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特色小镇区域协同发展:现实诉求与路径选择
2018-10-26张丽军
张丽军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在国家统计局发布实施的《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中,明确将体育产业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公共服务和相关产品的活动,以及与这些体育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体育事业和产业的健康发展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的多样化体育需求与要求,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2]。作为体育产业的新型载体,体育特色小镇在发挥其体育产业形态下的功能与价值状态。在体育特色小镇的布局与建设中,应该在现实诉求、路径选择、未来向度中不断寻求完善点,建设与构建全方位健康发展的“大体育、大健康、大产业”体育特色小镇。
1 体育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内涵与取向
区域协同发展是指区域之间在产业、政策、环境等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协作、相互开放,并形成同步发展、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相对协调状态[3]。区域协同包括科技协调创新、微观层面的要素重组、中观层面的结构优化、宏观层面的制度创新的多层次、多组合、多方式的协同发展,是以实现区域协同协作发展为目的,突破发展壁垒,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局面。从理论上讲,区域协同发展包括分工与合作理论、要素流动、共生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等。在体育产业发展政策导向下(表1),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取向。1)新形势下经济发展放缓,经济发展需要注入新活力。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了国民支柱产业之一[4],而我国体育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体育产业的活力还有待进一步激活。体育产业正在成为新形势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优化配置、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多元驱动及就业保障的重要力量,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2)区域产业发展的决定要素正在逐渐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技术、人才、信息等创新要素的注入不断为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提供契机与动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体育产业发展的市场化[5]、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的资本注入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与活力。3)在新常态下,体育产业的发展更加重视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生的发展。不断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促进体育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快体育强国的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4)随着我国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导向、发挥市场活力、产业一体化、产业集群化为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外需,积极扩大相关体育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6],推动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5)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并明确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区域协同发展将最大化、最优化地构建体育产业布局与完善健康服务状况[7]。6)在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下,不仅应该注重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还应注重文化协同发展、健康协同发展、体育旅游协同发展、体育环境协同发展、体育资源协同发展等契合新常态环境下的协同创新发展[8]。
表1 近几年体育产业重要发展政策
2 体育特色小镇区域协同发展的现实诉求
“区域”指特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可以大到整个地球,小到县、乡、村甚至一个学校,区域无处不在[14]。新型小镇是链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与枢纽,体育特色小镇是以体育为核心与旅游、文化、互联网等相融合,打造运动、健康、生态、特色、幸福的新型创新型小镇。体育特色小镇不能完全定义为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城镇,而是一个或几个城市与一个或几个乡村内部或周边的结合体,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形态上相对综合,需要成为一个多结构、多层次、多方位协同发展的集合体。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对于新型城镇化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可以强有力地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有利于加速脱贫攻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1 公共体育服务是体育特色小镇的基本职能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民众生活方式的追求与转变,体育锻炼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下人们最喜爱的业余休闲娱乐方式之一。个体通过参加体育活动体验超越自我的成就感,享受运动的快乐,并在运动化的生活方式中提升个体的健康水平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政府要进一步强化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建立职能明确、网络健全、城乡一体化、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
当今,我国正处于从发展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公共体育设施是公共体育服务供需平衡的重要载体。体育特色小镇作为链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与枢纽,其公共体育服务职能是其建设服务过程中首要考虑完善的职能。作为公共体育服务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特色小镇向社会提供公共体育服务,首先要发挥其体育供需保障职能,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公共体育服务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公共体育服务的多元保障机制[15]。体育设施是公共体育服务的前提保障,体育特色小镇在布局建设中应该注重体育设施的合理布局,加强体育培训与指导队伍的建设,倡导区域内科学的健身水平。其次,应该发挥其扩展职能,体育特色小镇作为以运动为主导的新型小镇,在服务区域健康事业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我国现今体育资源还相对缺乏,无法满足人们健身功能,这已经成为政府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可以为区域居民扩展场地场馆、设施器材、运动项目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断为区域居民提供必要的健身场地,提供新型健身方式,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满足居民多元体育需求。再者,体育特色小镇应该发挥其组织职能,充分发挥其主体吸引力,组织各类有宣传、有吸引、有传播力的体育活动,弥补区域范围内体育服务体系的漏点,满足人们对体育的多功能追求。最后,应该发挥体育特色小镇的协调职能,因为区域内复杂的服务环境,体育特色小镇应该协调好非营利性和营利性的服务以及高端与普适资源的配置,促进区域内服务的公平与服务效率。体育特色小镇作为区域范围的辐射体,公共体育服务是体育特色小镇在建设服务过程中的首要与基本职能。
2.2 公共体育管理是体育特色小镇的合理定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原有的体育管理体制已经很难适应新常态下我国公共体育的发展,公共体育管理的正确定位将直接牵引着公共体育的发展,公共体育体系应该积极融入、主动参与到公共社会管理中,形成完善的公共体育“管”与“理”的计划、组织、监控、协调、控制等要素的活动过程。有学者认为不久我国将进入社会管理的时代,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和责任应该协同政府能力边界、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当前体育社会管理体制应该反思其社会适应性,把握市场在体育公共管理领域的适度作用,恰当认识公共体育管理并做出合理定位,实现我国体育公共社会服务的合理分配。目前我国公共体育管理模式整体上仍处于“弱政府、弱社会”的状态。政府在管理群众体育上还处于“大而弱”的状态。政府在群众体育发展规划、政策制定、硬件投入、场地建设等方面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投入却相对弱势。政府在群众体育管理的职能上也较为低效,在促进体育锻炼成效上作用显现力还相对低下。体育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区域体育综合体,在城镇化进程中,会形成更加复杂的社会管理问题,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过程应该为我国公共社会管理做出新的贡献。首先应该明确公共体育管理的现实成效,在体育特色小镇区域公共体育管理上走“强政府、强社会”的新模式[16],明确责权主体与管理主体,主动从行业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变,服务于市场主体,延伸体育产业链条,发挥乘数效应,在发挥政府主导公共体育管理的前提下,协调宏观调控管理与市场机制调和的双向驱动。
2.3 转型升级是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不竭动力
2016年4月15日24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的行动方案》中体育健身被列入“十大扩消费行动”。2016年4月28日,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46号文件,国家体育总局在京召开专题会议,力推促进体育消费带动转型升级。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供给结构、供给方式、供给质量、消费结构不适应居民消费需求的现实诉求。这些因素都制约了体育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通过积极地转变发展方式,发挥新型消费的引领作用,培育新型供给方式,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破除制度障碍,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17]。体育特色小镇作为体育产业的新型载体,小镇是集城镇、体育场馆、体育产品、体育服务、体育文化、体育企业、体育赛事等的多元集合体,必须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注重转型升级,不断为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动力与活力。
2.4 城乡统筹是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取题之道
国家体育总局在2016年5月5日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强调:体育发展应该适应当前体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发挥体育的多元性功能,服务群众体育发展需求,统筹城乡体育的发展。在当今体育发展现状下,我国体育存在着很多发展的不平衡,其中城乡体育发展不平衡尤为突出。城市体育发展存在着体育服务基础设施、体育服务人才等布局不合理、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乡村体育发展存在着体育基础设施、体育消费理念、体育服务人才等布局缺少、人才缺乏、理念还有待提高等问题[18]。体育特色小镇是建设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新型体育特色小镇,也是链接城市和乡村的桥梁与枢纽;在统筹城乡经济、文化、健康事业等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优势,作为一种新型城镇形势,不仅具有新型城镇的优势,还具有作为体育+的附加功能;在健康服务、文化传承与融合、经济新动力、赛事传播等方面都是其独有的“形态”,体育特色小镇在布局建设中独有的“形态”,是优势也是担当与责任。
2.5 深化改革是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破题之道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体育往往带着浓厚的时代印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特征。面临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时期,认准方向是体育深化改革的首要任务。行政改革是深化改革的关键突破点,我国已经经历了多次的行政改革,政府服务职能已经得到跨越式的提升。行政改革还包括很多其他的方面:透明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等[19]。但要想狠抓硬干不仅需要各政府内部部门、人员等通力合作、职能明确、目标一致;也需要政府与政府之间做到互通,合理分配“权利”、合理协调“利益”、合理权衡“利弊”,厘清体育行政部门的权力边界,将格局放大,为区域内的居民谋取最大化的“红利”。体育特色小镇因其特有的形态,需要权衡、协调的东西更多,要想最大化发挥体育特色小镇的多元功能,必须打破行政限制,政府内部、政府与政府之间都应该通力合作,共同建设健康的体育特色小镇。
2.6 区域协调是体育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道
2015年10月26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体育事业发展中,如何重点布局体现五大发展理念是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道。创新是体育发展的强大内驱力,体育要想跨越式发展必须协调经济社会的发展、协调体育项目的均衡发展、协调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发展、协调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全面发展、协调城乡体育的发展与区域体育的联动发展[20]。体育发展具有绿色低碳的独特优势,是可以服务全民健康事业的。体育是一个多系统协调发展的事业,必须始终保持开放的发展模式,积极与社会其他领域进行融合与协作,积极借鉴国际体育发展的先进成功经验,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建立人人共享健康体系,让人们真正得到体育发展的“红利”。体育特色小镇是一个有空间限制,但无法真正划分区域范围的新型小镇。因为其需要很多各种“资源”的协调,才能真正地做到可持续发展,也是可以做到区域内联动发展的形态,还是可以带动各种领域发展辐射的集合体。体育特色小镇必须协调区域的各种资源,最大化发挥体育小镇的功能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分工,协调体育与经济社会、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体育健康事业与体育产业等之间的发展,也只有区域协调才能够使体育特色小镇健康可持续发展。
图1显示,体育特色小镇是建立在城乡之间先天有一定基础设施与其他优势的区域,内部布局大量的体育项目、体育场馆等体育资源,本位职能就是区域小镇内的健康,以及经济社会、文化传播等其他多元功能,这是体育特色小镇建立的第一个统筹内部资源、找准发展定位阶段。小镇与小镇、区域与区域之间各种经济、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等总归会有强型、中间型、弱型之分,按概率学分别可以组合为:强、强型,强、中间型,中间、中间型,中间、弱型,强、弱型,弱、弱型。强、强型是最佳组合,但在现阶段区域发展水平来看是不可能全面实现的,而弱、弱型是最差的,而且无法长久地有生命力地发展下去。如何兼顾不同类型的区域,如何破解辐射盲点、难点,这就需要相近区域内进行协调、联动发展,这就是特色小镇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健康辐射范围最大化阶段。体育特色小镇是个单一个体也是一个聚合体,但体育产业很大,分工也很细。体育特色小镇的类型可以分为产业型体育小镇、休闲型体育小镇、康体型体育小镇、赛事型体育小镇等,一个小镇可以兼顾类型特色的所有,但不可能将其打造成全部重点发展式的小镇。所以在一个相近区域内,特色小镇应该在兼顾体育特色全面发展的同时,几个体育小镇之间做到分工明确、产业明细、重点打造的链条式、精细化、一体化的区域协调发展集合体。这是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区域协调内外兼顾发展阶段。
图1 体育特色小镇区域协调递进构想
3 体育特色小镇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
中国城镇化已经成为国内外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是重点也是难点,更是挑战与机遇。中国的城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在当今新常态下,中国城镇化出现了一系列升级版的结合体,如体育特色小镇、旅游特色小镇、温泉特色小镇、梦想特色小镇、金融特色小镇等特色小镇形式。其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体育特色小镇,有关注、有布局、有格局就必须有更多的责任与担当,发挥体育特色小镇的多元性、多层次性、多功能性,必须以工匠精神,全面建设与构建健康发展的“大体育、大健康、大产业”体育特色小镇。体育特色小镇协同路径的选择和模式的发展,需要先了解原始形态小镇的重点和难点、挑战与机遇,破解与协同原始形态的重点与难点。明确区域协同发展的实施前提,加强区域内的协同发展战略意识,彰显小镇区域协同的优势与完善区域组织协同管理,构建以“人口—理念—经济”的三维协同路径,最优化地调整区域间小镇的“同一诉求性—诉求差异性”和协同格局的“局部差异性和整体一致性”的动态平衡。
3.1 协同人口发展是基础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的发展,因为作为新型区域,人口形态非常复杂,小镇发展会汇集人口,会吸引人口,也需要人的加入,而且区域内人口互相联系性、关联性也非常低,容易出现各种复杂的问题。人可以建设小镇,小镇需要人去添加活力,小镇也必须为人提供经济、文化、健康等各种需求。1)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必须以人为本,首先需要解决人的体育需求问题,需要打破人口户籍制度、土地等资源问题、从业收入、社会公共管理与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等所有关系到人生活相关领域的问题。2)应该以政府为主导落实相关政策,协调发展建设内部机制,加快培育协同供给第三部门,全面加快多元供给网络的构建,为协同发展治理提供充分的空间,建立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3)体育特色小镇是一个多元综合体,难免会涉及到许多目标利益,想要形成健全的协同效应,需要完善的公共协同管理,通过协作组织间的建立和运行,形成区域内协同互补的发展格局。4)体育特色小镇应该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城镇化的难题就是人的问题。体育特色小镇必须以质取胜,把城乡各种社会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文化发展、体育健康事业等发展问题都考虑到、实干到、共享到统筹发展的规划中去,把小镇建设和社会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5)体育特色小镇的核心是体育+,体育的核心是健康,万不可在建设过程中让旅游+、互联网+等等占据其核心地位。体育特色小镇应该不忘初心,真正做健康,健康才是体育的本钱,为区域内的人谋取最大的健康“红利”,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是人口发展的大战略,必须将健康融入到所有关系到人的领域。
3.2 协同理念发展是方向
城镇发展是经济问题、人口问题也是文化问题,小镇的发展构建必须协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式根植性地与体育发展相契合,五大理念必须同步驱动,缺一不可。创新发展是城镇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城镇发展过程中的不断需求,城镇的发展需要正确的理念引导,需要克服区域发展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发展小镇是城乡一体化的需求,也是完善城乡经济体系的需求。向来可持续的发展就是城镇发展的难题,传统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城镇经济,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公共管理是城镇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必须明确城镇治理主体,为居民提供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公共财政体系。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体育基础设施、服务全民健康事业、引领的经济发展新动力和城镇的建设和发展理念是完全契合的。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必须在原有体系层次上不断完善新的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推动体育小镇的多元协同发展。体育特色小镇发展需要协调体育发展各个领域的不平衡,充分发挥体育+的核心功能,服务健康中国的伟大事业。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取长补短,开放包容,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小镇居民提供共享式的健康服务,并需要以质、以精、以强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体育特色小镇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做好顶层设计,落实创新发展,实现全面、科学可持续的发展。1)体育特色小镇在制度层面应该更加注重制度的公平建设,协调城乡发展,保护与弘扬传统文化,鼓励更多其他形式的小镇汇集于区域内。2)体育特色小镇在产业层面应该以健康产业为主导,以体育用品、体育赛事等为动力的驱动模式发展。3)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加大领域“红利”,保护环境,真正发挥小镇对于经济增长的潜力,促进小镇的健康发展。4)体育特色小镇在人文层面上应该注重培养小镇精神,开放、包容、创造、诚信等人文精神是必不可少的。5)体育特色小镇在社会层面上应该大力加强法治建设,循序渐进地提高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水平,协同发展,增加小镇对体育产业和人口的承载能力,探索适合本区域内的小镇发展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空间格局,提高小镇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创新完善发展体制,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的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之道。
3.3 协同经济发展是动力
城镇化在发展中被赋予了很多的希望,发展经济社会扩大内需是其中最重要之一。传统城镇发展模式是以工业化和现代化为中心、地方政府为引导、市场为主导、外延扩张为特点、内部需求为引导、外部需求为牵引的发展形态。在发展过程中应当防止单纯性地追求经济社会体系,必须立足长远的布局战略。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中必须思考其能否承担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大使命,也必将以契合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为主导,添加新型元素,赋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1)经济发展协同模式因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必须先明确协同发展实施前提,将体育产业与传统产业联合带动,形成一条产业明确、发展有力、生命力强大的链条式、融合式产业发展一体化模式。发挥区域内部的各种优势,多元融资,综合开发与利用区域内的各种资源,实现文化、社会、资源和市场的有机共享,协同发展中的各方的各种需求和对发展格局的把握,建立合作共赢,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协同效应。2)区域内经济发展模式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但又因为受到各种外来因素、需求因素、地理因素、文化因素等等的影响,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区域经济关联性和认同差异性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和优势性。体育特色小镇应该强化经济发展的协同模式,通过物质、制度、精神三个维度协同发挥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3)体育特色小镇不应该成为单一发展个体,因为其涉及的领域是多层次的,如果建设成单一发展模式,不仅不利于发挥体育特色小镇的独特优势,而且会浪费各种资源,相近区域内体育特色小镇需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不断完善。4)小镇驱动经济社会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管是布局还是建设,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应该不顾条件、不顾质量、不顾实际而一味追求数量、一味盲目攀比、一味贪大求快,应该发挥工匠精神,分层次、重点式的布局与建设。
3.4 构建“人口—理念—经济”的三维协同路径
人口协同、理念协同、经济协同构成了体育特色小镇协同发展的总体架构,三个协同路径构建了体育特色小镇现实诉求的全域。它们之间相互促进、互相弥补,形成了模糊交织的协同网络。人口协同路径是现实诉求的主导,发挥着核心聚合作用,体育特色小镇区域协同发展是小镇区域人口发展的务实举措,需要区域间将人口发展放在核心位置,建立健全具备战略协作性的拓展和延伸协同区,才能将小镇人口发展问题达到最优化的解决。理念协同是一种引领,认准了方向才能做好“体育”的文章,即能协同发展人口需求的基础性问题,又可以发挥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势,让体育特色小镇健康、有活力、可持续性地发展下去。经济协同是动力,体育特色小镇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而经济的协同发展就提供了这种强有力保障的可能。由于不同区域的多样性和区域间的差异性,我们应该从动态的视角去看待体育特色小镇的区域协同发展模式,避免区域间协同发展路径的同化和固化(图2)。
图2 体育特色小镇区域协同发展诉求与路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