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生存状态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

2018-10-26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龄职称维度

刘 留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辽宁沈阳11010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教育政策和教育思想的践行者,其生存和发展状态直接关系到学生、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师的生存状态及职业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以往的研究来看,人们已经从不同方面、层次开展对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比如对教师生存现状的实证研究[1],对教师生存状态的心理学分析[2]以及教师生存状态与专业发展相关度研究[3]等,但是如果按照教育阶段划分,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阶段的教师群体,高校教师群体研究相对较少。近几年,随着《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的陆续颁布,可以看出国家对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越来越重视[4],高校教师的生存状态自然也获得了更多的社会关注。而作为高校教师群体中的高校体育教师(专指公体课教师),承担着体育教学、体育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活动的使命和责任,其角色功能对体育与运动文化的传承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5]。但是,他们却始终难以走出被学校边缘化的职业发展困境,生存状态令人堪忧[6]。为了解决高校体育教师的生存状态问题,部分研究人员相继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但往往因缺乏理论支撑和可操作性而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教育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延伸,主要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强调教育发展的环境与生态因子间的相互作用[7]。因此,运用教育生态学来解析高校体育教师的生存状态问题,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该群体与所处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更具建设性的解决对策。基于此,本研究尝试从教育生态学理论视角出发,以辽宁省为例探讨高校体育教师的生存状态指标特征及存在问题,为本地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高校开展体育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生存状态为研究对象,按照高校类别的总体数量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该地区部分高校涵盖理工类(13所)、综合类(4所)、财经类(3所)、医科类(3所)、师范类(3所)、艺术类(2所)、农林类(1所)等共计29所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即在职公共体育课教师500人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1.2.1.1 问卷的设计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了解高校体育教师生存现状的基础上,经过仔细推敲和反复修正之后,将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教师基本情况和教师生存状态。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包括性别、教龄、学历、职称、所在学校类别等5个方面。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根据目前学界对生存状态指标的界定存在不同观点,比如:由内部指标(学历和职称、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教育理念等)和外部指标(社会地位、经济状态、身心健康等)构成[8];由物质指标(经济的收入与支出、工作生活环境等)、精神指标(教学效能感、民主氛围、工作压力等)、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流动、教师专业成长等)构成[9];由教师待遇、教师职业幸福感、教师角色、教师压力、教师管理指标构成[10]以及由健康状态、工作状态、人际关系状态、社会地位状态、自我实现状态等指标构成[11]教师的生存状态等说法。笔者与相关的专家、研究生、一线的高校体育教师进行了交流与讨论,最终确定从个体环境(微观)、学校环境(中观)、社会环境(宏观)等3个不同层面设计调查问卷。该问卷采用5级量表,共有56个条目,个体环境包含专业状态、身心状态、经济状态,共计24个条目;学校环境包含人文环境、制度环境、自然环境,共计20个条目;社会环境包含国家政策环境、社会对职业认可度、社会健康理念,共计12个条目。通过3轮专家筛选、组内同质性检验等方法最终确定符合要求的41个条目,其中个体环境17个条目,学校环境14个条目,社会环境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的5点式计分法,得分越低说明教师在该维度生存状态越差,得分越高则表明生存状态越好。

1.2.1.2 问卷的信度检验 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采用了Cronbachα系数法,而外在信度则采用了间隔2周时间对同一调查对象实施重复测量,考察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问题,主要运用分半系数判定。根据表1所示,问卷的信度系数均在0.8以上,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表1 问卷的信度检验

1.2.1.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研究共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80份,回收率96.0%,其中有效问卷462份,有效率96.3%。

1.2.2 专家访谈法

走访了教育学、社会学、体育学等领域专家,并与高校一线体育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进一步深入而详细地了解高校体育教师生存状态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成因,从而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对策。

1.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SPSS 22.0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性检验,进而验证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分布规律。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对高校体育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包括性别、教龄、学历、职称、所在学校类别等方面,符合随机分层抽样的基本要求。从统计结果来看:1)在性别方面,男性体育教师占总体的54.5%,女性体育教师占总体的45.5%,可见高校男性体育教师人数略高于女性体育教师人数,基本符合体育教师的性别分布状况。2)从教龄来看,达到16年及以上的教师占总体的72.7%,而其他教龄段的人数偏少,这说明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稳定,离职率较低,同时也说明了目前辽宁地区高校体育教师年龄偏高的特征。3)在学历方面,本科学历占总体的54.5%,研究生学历占总体的45.5%,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十几年以前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要求达到本科学历即可,但是随着全国体育学科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扩招,高校对应聘体育教师的学历要求逐步提高到研究生学历,这也使得高校体育教师整体学历状况有所提高。4)在职称方面,副教授占总体的57.1%,讲师占总体的 26.0%,教授占总体的14.3%,副教授比例偏高主要与教师教龄偏高相关。5)所在学校类别方面,来自省属本科院校体育教师占总体的70.6%,而来自教育部直属、市属院校以及民办院校的教师所占比例不高,这与辽宁省高校类别主要以省属本科院校为主的分布特点比较相符。

2.2 高校体育教师不同维度生存状态分析

2.2.1 高校体育教师个体环境生存状态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高校体育教师的个体环境生存状态平均总分为3.44,略高于理论中值3,表明该群体的个体环境生存状态一般。而个体环境的3个维度专业状态、身心状态、经济状态得分均值分别为3.86、3.41、3.03,这表明该群体在教师专业发展和身心健康方面的状况相对乐观,而“经济状态”接近理论中值3,并不太理想。这说明虽然辽宁省近几年对高校教师工资进行了一定幅度的上调,但是相对其他职业,教师的工资收入并不高,因此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收入水平。

进一步按照高校体育教师性别、教龄、学历、职称、所在学校类别等不同基本属性所划分的不同群体高校体育教师的个体环境生存状态进行差异性检验,除性别属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其他属性均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根据统计结果得出:第一,高校体育教师个体环境生存状态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1.689,P=0.092),但是随着教龄的变化会发生显著性波动(F=3.642,P<0.05),见图1。根据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教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教师的职业发展阶段[12]。在本研究中,教龄在“5年及以下”的教师基本处于入职的适应期,专业能力、身心状态、经济状态还不稳定,与其他几个阶段的差异性比较明显。教龄在“6~10年”与“11~15年”的教师处于发展期,经济状态有明显改善。教龄在“16年及以上”的教师处于创造期,同时他们也处于一种分流状态,如果在专业能力上表现突出就会获得更高职称或职务,但是大多数人达不到理想的状态,以至于产生失落感,而Maslach等人认为低个人成就感将导致个体较差的工作表现[13],所以大多数教师在专业状态上因后期动力不足而只能保持现状甚至有所下滑。

图1 不同教龄群体在个体环境不同维度的差异比较

第二,高校体育教师个体环境生存状态不存在显著的学历差异(F=1.388,P=0.251),但是随着高校体育教师职称的变化会发生显著性波动(F=10.388,P<0.001),见图 2。进一步多重比较,“助教”和“讲师”与其他职称教师之间在身心状态和经济状态的维度上都有显著差异,其中助教的生存状态优于其他职称教师,而讲师的生存状态低于其他职称教师。主要原因:1)目前辽宁省各高校对新教师都有比较系统的入职培训,能够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工作观念。2)一般新教师还没有成家,并没有感受到较大的经济负担。但是,随着年龄和职称的变化,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职业生涯发展压力将会更加明显,因此使“讲师”群体更容易处于一种生活焦虑和身心亚健康的状态中。

图2 不同职称群体在个体环境不同维度的差异比较

第三,不同类别学校的体育教师个体环境生存状态存在显著性差异(F=14.392,P<0.001)。进一步多重比较,“教育部直属”学校的体育教师在“身心”和“经济”维度上都明显优于其他类别学校,而“民办”学校则处于最低水平(图3)。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不难理解,主要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垄断与资源分配不均衡所致,教育部直属院校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具备资源和政策优势,而其他院校与之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以企业模式运行的民办学校[14],因此在重点高校的体育教师个体环境状态也明显优于其他院校。

图3 不同学校类别群体在个体环境不同维度的差异比较

2.2.2 高校体育教师学校环境生存状态分析

高校体育教师的学校环境生存状态平均总分为2.82,其中3个维度人文环境、制度环境、自然环境平均总分分别为3.07、2.49、2.94,可见高校体育教师学校环境生存状态并不理想,特别是在制度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其主要原因是很多普通高校并没有将公共体育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不仅如此,公共体育还面临着教学场地、器材配备不足等困境[15]。可见,高校体育教师学校环境生存状态还需要不断改善。

同样,进一步对不同群体高校体育教师的学校环境生存状态进行差异性检验。根据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第一,高校体育教师的学校环境状态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2.487,P<0.05),并且在3个维度中男教师生存状态都优于女教师。这主要与学校在安排关键岗位、在职学习和培训、考核晋升时,往往偏向于男性有关[16]。此外,不同教龄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F=3.027,P<0.05)。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的学校环境生存状态出现了下降、上升、平稳的变化趋势,特别是在制度环境方面变化比较明显,这主要与制度环境对教师的影响比较直接有关。

第二,不同学历、不同职称教师学校环境生存状态存在显著差异(F=10.870,P<0.001;F=21.368,P<0.001)。在学校环境的3个维度中,硕士学历的教师生存状态优于本科与博士学历的教师,而本科学历的教师生存状态最差。主要原因如前所述,多数高校公共体育课缺少学科建设,因此博士学历的教师找不到学科的归属感,而本科学历的教师在职称和职务晋升、在职培训等方面明显没有更高学历的教师有优势,因此生存状态最不理想。而随着职称的晋升,教师的学校环境生存状态出现了下降、平稳、上升的变化趋势(图4)。

第三,不同学校类别教师学校环境状态存在显著性差异(F=16.731,P<0.001),见图 5。教育部直属学校的教师在3个维度中生存状态都优于其他类别学校,而民办高校的教师生存状态最差,特别是在自然环境方面。其原因有二:一方面,民办高校财力有限,体育经费的投入不足导致体育器材、场地缺乏,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学校的体育设施没有硬性要求,使得民办高校错误地认为体育器材有与没有一个样。可见,这些都导致了民办高校教师自然环境的不理想状态。

图4 不同职称群体在学校环境不同维度的差异比较

图5 不同学校类别群体在学校环境不同维度的差异比较

2.2.3 高校体育教师社会环境生存状态分析

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环境生存状态平均总分为3.28,其中3个维度国家政策环境、社会对职业认可度、社会健康观念平均总分分别为3.30、3.32、3.23,均高于理论中值3。这说明高校体育教师在社会环境中的生存状态略好。

同样,进一步对不同群体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环境生存状态进行差异性检验。根据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第一,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环境状态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0.152,P=0.879),但是在不同教龄上存在显著差异(F=3.212,P<0.05)。随着教龄的不断增加,教师在社会环境各维度的生存状态逐步提高,特别是在国家政策环境维度上,“5年及以下”教师与其他教龄段教师有明显差异,这说明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对国家体育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力和执行力。

第二,不同学历的教师在社会环境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2.195,P=0.113),而不同职称教师则存在显著差异(F=11.091,P<0.001),见图6。可以看出,除社会健康理念维度外,教授在国家政策环境和社会对职业认可度两个维度上明显优于其他职称教师。这主要是因为高校教师职称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17]。因此,教授作为具有高校教师最高职称的群体,无论对国家政策环境的理解,还是社会对其专业性的认可都要优于其他职称的教师群体。

图6 不同职称群体在社会环境不同维度的差异比较

第三,不同学校类别的教师社会环境生存状态存在显著差异(F=17.434,P<0.001),见图7。总体上,教育部直属学校的教师在3个维度上生存状态优于其他类别的学校,特别是在国家政策和社会对职业认可度两个维度上表现明显。如前所述,在我国公立高等学校基本上垄断了国家教育资源,而民办院校则很少得到,因此民办学校将有限的办学资源集中用在学校重点学科上,而对于边缘学科的公共体育课自然在相关体育政策执行上有所欠缺。同时,在人们心中的“好大学”几乎都是公立重点大学,对民办学校认可度较低,所以社会对民办学校的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可度也不言而喻了。在社会环境的3个维度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社会健康理念维度对于不同群体的高校体育教师生存状态上变化不显著,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健康理念反映了一定地区范围内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态度。根据本研究调查对象分布来看,都属于辽宁地区,在社会体育文化与风俗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在社会健康理念方面也表现出比较平稳的状态,但是教师在这个维度的生存状态水平并不高。

图7 不同学校类别群体在社会环境不同维度的差异比较

2.3 高校体育教师生存状态优化对策分析

2.3.1 强化体育教师自我定位,破解生态位困惑

教育生态学理论认为,在教育系统中,生态位就是指每个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都有其存在所特有的地位。所以,对于高校体育教师而言,一方面应该明确体育学科的价值及自己在高校中的确定地位,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平,从而实现学科及自身职业的不可替代性。为此,针对目前辽宁省高校体育教师的个体环境生存状态,可以采取如下对策:首先,继续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教师群体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功利主义思想冲击[18],影响从事教师职业的信心。因此,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辽宁省高校在新教师入职前普遍开展了岗位培训,但是通过调查发现40.5%的教师在入职后没有经历关于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34.1%的教师经历过1~2次培训,可见大多数教师缺乏职后不同阶段的教师职业道德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教师职业信念不坚定的现象。其次,体育教师需要继续加强业务学习。目前,辽宁省多数高校对于公体课教师的业务学习要求不一,通过调查了解到有近三分之一的学校没有对教师的业务学习做出明确的要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师对自身角色、自我价值等方面缺乏正确、客观的评价,难以积极应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及时调整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此外,体育教师还缺乏与其他学科教师开展实质性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表面上看,体育教师经常组织学校体育活动,在教师群体中人缘很好,而实际上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学术关系却是相对封闭和隔离的,这主要与社会上普遍存在“体育能干什么”“体育有什么用”等学科偏见有关[19]。因此,面对这样的现实,一方面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学校要为体育教师搭建合作平台,创造学习共同体,从而巩固和扩展体育教师的生态位环境。

2.3.2 加强共生性校园生态建设,突破体育教师发展局限

“共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自组织现象,通过合作与协同这一共生现象的本质特征,来达到双方或者多方的互惠互利,从而使总体得到发展和进化[20]。学校环境作为教育生态圈层的中间层,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如果交换受阻就会引起生态结构的混乱,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性,进而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辽宁省多数高校体育教师在学校环境层面生存状态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加强共生性校园生态建设,优化教师学校环境生存状态。首先,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人文关怀。学校对体育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对体育学科专业地位的认可、对体育教师职业发展需求的满足等方方面面,这些可以让教师充分感受到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进而提高教师对学校生态环境的认知和期望,激发教师的进取动力。其次,学校应根据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进一步完善各种考评与培训制度。虽然,目前辽宁省已经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指出让高校拥有更大办学自主权,以激发广大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学校如何具体落实相关政策文件依然存在操作层面的问题。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教师的评价应以激励为主要目的,所以需要重视教师发展性评价。因此,学校要科学合理地开展制度的顶层设计,充分尊重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性,参照学科特点设立考评指标,比如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校运动队的突出成绩或对体育公益事业的贡献而获得相应的考评政策,有效地将评价教师的因子调整到适合教师发展的区域范围内,以期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适度。此外,学校还要加强体育教学硬件设施建设。众所周知,体育教学对场地器材有特殊的要求,如果体育教学能在场地环境和卫生良好、体育设施齐全的环境下进行,必然使师生身心愉悦,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但是,通过调查了解到,辽宁省的民办学校由于办学经费问题,对体育教学的投入相对较少。因此,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加强监督和协调工作,多方面、多渠道地为民办学校争取体育资金和器材的投入,这不仅是为学生的健康负责,更是提高辽宁省民办学校社会形象的有效手段。

2.3.3 营造全民健身氛围,提高体育教师社会地位

高校体育教师的生存状态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也就是说社会环境作为教育生态圈层的最外层,是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和社会影响力的政治保障。从调查结果来看,社会对高校体育教师工作依然存在偏见,还没有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因此如何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改善该群体社会环境生存状态的重要因子。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体育政策法规在高校的执行力度和执行效果的监督和督导,推进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法律地位与实际地位的协同运行。其次,政府应加大地方特色体育运动在社会群众体育中的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健身”的社会氛围,比如:加大在职体育教师的冰雪教学专项培训,在有条件的高校陆续推广冰雪运动或在各级各类学校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开展冰雪运动,让在校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冰雪运动中,逐渐形成全民参与冬季运动的氛围。同时,为了让体育教师的专业性更具体地展现、落实在群众体育上,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大对大众体育赛事的扶持力度,多开展如“沈阳国际马拉松赛事”等比赛活动,这样在高校体育教师为大众体育赛事提供技术服务的过程中,使群众更多地了解体育教师的专业性,提高体育教师职业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高校体育教师个体环境生存状态总体略高于中值状态,具体在3个维度中由好到差依次为专业状态、身心状态、经济状态。高校体育教师个体环境生存状态在不同教龄、职称和学校类别等变量的比较中存在明显不同。

2)高校体育教师学校环境生存状态总体低于中值状态,具体在3个维度中由好到差依次为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制度环境。高校体育教师学校环境生存状态在不同性别、教龄、学历、职称和学校类别等变量的比较中存在明显不同。

3)高校体育教师社会环境生存状态总体略高于中值状态,具体在3个维度中由好到差依次为社会对职业认可度、国家政策环境、社会健康观念。高校体育教师社会环境生存状态在不同教龄、职称和学校类别等变量的比较中存在明显不同。

3.2 建议

1)为优化高校体育教师个体环境生存状态,建议体育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地位,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加强同其他学科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逐步实现自身的学术价值和人本精神的追求。

2)为优化高校体育教师学校环境生存状态,建议学校不断创设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充分考虑体育学科特点,不断完善各种考评与培训制度,不断完善体育教学设施环境以实现共生性校园生态环境。

3)为优化高校体育教师社会环境生存状态,建议政府要继续推进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法律地位与实际地位的协同运行,加大体育运动在群众体育中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职业认知度和认可度。

猜你喜欢

教龄职称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基于教龄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学术造假将被撤销职称并记入诚信档案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职称:追寻幸福中的成长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