反馈和制度化。[7]职业院校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评估制度,设立与培训任务相对应的评分标准,让教师有明确的目标。指的注意的是要综合形成性与结果性的多元考核标准。在培训团队中成立考核小组,例如通过出勤率、任务完成情况、课时表现和参赛获奖情况等,对优秀者进行嘉奖,激励教师不断发展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把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进行深度融。

猜你喜欢

职教职业院校大赛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江苏职教助力国家扶贫攻坚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