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移就业,让钱袋子鼓起来!

2018-10-26黄奥廷

杭州 2018年38期
关键词:恩施州黔东南黔东南州

文|黄奥廷

搭建平台,提升劳务协助水平

要稳定就业,需要政府牵线搭桥,让供需精准对接,既要了解贫困劳动力想干什么?又要了解企业需要什么岗位?让供需信息有效对接起来。

为此,杭州市努力提高就业扶贫组织化程度,在黔东南州、恩施州实现劳务联络工作站全覆盖,在黔东南州及各县市建立驻杭劳务联络工作站17个、恩施州建立驻杭工作站9个,夯实有组织、有计划、有平台、有机制、有保障“五个有”,成为劳务协作工作的“连心桥”,为黔东南、恩施州来杭劳务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创业指导、技能培训、权益维护和政策咨询等“一条龙”服务。

自2017年11月底建站以来,黔东南州驻杭工作站深入企业开展走访座谈144次1003人,收集适合黔东南州劳动力就业企业918家43807个岗位,建立黔东南籍在杭务工人员就业信息台账27941条,共协助输出到杭州就业642人,组织359名黔东南籍务工人员参加当地人社部门、企业组织的技能、安全培训。恩施州9个驻杭工作站今年上半年全部实现挂牌和人员派驻,紧锣密鼓推进劳动力信息调研摸底、岗位信息推送等工作。

此外,杭州市建立了与对口地区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平台,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组织杭州企业在两州举办联合招聘活动。今年以来组织就业扶贫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52场,1263家次杭州企业提供就业岗位8.65万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3878人次,其中建档立卡人员631人次。截至目前,在杭就业的两地建档立卡人员2277人,其中黔东南州1428人、恩施州849人;今年新增建档立卡人员141人。

技能培训,提升贫困劳动者技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精准扶贫并不是送点钱物,而是让贫困户摆脱思想上的依赖,自力更生去改变现状,走出贫困。让贫困户能够看到自身能力离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的距离,在教育培训上求解决之道,以练好技术为破解之法。

针对对口地区劳动力年龄层次、教育水平不一的情况,杭州市结合产业用工需求,积极实施多元化技能培训,培训后的务工人员有技术、上手快、肯吃苦,企业普遍表示满意。今年共安排对口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4500人参加就业培训,上半年已组织对口地区培训班31期,培训1102人。

杭州市注重发挥杭州人才资源优势,开展杭州专家黔东南、恩施行活动,组织杭州市高端专家智力赴对口地区开展项目攻关、技术指导。支持对口地区开展创业师资培训、农村电商培训、创业远程培训等,联合举办2018杭州市·黔东南州·恩施州“沃土杯”大学生网络创业大赛、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总决赛暨东西部扶贫协作“双创”活动、杭州市·恩施州创新创业平台管理浙大培训班等,提升“造血”能力。

杭州市还积极赴黔东南、恩施州两地开展技工类招生宣传和职业培训推介工作,根据学院专业设置和培训特色,探索校校合作。在多方努力下,恩施州近100名建档立卡家庭应届初中毕业生来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杭州轻工技师学院就读,推动实现技能就业、技能脱贫。

保障贫困户,营造留人的务工环境

为切实加强对口地区来杭务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政策保障,今年7月9日和7月19日,杭州市两次召开会议,针对劳务协作问题指示各区、县(市)要接收安置好对口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来杭务工人员,无偿为其解决住房问题,尽量降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杭州就业的生活成本,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安下心,留得住。

各地各部门想方设法,共同努力推进就业脱贫。桐庐县会同榕江驻桐庐劳务联络站深入企业走访慰问黔东南籍在桐务工人员,座谈慰问黔东南州在桐人员200余人,鼓励他们继续留桐融桐。还拍摄《我们在最美桐庐欢迎你》宣传片,吸引更多的黔东南贫困群众来桐庐就业。

富阳区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贴息”基金。每年投入不少于50万元,分三年援助到位。主要用于锦屏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育、培训和就业、子女关爱等。

拱墅区探索蓝领公寓对口帮扶政策。以减少来杭务工生活成本为目标,安排580元每人每月每床的蓝领公寓,面向在拱务工贫困户。

建德市对批量到达的员工,提供火车站接站、免费工作餐服务并提供棉被等简易的生活用品,在员工上岗后,及时回访,先后组织召开座谈会4次,及时解决反馈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更加安心地工作生活。

萧山区帮助从江县成立劳务联络工作站,探索“三替”育人就业模式,在杭州师范大学三替家政学院设立“从江班”,其学生外出考察、实习的食宿、往返机票费用均由三替集团承包,学生的补助学杂费和路费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截止目前已有2014级20余名学生顺利进入三替集团各个部门及子公司就业,2015级20余名学生在三替集团实习。

猜你喜欢

恩施州黔东南黔东南州
民居摄影
捕鱼节上捉鱼忙
遇见黔东南
补妆
诗书画苑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教学设计
黔东南州减免税额首破10亿大关
黔东南:2016年计划搬迁10万人